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復興東路隧道啟用電動自行車夜間越江功能

復興東路隧道啟用電動自行車夜間越江功能
僅供電動自行車通行,限速15公裡,外賣小哥、老爺叔專程排隊體驗,增設應急保障人員
昨天23時許,隨著非機動車信號燈亮起綠燈,等在復興東路隧道浦西入口處的數十輛電動自行車,在黃浦交警的指揮下,魚貫駛入隧道上層。這標志著上海中心城區首條非機動車夜間越江隧道啟用。
專門來“嘗鮮”
“以前輪渡停航后,要麼繞遠路,要麼冒險走機動車隧道,還被處罰過。現在終於有了一條便捷又安全的過江通道了。”半個多小時前,外賣騎手藤先生就等在入口處,專門來體驗“合法”騎車進越江隧道的感覺。
他身后,十多輛電動自行車已經排起長隊,等待綠燈后駛入復興東路隧道。這些騎行者中,既有外賣配送員、代駕司機,也有深夜下班的通勤族,還有專門來“嘗鮮”的市民。
“我女兒一家住在浦東世紀公園,以前晚上有點事情,隻能打車過江。現在騎電動車也能過江,省了錢,也更方便了。”市民陳先生專程趕來體驗騎車過江的新鮮感。
騎行者的期待和興奮,反映出非機動車夜間越江的實際需求。此前,上海的14條越江隧道均設計為機動車通行,而非機動車闖禁令違法“上橋入隧”的情況時有發生,更多次釀成交通事故,成為交通安全管理的痛點。在專業人士看來,復興東路隧道開放非機動車夜間通行,不僅是隧道功能的拓展和優化,也是城市交通治理思維的轉變——上海將持續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統,滿足更加多元的出行需求。
根據通行規定,目前復興東路隧道上層將於每天23時至次日5時,僅供電動自行車通行越江,限制時速為15公裡。
為保障復興東路隧道非機動車夜間安全通行,上海公安交警總隊路設處在復興東路隧道浦西上下層隧道分流處,設置物理隔離設施,確保機動車僅能進入下層隧道行駛。黃浦公安交警部門在隧道的浦西進出口處均增設交通信號燈,控制非機動車和機動車錯時通行,避免車輛混行造成隱患。同時,在隧道進出口增設民警執勤崗位,加強現場交通管理。
而在浦東進出口,浦東交警部門對隧道周邊交通組織進行全面優化:在張楊路(浦東南路至南泉北路段),雙向最右側車道被改造為“可變車道”——白天供機動車通行,23時至次日凌晨5時切換為電動自行車專用道。這也是上海首條“機非可變車道”,既兼顧日間車流,又為夜間騎行騰出空間。
“我們在浦東南路張楊路路口增設夜間非機動車專用相位信號燈。”浦東交警支隊負責人介紹,在電動自行車進入隧道前,該路口信號燈會啟動特殊相位,非機動車道綠燈時長延長至45秒,並與機動車信號錯時運行,避免車流交織。
23時30分許,記者駕車進入復興東路隧道。上層非機動車道內,照明燈將車道照得透亮,廣播不斷提示非機動車限速行駛﹔下層機動車道,車流平穩。
如何應對突發
有市民關心,非機動車不同於機動車,如遇突發狀況有沒有應對方案?后續怎麼管理?
復興東路隧道運維方隧道股份城市運營項目負責人蘇喆表示,復興東路隧道作為上海市第一條夜間通行電動自行車的隧道,在管理上也做了針對性優化,增設人員提供運營服務。
在夜間隧道通行車型從機動車轉為電動自行車時,制定專項交通組織方案,配備專人布設和移撤相關的交通設施,保証車型順利切換。另外,在人員配置上,加強中控室電動自行車通行時段的人員值守,在隧道的進出口增設專門的電動自行車應急保障人員,全程保障隧道安全運營。
圍繞非機動車在突發狀況下的應急方案也已經出爐。
在車輛和設備配置上,電動自行車牽引與機動車不同,運營人員專門在隧道口配備電動自行車專用的平板牽引車,並配備充足的應急物資和設備,確保第一時間、高效應對突發。
針對冰雪天、大風暴雨、火災、電動自行車事故等突發情況,制定了相應的電動自行車專項應急預案,前期已經開展充分演練。
針對電動自行車通行特點,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在后期運營中,將加大視頻巡視頻度和車輛巡視力度,保障隧道的安全暢通,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出行環境。”蘇喆說。(記者 鄔林樺 戚穎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