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票房破60億,電影市場徹底回暖了嗎?

“哪吒”票房破60億登頂中國影史票房榜,但——
電影市場徹底回暖了嗎
“哪吒”登頂!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2月6日13時25分,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累計票房突破57.76億元,超《長津湖》票房成績,僅用8天5小時登頂中國影史票房榜。而據燈塔專業版,截至2月6日21時33分,影片《哪吒之魔童鬧海》內地票房(含預售)已突破62.2441億人民幣,超過《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北美票房,進入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前二。據貓眼專業版,《哪吒之魔童鬧海》最新預測總票房超108.5億,成為首部預測總票房超100億電影。
今年春節檔總票房突破95.10億元,總觀影人次達1.87億,雙雙刷新影史春節檔票房和人次紀錄。有這樣的亮眼成績,再加上爆款電影帶動,今年電影市場能徹底回暖嗎?
哪吒、唐探還有40億票房
2月5日,貓眼研究院發布《2025春節檔電影數據洞察》(以下簡稱《洞察》)顯示,2025年春節檔總票房為95.1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8.6%,觀影人次達1.87億,同比增長14.7%,均刷新春節檔影史紀錄。其中,2025年春節檔日均票房超2021年,創造了日均13.55億的新紀錄﹔日均人次較去年也有了顯著提升。場次方面,由於今年頭部影片時長同比增長,市場反響火爆,影城通過延長營業時間帶動日均場次不降反增。
春節檔票房熱度可以延續到什麼時候?貓眼娛樂市場分析師賴力介紹,目前看來,春節檔影片的熱度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據貓眼專業版數據,目前《哪吒之魔童鬧海》的預測票房高達94.2億元,《唐探1900》的預測票房也有34.34億元,截至2月6日12時,《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達57.09億,《唐探1900》票房24.45億,也就是說按照目前預測的趨勢,光這兩部影片還有超過40億元的票房待收割。
精良的內容制作,是《哪吒之魔童鬧海》在今年春節檔突圍的關鍵。《洞察》顯示,“制作”是映后評論中高頻提及詞匯,佔比較前作大幅提升,此外“劇作”提及率也有成倍增長,証明觀眾對故事的認可與喜愛。影片上映后,影片宣傳物料及二創作品走紅,助力影片進一步破圈,為檔期票房冠軍奠定了觀眾基礎。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執行院長程波認為,《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成功離不開高水平制作和過硬的文本質量,也享受了春節檔的檔期效應和虹吸效應。春節檔的家庭社交屬性大大拉高了觀影需求,而同期其他影片如《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蛟龍行動》等因類型審美疲勞、文本缺陷或特效不足,未能達到預期表現,也導致票房向頭部作品集中。
盡管在不少觀眾看來,《哪吒之魔童鬧海》在藝術水平上並不能算國漫電影的頂級,此前上映的《雄獅少年2》等作品並不遜色,但票房僅8000余萬元,相差懸殊。“動畫電影要取得票房成功,還是要以某種方式凸顯幻想性和超現實感。從藝術電影發展史來講,《雄獅少年》等現實向、注重作者自我表達的作品同樣需要也很有價值,但很難像《哪吒之魔童鬧海》這樣把幻想性凸顯到極致。”
市場需要更多優質內容
春節檔過后,還有哪些新片待映?賴力介紹,從目前電影市場已定檔的待映影片情況來看,多為一些中小體量的作品,不乏高口碑的文藝佳作。比如2月14日情人節將要上映的漫威電影《美國隊長4》,以及王家衛導演的經典愛情片《花樣年華》﹔2月22日有台灣驚悚喜劇《詭才之道》,2月28日有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貓貓的奇幻漂流》﹔3月8日有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想飛的女孩》﹔3月14日、15日有愛情片《7天》和《真愛營業》。
2025年接下來比較大的檔期還有五一檔、暑期檔、國慶檔和賀歲檔。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目前五一檔定檔了鳳凰傳奇組合曾毅出演的《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國慶檔暫定了一部《熊貓計劃2》,此外均暫無較大體量的影片官宣定檔。還有清明檔官宣了沙漠執導的《不說話的愛》,六一兒童節定檔了動畫片《時間之子》。從目前待映片單來看,綜合主創陣容、IP、熱度和可能的映后口碑,今年很難再有票房能破80億元的影片。“整體看來,接下來市場上待映影片無論是從數量還是體量上看都還比較欠缺,盡管春節檔影片仍將延續一段時間的熱度,但市場依然需要更多優質內容來進行填充,以滿足觀眾多元的觀影需求。”
賴力認為,今年春節檔的大熱的確給2025年電影市場打響了頭炮,但電影市場遠未“徹底回暖”。一方面,眼下市場上待映影片數量並不多,更別說大體量的影片定檔,庫存較為欠缺的情況並未得到徹底解決﹔另一方面,春節檔的大熱也是建立在檔期效應的基礎之上,日常檔期較冷的情況依然是需要面臨的一大挑戰。
“今年年夜飯異常豐盛,大家開年這頓飯吃得非常好,但可能從初一到初五都要吃剩菜、剩飯。后面的菜能否端得上,或者急著端上來而影響廚藝和質量,都值得打問號。”程波對於全年電影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認為,春節檔的家庭社交屬性促使觀眾暫時脫離手機短視頻等線上消費,轉向影院觀影,但日常檔期能否延續此熱度存疑。
國漫能成市場主流類型嗎
《哪吒之魔童鬧海》此番票房強勢登頂,成為中國影史首部票房破100億的系列動畫電影,在業內看來成功填補了國產動畫在頂級IP領域的空白,也讓國漫成為能與商業大片比肩的重要類型片種。創造紀錄后,國漫電影類型會在今年成為主流嗎?
“其實自從2015年《西游記之大聖歸來》取得將近10億票房的時候起,國漫就不再是小眾類型,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將國漫天花板提升至50億以上后,國漫也誕生了《姜子牙》《長安三萬裡》《深海》以及《白蛇》系列等多部優秀作品。”賴力認為,《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大爆,讓觀眾看到了國漫的市場天花板在不斷抬高,但國漫要成為市場“主流”仍然任重而道遠。目前國漫已形成多個有較好票房體量的系列作品,以及一定體量的粉絲群體,但相比日漫長時間積累的大量國民IP和美國成熟的工業化動畫制片公司,國漫仍存在電影化IP少、作品供給不穩定以及多數IP認知度不高的問題。國漫要想成為市場主流類型,仍需更成熟的國漫創作環境、制作模式和高品質作品穩定供給,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得到觀眾普遍認可,擴大國漫受眾群體。
程波將國漫電影近年的發展比作股票上的“大陽線”,中間也有一些《雄獅少年》《落凡塵》等票房不如預期的“小陰線”,但整體趨勢向好,《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爆發進一步強化了這一趨勢。近年來國漫電影在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趨勢下,把個體感受和大眾的文化感受融合在一起,追光動畫、彩條屋等公司通過不同策略(如《長安三萬裡》的文戲武拍、《深海》的心理敘事)拓寬國漫邊界,形成“百花齊放”格局。“相信哪吒的成功會進一步在國漫崛起的大趨勢中增加一個催化劑和杠杆作用。”(記者 鐘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