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元江路部分路面變形導致行車顛簸 剮蹭事故多發

2025年03月31日15:33 |
小字號

元江路部分路面變形導致行車顛簸,剮蹭事故多發

小修小補不治本,市民盼大修

元江路是一條總長11.5公裡、東西向橫貫閔行區的區級公路,也是一條重車密集的工業運輸走廊,部分路段的上一次大修時間還是2009年。近日,多位市民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反映,元江路部分路面變形導致行車顛簸,易發生剮蹭事故。盡管路政養護單位經常對路面進行修補,但無法根本解決路基脆弱的問題,希望盡快啟動大修。

部分坑窪路面猶如波浪

市民侯先生兩年前搬來閔行區顓橋鎮,上下班必經的一條馬路就是元江路。一年到頭,來自周邊物流園區、工業區以及建筑工地的大型運輸車輛往來不絕。

從去年夏天開始,他的車頭下方護板突然出現許多剮蹭痕跡,這才留意起路況。經過觀察,他發現元江路經蓮花南路到滬金高速跨橋,剮蹭的概率很高。有時能聽到一旁的車輛遭遇剮蹭發出的“刺啦”聲。“道路因為高溫軟化,被大車壓得變形拱起。尤其是雨天或下班時視線不佳,來不及避讓。”他看到,道路養護單位會進行修繕,切掉一塊再填平,但這樣的臨時措施維持時間並不長。

3月24日、25日連日升溫,記者從元江路虹梅南路路口一路往西觀察。這條雙向六車道的路上,重型貨車、挂車和私家車密集交織,運載汽車、建筑原料和構件的貨車比例很高。一些車從虹梅高架路俯沖下來,車速很快,揚起沙塵。路面補丁隨處可見,但由東往西側的路況比另一側出現更明顯的碎裂、下沉跡象。在靠近一處農庄的路段,大小車輛經過時明顯會“蹦跶”兩下。這裡出現了三個不同深淺的色塊,車道分割線也已消失,可見已經過多次修補。

運送建筑材料的司機張師傅提到,蓮花南路路口附近的顛簸更厲害,持續多年。市民王先生也提到,從虹梅高架路下來的一段路面路況變差,車輛緊急變道避讓時,極易發生事故。在斑馬線前的一段路面,記者注意到深淺不一的車轍印,但觀察車輛的顛簸規律才發現,深淺對比的不止顏色,更有高低落差。拱起的路面夾雜著石粒,呈灰白色,而下沉處路面被反復碾壓,砂石較少呈深色。

下沉更嚴重的情況出現在元江路經滬金高速跨橋后的俯沖路段,即都會路至都市路路段。此段元江路限速40公裡每小時,禁止20噸以上的車輛行駛。由於下橋后到紅綠燈的緩沖路段較短,大車、重車的急剎來得更猛烈。左轉等待區域與直行車道紅燈的等待時間約60秒,地基承受的重壓更持久。由此造成地面起伏不平,猶如波浪一般。記者乘車以38公裡的時速通過時也有明顯的傾斜和顛簸感。都市路與元江路路口是居住區和工業區的交匯處,機非通道交織,如要翻新,面臨的交通管理壓力不小。

最快今年4月啟動大修

侯先生去年曾接到閔行區交通委的回復,表示元江路翻新需要分幾段施工,其中經蓮花南路的部分路段由地產開發商負責代建,啟動大修的時間可能較晚,整體竣工時間會有所推遲。但會先對開發商代建之外的其他道路進行修復,當年年底開始施工。然而直到過了年,侯先生沒有看見動工的跡象。

記者查詢發現,早在2019年年底虹梅南路—都市路路段的大修工程研究就開始了,但由於軌交15號線元江路上蓋開發、代建方案變動等原因有所推遲。目前,元江路(都市路—都會路)和(蓮花南路—虹梅南路)大修方案均在2024年9月批復。涉及開發商代建的(都會路—蓮花南路)路段也在當年12月批復。項目建設內容均包括機動車道路面翻挖新建和非機動車道路面整修等。從公開信息看,都市路—都會路今年1月已完成招標。

元江路的每塊路牌上均綁定了“路長制信息公示牌”二維碼,根據顯示的路段專管員和路長辦的電話,記者聯系后獲悉,元江路(蓮花南路—都市路)路段大修工程正在辦理交通管理手續,預計4月中下旬進場施工。開發商代建路段還在招標。目前會對市民反映的重點路段加強養護。3月26日一早,侯先生告訴記者,已看到元江路都市路路口有施工作業人員對道路進行臨時修補。

一名道路養護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元江路的波浪坑窪主要形成原因是道路基層損壞、鬆散,道路面層反復病壞。即便鋪設了瀝青,這類柔性材料受到重載汽車制動、起步的推力,還是容易發生變形。修補的厚度越高,受到擠壓后的隆起程度也越高。針對這類重載汽車密度高的路段,可以考慮“提級大修”,即將一級道路的技術標准用於二級道路,以保証道路的耐受力。

記者注意到,去年1月,閔行區政協委員邢小偉遞交了一份提案,關注到元江路(虹梅南路—都市路)路段道路坑窪沉降問題,認為與常年有超限超載貨運車輛通行密切相關。他建議,要進一步增強治超監管合力,對車輛生產、改裝、注冊登記、市場准入、檢驗檢測等各個環節進行管控。對於模糊不清的標識標線及時進行更新和修復。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車佳楠)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