“跟著電影品美食”,申城影院嘗試探索新場景

影片《孤獨的美食家》明上映,網友公認“下飯神劇”登上大銀幕
“跟著電影品美食”,申城影院探索新場景
“看海報就餓了。”這兩天,大光明電影院外牆換上了《孤獨的美食家》海報,引發不少人感慨。這部電影將於明天上映。昨天,導演兼主演鬆重豐亮相大光明電影院舉辦的首映禮。自2009年首播以來,日劇《孤獨的美食家》推出十季,是眾多網友公認的“下飯神劇”。
影片定檔預告發布以來,有關“在電影院如何下飯”成了網友討論的熱點。有人好奇“電影院能帶哪些吃的進場”,也有人建議“吃飽了再去看”,還有觀眾覺得“這恐怕是令商場餐廳最高興的一集”。能“邊吃邊看”的影院是欣賞《孤獨的美食家》的好選擇,目前上海已有影院先行先試。
今年1月,國家電影局、商務部聯合印發《關於開展“跟著電影品美食”活動的通知》,推動電影業和餐飲業深度融合,促進電影和餐飲消費相互賦能。邊吃邊看模式能在影院推廣嗎?
觀眾期待“看餓肚子”
在《孤獨的美食家》中,鬆重豐飾演的井之頭五郎獨自經營一家雜貨店,每次接單他都要登門拜訪客戶,因此發現了隱藏在城市角落裡的美食。該劇以一個個簡單又溫暖的故事串聯,沒有復雜劇情及沖突,隻有對美食細節的極致刻畫。主角獨自用餐的狀態,引發觀眾對“認真吃飯”的思考。
“五郎在劇中的反差萌,是《孤獨的美食家》爆火的原因之一。這部十幾年前的日劇展現的是都市中‘一人食’的樂趣,更有趣的是片尾導演自己的探店部分。”90后陳揚沒有搶到首映票,但他表示一定會去電影院補一張票,“很期待看餓肚子”。
鬆重豐一連三日參與上海路演,除了與觀眾交流,還在上海街頭citywalk,品嘗黃魚面等上海美食,不少網友在社交平台分享邂逅“五郎叔”的經歷。還有影院與觀影團合作“烤腸”場,向每位入場觀眾派發烤腸。在映后環節,聞到烤腸香味的鬆重豐表示羨慕,“這項服務日本影院可沒有”。
目前,滬上多家影院以《孤獨的美食家》為契機開展“跟著電影品美食”活動,除了指定日期憑消費抽取見面會門票外,在電影上映期間,還可憑票根到合作商戶享受優惠。比如持有大光明《孤獨的美食家》電影票的觀眾,可在位於影院三樓的“夜半MIDNITE”光影藝術餐廳享受單人套餐專屬優惠,還有“五郎叔”定制靠枕陪伴享受美食。SFC上影影城(LaLaport上海金橋店)聯動17家餐飲商戶打造LaLaport特色觀影美食之旅。上海寰映影城太陽宮店除指定憑票根享受餐飲打折,還精選商場內10家日式料理,邀請觀眾和五郎“一起干飯”。
位於靜安MOHO的佰映三克映畫是一家影院與餐廳結合的復合空間,包含兩家特色餐廳,一間LUXE巨幕影廳、三間可以“邊吃邊看”的VIP影廳及三間標准影廳,觀眾除了可以在兩個餐廳點餐,還可以選擇電影主題餐飲定制。“我們和《孤獨的美食家》頗有緣分。”佰映(北京)影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馬燁介紹,影院開業之初,菜單上就有一道名為“孤獨的美食家”的炸物拼盤,包含薯格、炸雞、芝士球和魷魚圈,適合搭配一杯啤酒享用。“餐廳每個季節上新菜、調整菜單,這道菜始終保留著。”
馬燁認為,中國觀眾之所以喜歡《孤獨的美食家》,離不開五郎的角色魅力與情感投射,也與中日飲食文化的共通性、治愈系內容的心理需求有關。“《孤獨的美食家》預計在同類影片中票房較好,希望能給我們驚喜。”
融合不是簡單“1+1”
一部“認真吃飯”的電影,帶來強烈的“邊吃邊看”場景感,為影院探索這一賽道提供契機。目前,真正能實現“邊吃邊看”的影院不多,盡管不少影院包含餐飲空間,但用餐人群和觀影人群往往不統一。
“《孤獨的美食家》看起來很好‘吃’,用現在的話形容,就像看吃播一樣。”80后唐女士打算電影上映后約上朋友一起看,看完后再找附近餐廳吃一頓。“我不太想在影廳內‘干飯’,擔心開燈用餐影響觀影,吃飯時發出的聲音也有可能打擾其他人觀影。”
要實現邊吃邊看,硬件要求不低。在佰映三克映畫的三個VIP廳裡,每個沙發前都有圓形小餐桌,上面擺著特制台燈,隻照亮桌上的菜,不影響觀影。餐廳在每個季節都會更新菜單,配合新片上映,還要在菜品、酒品研發中考慮與電影、影院檔期、節日相關元素結合。這背后需要既懂電影又懂餐飲的復合型人才。
馬燁介紹,實現影院與餐廳的業態融合不是簡單的“1+1”。比如在影院優質放映環境裡給顧客上預制菜,會產生割裂感,讓顧客覺得餐廳不夠正規。要做現制菜,得有專門的后廚和后廚管理,從品控、擺盤,到點菜、上菜等都得對標正規餐廳。
“佰映三克映畫在設計建造之初就想好邊看邊吃的模式,這種經營模式很難復制。”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影管部主任王立俊認為,其他影院不具備這樣業態融合的先天條件,想要進行后天改造和引入第三方配套都需更高成本。影院不妨通過提供觀影套餐的方式試水,但保証觀影體驗是第一位的。“需要影院做好相關服務,比如做好食品包裝,並做好觀影提示,提醒大家吃東西時不要影響他人等。”
“針對部分觀眾希望‘帶飯進影院’的需求,大光明影院考慮在上映期間推出一些特殊服務。”影院工作人員表示,影院考慮與夜半餐廳合作提供觀影套餐,讓觀眾在觀影前或觀影間隙品嘗美食。同時,影院也考慮在指定影廳內設置小食桌或提供便攜式食品托盤等設施。“這些服務需要在不影響其他觀眾觀影體驗的前提下實施,目前還在調研。”
改變“爆米花+可樂”
“邊吃飯邊看電影,作為線下社交的最小消費閉環,影院和餐飲兩個業態可以互相帶動。好的電影、好的餐飲有各自的吸引力。”馬燁說。熱門電影上映前,影院會根據預告片和海報,尋找合適的電影元素做特調飲品。今年春節檔《哪吒之魔童鬧海》熱映,影院推出“哪吒鬧海”雞尾酒,銷量頗為可觀,有顧客在觀影前點來品嘗,也有人在觀影后點一杯回味。去年《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復映時,影院也推出馬拉鬆觀影,並做了《哈利·波特》主題菜單,“黃油啤酒”“魔法大雞腿”等引起不少人興趣。
“有些菜品、酒品會激發顧客觀影的好奇心,比如為《哥斯拉大戰金剛2》打造的一款白紫色調雞尾酒,觀眾看片后才能明白為何這樣設計。但我們不會為口碑差的影片制作飲品。”在她看來,電影也好,美食也罷,都是質量為王。“電影和美食結合起來進行宣傳推廣,肯定對提振消費有積極作用。最近我們也在討論,希望電影加美食的復合業態,在影院裡有更豐富的‘跟著電影品美食’活動呈現。影院和餐飲應該打開思路。操作雖然麻煩,也需要磨合期,但隻要能結合成功,對於影院、餐廳來說都能有效增加收入。”
讓餐飲進入影院,未必要進行“適吃化”改造。其實,佰映三克映畫的普通廳、巨幕廳和其他影院一樣,沒有小桌板,無法擱置餐盤和玻璃酒杯,但有食用、攜帶方便的炸物、飲品等供顧客選擇。影院近期研發的三款“春日特調”中,就包含一款使用一次性透明杯裝的飲品,可以帶入普通廳,很受顧客歡迎。餐廳的蝦片使用爆米花盒盛放,同樣方便帶入。
王立俊記得,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外出考察交流發現,影院裡售賣的食品不僅有爆米花。比如澳門的影院就提供自制的三明治、烤腸等輕食,可以讓觀眾帶入影廳。
“相比在影廳內邊吃邊看,我更想‘跟著電影品美食’,是看完電影后去旁邊的合作餐廳吃電影裡出現的聯名套餐。”唐女士覺得,真正的美食應該像“五郎叔”那樣去餐廳用心品嘗,“一邊回味電影裡的故事,一邊認真吃同款,這才是《孤獨的美食家》的真諦”。
要實現電影和餐飲消費相互賦能,影院長期賣爆米花、可樂的經營模式需要打破。就像如今不少電影走分線發行,滿足分眾群體的需求,影院提供的飲品、小食也要有分眾經營思路。“以前影院選品主要圖省事,也能省人力,但線下的消費場景還是要注重體驗。”馬燁觀察到,現在年輕人注重“悅己第一,按需社交”,一個人看電影和同性結伴觀影的比重越來越高,好電影往往不是首周票房好,而是第二周,因為大家的消費更理性。能否滿足個性化和高品質的需求,是未來影院做線下場景和產品構建的重要方向。
“要打破‘爆米花+可樂’一統天下的模式,影院可以考慮與周邊餐飲聯合研發,做些專屬影院的特色小吃,一方面可以吸引客流,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產品銷售渠道,實現雙贏。”王立俊認為,相比引入餐飲改造影院業態,聯合研發電影相關的影院特供食品是電影與美食結合的可行方式,有望成為未來影院新的業務增長點。比如大光明電影院嘗試與老字號聯合研發影院特供小食,讓游客來上海特色影院觀影的同時,享受上海特色小吃,形成文旅商體展融合的消費體驗。影院不妨與周邊餐飲聯合,配合上映新片研發定制電影元素美食,形成差異化競爭。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鐘菡 張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