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在上海過元宵節!”

正月十五,花好月圓。包湯圓、猜燈謎、投壺、做糖畫……在這個承載著團圓和溫情的傳統節日,各行各業的人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團圓,傳遞節日溫暖。
菜場裡的“人間煙火團圓宴”
正月十五鬧元宵,菜場裡頭春意鬧!當青翠的菜筐挂上紅燈籠,當吆喝聲裡飄出糯米香,位於虹口區提籃橋歷史風貌街區的東安菜場,搖身一變成了暖“新”的“團圓劇場”,菜場商鋪和老街坊們共煮一鍋“人情味”,同繪一幅“幸福卷”。猜燈謎、投壺、做糖畫、古法拓印……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外來務工者感受家的溫暖。
辦公桌支起小煮鍋,現煮現嘗的“柿柿如意”和“招財進寶”元宵,瞧著便讓人垂涎欲滴,攤位前排起長隊,熱騰騰的元宵盛進碗裡,參與的菜場商戶們還自帶了特色配料,共釀“街區團圓味”!“第一次在菜場裡參加元宵活動,太開心了!”“湯圓甜,真甜!”現場充斥著大家此起彼伏的歡笑聲。
社區裡的“金婚夕陽紅”
情人節前期恰逢元宵節,在浦東新區航頭鎮匯善嘉苑居民區裡,一場專為社區金婚夫妻及高齡老人帶來的“銀發花燈會 金婚映元宵”主題活動正在舉行。受邀前來的金婚夫妻及高齡老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金婚夫妻們披上了潔白的頭紗,手捧鮮花,依偎在一起。
"咔嚓!"隨著攝影師的快門聲響起,曹辰坎老人輕輕將頭靠在老伴吳小毛肩頭。這對婚齡50載的夫婦,在鏡頭前重現了當年未曾擁有的儀式感。
“正月十六就是我們結婚紀念日,當年結婚照片還是黑白的。”老人摩挲著剛打印出來的彩色相片,眼角的皺紋裡盛滿笑意,“沒想到還能當回‘新娘子’”。
外籍友人: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航頭鎮金地藝華年社區的活動室裡,處處是大紅燈籠,還特別邀請了外籍居民一同包湯圓,歡慶元宵佳節。
捏皮、放餡、封口……身穿唐裝的JEAN YVES雖然手法略顯生疏,卻包得不亦樂乎。JEAN YVES來自法國,這是他頭一次參加社區鬧元宵活動,心情格外激動,把8歲的兒子MICHEL也帶來了,說要一起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這是一次非常友好和溫馨的體驗,我和兒子一同受到了社區的熱烈歡迎。他們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做小蛋糕(即包湯圓),這非常有趣,而且很棒。謝謝大家,蛇年快樂!”JEAN YVES在採訪中興奮說道。
新就業群體:此心安處即吾鄉
元宵節前夕,位於黃浦區局門路699號的快遞群體黨群服務站內也是歡聲笑語不斷。五裡橋街道總工會組織園區內的快遞小哥們開展了元宵節活動,大家一起揉面團、包餡料、煮湯圓,制作元宵節的傳統美食。
盡管身處異鄉,服務站內溫馨祥和的節日氛圍,讓“小哥”們感受到“家”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在閔行區梅隴鎮新時代建設者管理者之家,來自順豐、閃送等新就業群體代表齊聚一堂,一起共話事、包湯圓,其樂融融慶佳節。
活動開始,到場的新就業群體代表與梅隴鎮社會工作辦、晶城街區黨支部以及部分居民區書記等在“小哥議事會”上展開熱烈交流。議事會結束,大家一起包湯圓、煮湯圓,現場氛圍熱烈,歡聲笑語不斷。品嘗著現包現煮、熱氣騰騰的湯圓,小哥們感嘆“這個元宵節特別暖心”。
在浦東新區張江鎮環東中心村188黨群服務點,來自陝西的外賣小哥小李也受邀來到這裡一起歡度元宵節。“我來上海已經4年了,還是頭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小李說:“活動現場很喜慶,可以吃湯圓、猜燈謎,讓我想起了以前在陝西老家過節的氛圍,這也讓我們這些在外打拼的外賣小哥們感受到了來自社區大家庭的關心和溫暖。”
除了外賣小哥,周邊商鋪店員、工地建設者、環東村的新老村民們,一起參與了猜燈謎、吃湯圓、畫糖畫、做燈籠等活動。大家聚在一起,吃著傳統美食,暢談著對今年的期待,歡歡喜喜鬧元宵。
企業白領:如家一般,有了更深的歸屬感
包湯圓、玩桌游……元宵佳節到來之際,一場名為“團圓暖萬家”主題活動在航頭鎮慧智有巢社區舉行。活動吸引了眾多社區青年白領參與,通過傳統民俗文化、游戲等節目歡聚一堂,共度佳節。
“面團需軟硬得宜,包餡時手心輕柔地收攏……”社區烘焙社的社員正在示范講解。大家不僅嘗試了黑芝麻、花生等傳統餡料,還大膽展現了創新精神,嘗試了草莓醬、巧克力等“跨界”口味。
“社區的元宵活動讓我有種回到家的感覺,大家可以一起包湯圓,挺溫馨的。這也是一次新奇的體驗,我挺喜歡的,也希望社區能多多辦點這種活動。”引進人才、建筑設計師張宇品嘗著自己親手包的湯圓說道。
在張江鎮另一場元宵節活動中,5歲小姑娘江萬琦跟著爸爸媽媽一起來參加了。小萬琦的爸爸是張江引進的人才,在芯片公司從事軟件開發工作。他們一家在現場親手制作了蛇燈。
“前一天晚上很早就睡下了,一大早就起來穿好衣服喊我們起床,自己洗漱也很迅速,”小萬琦的爸爸笑言:“寶貝很高興,舉著自己制作的蛇燈拍照,很開心!”
丁森是一名歸國新僑,如今在嘉定區新成路街道從事城中村改造工作。
“在異國他鄉的日子裡,每逢春節、元宵節,我們都會自發購買春聯、湯圓,貼在房門上,用家鄉的傳統方式慶祝屬於我們的節日。如今能在上海過節,氛圍完全不一樣了,街道兩旁挂滿了紅燈籠,社區裡還舉辦吃元宵、猜燈謎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這種濃厚的節日氣氛,讓我對家鄉有了更深的歸屬感和親切感。每一次參與,都讓我更加珍惜這份文化的傳承。”
志願者:讓大家盡情享受元宵佳節
在上海市奉賢區,海灣旅游區寒托班組織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勞動實踐課。在寒托班志願者老師們的耐心指導下,30余名學生正在學做傳統湯圓。
揉面、裹餡、包制湯圓……志願者老師們手把手地教學,孩子們逐漸從手忙腳亂到駕輕就熟,桌上擺滿了各色各樣的湯圓,還有充滿創意的“金元寶”“柿柿如意”等造型。
“我是第一次做湯圓,裡面包的是豆沙餡,我要分給我的好朋友一起吃。”四年級學生姚添冕開心地展示自己的成果。
在徐匯區龍湖華涇天街,華涇鎮先棉實踐隊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詩詞宣講,為商場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通過詩詞宣講活動,華涇鎮先棉實踐隊與市民們在歡樂祥和的氛圍中一同感受詩詞的魅力,共度元宵佳節。
普陀區長征鎮建德未來治理共同體聯合涇陽路“花香滿涇”社區共享花園共同策劃了一場熱鬧非凡的元宵游園會。輕鬆愉快的互動游戲、美味特色的元宵美食、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不僅增進了居民們彼此間的了解,還提升了社區凝聚力,鄰裡關系更加緊密。
游園會現場,還有這樣一群可愛的身影——社區志願者。無論是前期籌備階段,還是活動期間的現場引導、維持秩序,志願者們始終用微笑和熱情服務每位參與者。他們耐心解答疑問,照顧需要幫助的人,確保元宵游園會的順利進行,讓居民們能夠盡情享受這個歡樂祥和的節日。
浦東新區北蔡鎮御橋社區轄區30余名銀發志願者與街區商戶單位代表歡聚一堂,共度佳節。大富貴面點師傅現場示范傳統湯圓制作技法,在專業師傅的指導下,銀發志願者們揉面拌餡,白玉團裹著黑洋酥的香甜氣息彌漫全場。
“年輕時就會自己在家包湯圓,今天可以和那麼多志同道合的姐妹們一起做,好像回到了過去。”72歲的李阿姨笑著將親手制作的湯圓裝入盒中,這些滿載心意的節日美食,隨后將由街區黨支部送至商戶手中,為堅守崗位的勞動者送上溫暖的節日祝福。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單位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