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區綠苑小學利用電子班牌搭建情緒表達渠道
綠苑小學利用電子班牌搭建情緒表達渠道
“情緒樹洞”教孩子情緒管理
每天,長寧區綠苑小學的學生可以在班級門口的電子班牌上,輕點屏幕上的情緒符號,向“情緒樹洞”吐露心聲。孩子們隨時表達的心情,老師在手機端就可以實時關注到。
臨近期末,老師們隨時留意“情緒樹洞”,及時捕捉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引導家長在家庭中給予更多耐心和關愛。在傳統的“解憂心理信箱”“情緒樹洞卡”之外,這一首創的在電子班牌中集成“情緒樹洞”功能,為學生搭建起一個便捷而有溫度的情緒表達渠道,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傾聽學生內心
“喜悅”“煩惱”“迷茫”……在電子班牌的屏幕上,有三種不同的可選情緒分別代表開心、難過或SOS(需要幫助)。每一種情緒還有來自同學、家庭或成長等不同情緒來源的選項。
有一次,一位男生一到學校,老師的手機上就亮起了“SOS”警報。經詢問,原來學生的媽媽前一天晚上把他的平板電腦沒收了。老師及時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一邊安撫學生的情緒,一邊聯系勸說家長凡事要和孩子好好溝通。在校園裡,男孩平復了心情﹔回到家,當晚就和媽媽和解了。
“鼓勵同學們每天早上進入班級或課間休息、午休時,隨時可以向‘情緒樹洞’說說心裡話,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養成良好的情緒管理習慣。”綠苑小學心理教師馮潔說。
原先,該校每個教室設有“情緒樹洞卡”,鼓勵孩子寫下心中的煩惱或秘密,然后投入心理信箱。但后來,老師發現現在的孩子不太願意寫,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也不太會寫。於是,學校結合長寧區數字基座進行改進和升級,以低代碼技術推出“優+情緒樹洞”。
“今天上課時,老師為什麼叫了其他同學回答問題而沒叫到我”“二孩家庭裡,和哥哥有矛盾,但不想和父母說”“競選班干部,為什麼我落選了”……小伙伴們都可以向“情緒樹洞”坦露心聲。馮潔分析說,學生最容易出現的情緒問題主要集中在同伴交往等人際關系、成長或家庭中出現的親子矛盾,以及老師對學生的看法等方面,尤其是那些不願意表達、性格比較內向、不願意與人交流的學生。班主任或全員導師通過手機端實時關注學生情緒動態,既可以擇機開展個別談話,也可以優化班級管理,化解孩子們的情緒困擾。
提供宣泄平台
小明(化名)在“情緒樹洞”中頻繁標記“哭臉”“煩惱”等負面情緒,並多次選擇“同學相處”作為情緒來源。班主任通過“情緒樹洞”捕捉到這一變化,及時為他送去關懷。課間,老師主動找他談心,了解到小明因與同學爭執心情低落。班主任循循善誘,引導他學會換位思考,更好地與同伴相處。此后,“情緒樹洞”裡小明的笑臉越來越多。
校園裡,學生之間的爭吵往往是一過性的,隻要老師處理得好,及時安撫,就容易緩解。午間開設的“紅領巾解憂站”,為調皮孩子們搭建了一個校園版“吐槽大會”。“課外時間,手機如何管理”“遇到頑皮的同桌,怎麼辦”……孩子們不願向家長傾訴的話題,在“吐槽大會”上,小伙伴們聊到了心坎裡,負面情緒逐漸減少,更陽光、開朗了。
小學階段是兒童身心快速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階段,學生面臨新環境適應、人際關系等多重挑戰。“情緒樹洞”“吐槽大會”“解憂站”等,成了通往師生心靈的橋梁。
守護心理健康
現在的家長自身職場壓力大,對孩子高要求、高期望,給孩子額外布置家庭作業,容易激化親子矛盾。期末考查前,“情緒樹洞”捕捉到高年級個別學生出現焦慮情緒,班主任加強與學生談心﹔任課老師調整教學策略,在課后活動設計中增加趣味性和互動性﹔心理老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在家校協同努力下,不良情緒得到有效緩解。
“遇到一分鐘的不開心,就要及時把這一分鐘扔掉,不能把一整天的快樂扔掉……”學校通過班會和各種活動,鼓勵同學分享自己的快樂。學校推行的全員導師制,由班主任、任課教師、心理教師等組成導師團隊,與學生雙向選擇、一一結對,多維度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
“讓情緒數據賦予溫暖孩子內心的功能,以數字手段介入的‘情緒樹洞’在學生情緒問題的預警和疏導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綠苑小學校長周鶴珍表示,通過多渠道的洞察,要讓每一位一線老師給予學生真正發自內心的關愛。(記者 許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