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破小”到“示范業委會”,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曾經,華陽路街道的陶安小區是出了名的 “老破小”,樓道雜物堆積,公共區域雜亂無章。如今,這裡道路整潔、綠化宜人,鄰裡關系和睦,處處洋溢著溫馨。這巨大的轉變,得益於黨建引領下,陶安小區業主委員會的努力,他們也因此在2024年被評為長寧區 “紅色示范業委會”。
陶安小區是由十幢售后公房組成的溫馨小家園,住著185戶居民。多年來,在陶家宅居民區黨組織的引領下,小區 “三駕馬車”—— 業委會、居委會、物業公司,依托“陶粟鄰”議事會平台,開啟了一場奇妙的民主協商與小區自治之旅。
“陶粟鄰”議事會有著嚴謹高效的流程,從議題收集、討論決策到執行反饋,都有明確的時間節點和責任分工,確保每一個關乎居民生活的問題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
2024年初,第五屆業委會換屆成立,5名成員中有4名是黨員,還專門成立了黨的工作小組。每月黨員組織生活會一結束,小組成員們就像一群“社區衛士”,聚在一起討論小區管理建設的大事小情。業委會主任胡錫祺感慨道:“作為黨員,我們就是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把小區當成自己的家來經營,每一個決策都要對居民負責。” 他們對小區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項資源都了如指掌,每一筆資金的流向都精打細算,確保都花在關鍵的地方。
為了讓居民的生活更便捷,近年來,陶安小區的加梯工作也開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已有6個樓組成功裝上了電梯,形成了一道獨特的“加梯風景線”。加梯過程中,業委會成員們全力配合第三方,不僅提供詳細的小區圖紙,還每天到現場勘探,確保工地周邊環境安全整潔。他們還發動有建筑、工程等專業背景的居民成為志願者。在電梯井道外立面和電梯廳的材料、工藝選擇上,志願者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讓電梯既實用又美觀。面對居民們的各種疑問和擔憂,業委會和居委會的工作人員總是耐心解答,化解了不少鄰裡矛盾。
除此之外,業委會還借著精品小區建設的“東風”,精心打造宜居環境。他們和設計師反復溝通藝術圍牆設計方案,通過“陶緣新生”“陶緣歌聲”“陶緣碩果”等板塊,把小區的歷史、發展和現狀生動地展現出來。漫步在小區圍牆邊,就像走進了一部社區發展的“史書”。同時,十個樓組根據各自的特色,開展了凝心樓道建設。有的樓組在樓道裡布置了文化牆,展示居民們的書法、繪畫作品﹔有的樓組擺放了綠色植物,讓樓道充滿生機。原本單調的樓道變得色彩斑斕,充滿活力。
垃圾分類工作中,陶安小區作為華陽路街道的試點小區,在黨建引領下,業委會和居委會迅速行動,組建了“和陶”自治隊。隊員們每天穿梭在小區的各個角落,監督垃圾分類情況,還積極為小區引入高新技術手段,不斷提升小區垃圾分類工作的效能。小區在2024年還引進了濕垃圾處理器,能將居民每日投放的濕垃圾“變廢為寶”,制成有機肥,實現小區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在物業費調整這個“老大難”問題上,陶安小區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由於物業費長期沒漲,人力成本卻不斷上升,原物業提出調價,可居民們一時難以接受。關鍵時刻,街道協調“紅色物業示范企業”——上海海頓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臨時托管。海頓物業一進駐,就開展了一系列惠民便民服務:免費為居民維修家電、組織社區義診活動,很快就贏得了居民們的贊譽。2024年下半年,海頓物業提出調價至1.2元。業委會在居民區黨總支的支持下,開啟了一場“宣傳攻堅戰”。他們挨家挨戶發放宣傳資料,詳細測算成本,組織多場居民會議,在“三駕馬車”的共同努力下,物業費調價方案以77%以上的高通過率順利通過。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