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高橋石化一季度開門紅 未來產業中找到破局之路

2025年04月09日09:37 |
小字號

高橋石化一季度開門紅,“油轉特”標志性產品重質潤滑油同比增產增銷171%

“大象轉身”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中國石油行業預計,2040年油氣佔一次性能源比重仍將超50%。“油轉特”是指煉油生產加工原油直接生產出特種油品和特色產品,具有高品質、高附加值等特點

一季度,中國石化上海高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橋石化”)實現生產經營效益開門紅,尤其是特種定制潤滑油、化工主力產品同比增幅顯著,其中標志性產品重質潤滑油同比增產增銷171%,盈利能力凸顯。此外,航煤首季出廠總量超27萬噸,向上海以及周邊市場供應超50萬噸汽油,保障城市能源充足供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傳統石化行業無疑是轉型排頭兵。高橋石化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淨依表示,高橋石化在“安全、綠色、領先的城市型工廠”轉型過程中,既要端牢能源飯碗,也要順應市場規律提升產業價值鏈。

“二次創業”方向定在“油轉特”

一杯水、一桶水甚至一車水,倒在新型透水瀝青“海綿”路面上,地表積水短短一分鐘內幾乎全部消失。1月,“海綿”停車場在高橋石化正式投用,這也是新型改性透水瀝青在上海首次應用。

原本是硬質土地的瀝青材料經過改性后,鋪設壓實的空隙率高達20%左右,加上獨特的骨架—空隙結構,有效擴大排水面積。到2030年底,上海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海綿”瀝青的試點推廣將成為這一目標的助推劑。

“海綿”新材料的面世,是高橋石化朝著“油轉特”方向轉型的一個縮影。

“有一種論調,把傳統產業標簽化,把其當成‘包袱’和‘累贅’,一說到傳統產業就認為應該淘汰,這是不對的。”從事石化行業30余年的王淨依認為,化石能源未來50年內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石油行業也預計,2040年油氣佔一次性能源比重仍將超50%。

他還表示,如果不能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樣會被市場淘汰。“轉型離不開‘先立后破’,基礎產業疊加高端產業,才能循序漸進實現升級。”

“傳統的煉油工藝以生產燃料油為主,產品應用場景相當單一,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的能力較弱。”中國石化集團首席科學家許友好告訴記者,傳統石化產業應該向基礎化工原料、特種油品和新材料等領域進行拓展。為此,高橋石化將“二次創業”的方向定在“油轉特”道路上。

“油轉特”是指煉油生產加工原油直接生產出特種油品和特色產品。“這些產品無一例外都具有高品質、高附加值等特點,也是我們實現新質生產力、助力上海‘五個中心’建設中繞不開的一環。”王淨依說。

基於原有的煉油底子,高橋石化利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區位優勢生產低硫船用燃料油。比如,由於國際海事組織對船用燃料的含硫量有嚴格的標准,高橋石化為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定制生產低硫船用燃料油。高橋石化從原油調配優化,不僅滿足船方要求,還實現低硫船燃首次從外貿出口轉向內貿,打通內貿出廠全流程,這與上海大力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培育郵輪經濟產業鏈、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相契合。

另外,高橋石化通過油品的深加工,將其變成高附加值產品。比如鋰電池隔膜油的原料只是普通石油餾分,經過市場調研和再加工,生產出具有高純度、高穩定性,不含有毒芳香烴及重金屬的定制油,產品跨入新能源領域,高附加值效應凸顯。

在未來產業中找到破局之路

近年來,隨著國內石化企業投資擴產步伐加快,市場對產能過剩的擔憂也浮出水面。

國際能源署報告中指出,2024年至2030年,全球煉油行業將迎來一段緩慢增長的時期,石油需求放緩增長的預期、新能源車轉型等因素,抑制了煉油企業的盈利能力。有石化行業專家直言,化解產能過剩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不然隻能在產業鏈的中低端徘徊,在產能過剩的漩渦裡內卷。

如何擺脫內卷的漩渦?高橋石化在上海“3+6”新型產業體系和未來產業中找到了破局之路,特別是先進材料、氫能源、集成電路、汽車等領域,開啟從傳統煉油廠向高新技術企業的“大象轉身”。

高橋石化原總工程師徐惠告訴記者,“大象轉身”離不開中國石化上海基地資源,比如延伸高端新材料產業鏈,拓展下游高附加值產品領域,既突破國外專利商對該產業鏈的技術控制,也對上海地區產業鏈進行補鏈,還能有效契合上海市產業定位。

上海是中國汽車產業的重鎮。早在4年前,全國首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純氫氣生產試驗設施在高橋石化成功開工,生產燃料電池車可用的高品質氫氣,首次將副產氫氣提純至99.999%,遠高於燃料電池車99.97%的國家標准。這套設施直接使用煉油過程中存在的副產氫氣,能顯著降低用氫成本,採用變壓吸附提純技術改造后,實現煉廠富氫氣體提純利用。

目前,高橋石化與煉廠裝置緊鄰的高華油氫合建站已完成管道鋪設,具備燃料電池車用氫氣外供能力,未來還將建設高華氫能綜合應用創新示范站。

同時,廣泛在汽車上使用的ABS塑料也成了高橋石化的拳頭產品。“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用於汽車上的復合材料比例會逐步提高,高橋石化的本體法ABS容易與其他材料共混改性和低氣味的優點會凸顯出來。”許友好說,“對於產能過剩這一觀點,應該辯証地看待。隻要市場需求的基本盤未發生變化,石化產業就存在充分的發展空間。”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查睿)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