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檢機構少費用高 滬農村自建房商戶遇辦証難題

農村自建房商戶遇辦証難題
街鎮標准存在差異 可檢機構少費用高
“中介費交了一萬八,可是一年了,營業執照一直辦不下來,卡在房屋安全鑒定上。”最近,位於浦東新區漁港路452號的蘭州拉面店老板馬先生因營業執照的問題深受困擾。他的拉面店目前已開業一年,客流量尚可,但由於遲遲無法完成房屋安全鑒定,營業執照一直不獲批。“沒有証,就不能上外賣平台,也不能在點評平台展示,也開不了發票,少了大半的客源。”馬先生無奈地說,“不是我們不想辦,是辦不下來!”
“房屋安全檢測費最低2萬”
近年來,農村自建房安全事故頻發。為了及時消除房屋安全隱患,對於經營性自建房,進行房屋安全鑒定是取得經營許可的前置條件。
《上海市經營主體住所登記管理辦法》明確要求,農村宅基地上的房屋必須經過房屋安全鑒定,並征得利害關系人同意,方可作為經營主體住所。然而,這項政策在實際推行中卻產生了一些矛盾和困境。
浦東新區南匯新城鎮漁港路449-460號的一處自建房,就是這一矛盾的縮影。據商戶稱,這處自建房建造於20世紀90年代,共有11間沿街店面,幾乎都是從事餐飲服務的商戶,周邊有不少小區、公司和酒店,人流量有保障,但這處自建房卻有三戶商家未辦下營業執照。
吳女士的酒行位於漁港路456號,去年5月底,她以每年4.5萬元的租金租下這間鋪子打算經營賣酒生意,並同房東、原租戶一起去蘆潮港社區辦理營業執照。隨后,社區工作人員發來一系列所需材料信息,最后一項為房屋安全鑒定報告,並配了一個鏈接,點進去是上海市房屋管理局發布的《房屋檢測鑒定名錄》。吳女士便自行聯系了社區提供名單上的檢測機構。令她吃驚的是,這些機構的最低報價高達2萬元,遠超她的預算。無奈之下,她選擇通過辦証中介辦理,結果卻被駁回。
“中介說先交1000元定金就能幫忙搞定,我想著省點錢還不用跑,就同意了。結果他找的機構根本不在名單裡,檢測報告提交上去被鎮政府直接退回了。”吳女士無奈地說。
社區工作人員跟吳女士的溝通記錄顯示,因為中介找來的“上海房岩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22年,不符合5年以上房屋檢測鑒定工作經歷,房屋安全鑒定証明沒有效力。社區工作人員回復吳女士表示:“這邊是根據城建辦的要求,目前按照市裡的名單來。”
白白損失了錢,還浪費了時間。吳女士對中介的“推薦”感到氣憤,但又無可奈何,“這名單裡公示的檢測機構都是大型機構,根本不接小面積商鋪的單,報價高出市場價格的兩三倍。中介又靠不住,這讓我們這些小店主兩頭為難。”同樣位於漁港路452號的蘭州拉面店老板馬先生交付了1.8萬元中介費,中介保証“可出營業執照”,但經歷了幾個月的店招審批、排水排污檢測后,又卡在了房屋安全檢測這一關。
記者也聯系了《房屋檢測鑒定名錄》中接受社會業務的11家房屋檢測單位,除了幾家無法撥通電話的單位外,其余7家單位均表示,幾百平方米的自建房算“小單子”,但並非不能做,只是最低檢測價格較高,報價有的為2萬元,有的最低3萬元。記者詢問為何價格如此高,項目人員回復稱,自建房的結構、基礎、屋頂、牆體都是相互關聯的,必須要對整棟房屋進行檢測,而他們一般檢測的項目面積都在一千平方米以上,每平方米檢測價格在22元—40元之間,但一個項目的最低檢測價格由於人力成本等原因無法下調。
那麼,公示名單外的檢測機構出具的房屋安全鑒定報告,能否作為申請營業執照的材料呢?記者查閱相關文件發現,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在“一網通辦”中曾回答過這個問題,提到“對公開推薦名錄以外的本市房屋質量檢測鑒定單位,沒有限制其進入市場、開展經營活動、開展技術服務活動的規定和措施。”
隨后,記者聯系了南匯新城市場監督管理所,詢問能否提交公示推薦名單外機構出具的房屋安全鑒定。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並不需要房屋安全檢測証明原件,隻需要街鎮出具的住所証明文件中載明房屋已通過安全鑒定,因此房屋安全檢測由哪些機構來做,他們對此沒有規定。
也就是說,自建房經營者在辦理營業執照時須提交房屋安全鑒定報告給社區,社區再提交給街鎮,街鎮在出具的住所証明表中提到“此房屋已經通過房屋安全鑒定”,這些材料再提交給市場監督管理所,隨后商戶便可拿到營業執照。
而問題就出在這裡,街鎮的基層單位對於能開具房屋安全鑒定報告的檢測機構的口徑不一,有些街鎮或社區以市房管局公示推薦的機構為准,有些則放開了限制。中介吳先生從事代辦業務十余年,去年接了一百余單辦証業務,他發現目前浦東新區書院、萬祥、航頭等鎮已經放開房屋安全鑒定檢測機構名單,而南匯新城鎮和泥城鎮仍未放開。
整棟檢測商戶之間難協調
除了對檢測機構的限制外,根據規定,房屋檢測需要以整棟建筑為單位進行,這也給經營者帶來另外的難題——申請營業執照的商戶需要協調其他相鄰的商戶一起進行檢測。
以浦東新區漁港路449-460號的自建房為例,這棟房屋共有十一間商鋪,每間商鋪面積為20平方米左右,當前隻有三家商鋪因轉讓或營業執照到期等原因需要重新辦理手續,其他八家商鋪並無相關需求,也不願意分攤昂貴的鑒定費用。“我們只是小本經營,申請營業執照需要整棟做檢測,價格幾萬元,這樣的成本太高了。”酒行老板吳女士說道。
“人家執照沒到期,又不需要更換,都不願意出錢,我一個開面館的要承擔所有費用。去找房東協商,他說這是租客要負擔的。”馬老板一臉無奈。
不僅如此,吳女士還提到,“鑒定公司收費高,程序又復雜,從檢測到出報告要一個月,商戶怨言很大。很多人覺得,開個小店都要‘大動干戈’,還不如去租商業地產,至少手續簡單。”
“商戶覺得費用高,政府又要求是公示的機構,我們真的很難做。”中介吳先生表示,尤其是面對整棟檢測這樣的情況,協調商戶之間達成一致意見幾乎是不可能的。他舉例說,漁港路這一片區的商戶中,有的甚至因為無法協調分攤檢測費用選擇暫時放棄辦理營業執照。
一名在上海從事房屋檢測的工作人員表示,農村自建房的情況普遍較復雜,結構隱患、改造工程的合規性等都可能影響鑒定結果,整棟房屋安全檢測很有必要。
不過,檢測人員也表示如果基層政府統一組織進行房屋安全檢測,此后的商戶沒有進行房屋結構上的改動或增加使用的重量,即使商戶在兩年后進行營業執照的更換,依舊可以用現在的房屋安全檢測報告。因此,理想的狀況是一棟自建房的商戶可以聯合委托,費用分攤。
如何在安全與成本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考驗著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也決定著城市營商環境的溫度,更關乎小商戶的生計。
在國內,一些城市對於自建房房屋檢測的相關規定值得借鑒。比如,北京就公示了38家經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備案的房屋安全鑒定機構,並按照業務范圍劃分為“不限、中小型和小型”,可供商戶自行選擇,同時還發布了經營主體住所(經營場所)証明材料指引,便於商戶找到開具對應資料的部門。
經營者呼吁上海市相關部門能對自建房房屋檢測作出更細致、更明確、更合理的規定。“能否提供更多開展中小型業務的房屋檢測機構名單?能否請社區統一組織整棟自建房商戶開展檢測?我們支持保障安全的政策,但希望執行時能更靈活一點。”馬先生說道,“這樣我們這些小本經營的商戶更有信心把生意做好。”(記者 王一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