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籼米的顏值,又有粳米的風味,產量還超高…上海這個水稻新品種獲全國金獎
12月24日,國家水稻商業化分子育種技術創新聯盟實體化運作五周年大會在上海灣區高新區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上海種源企業培育的“嘉禾優175”,今年成為國內首個獲全國食味值金獎的籼粳交品種,它既具有籼米的高顏值,長粒、透明度高,又有粳米的好風味,有嚼勁、帶香氣,試種平均畝產量最高接近750千克,集“超高產”和“特優質”於一身,未來將在長江流域水稻種植區域進行大力推廣。
市農業農村委有關負責人在現場介紹,近年來,上海市不斷加大對種業創新的支持力度,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種業領域捷報頻傳。比如,雜交粳稻“申優28”兼具高產優質特點,是上海市第一個超級稻品種﹔“嘉禾優175”獲得第五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活動(粳稻)金獎,實現了“超高產”和“特優質”的協同發展﹔舶來品種“滬綠70”,引領西藍花產業發展﹔“滬蘇1號”填補草魚良種空白,顯著提高養殖效率……一系列優質種質資源的突破性進展,為本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這些優質種源的成功研發和推廣應用,是上海種業振興的一個縮影。此次活動搭建了科研機構、種業企業之間深化合作交流的平台,是對科技與產業“雙螺旋”發展的有力推動,也是促進上海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聯盟將通過育種家與企業家強強聯手,努力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品種,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貢獻科技力量。
作為上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區,金山區近年來錨定振興種業的目標,匯聚政府、企業和科研院校的強大合力,推動種源農業邁上了新台階。其中,由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研發選育在廊下試驗成功的節水抗旱稻,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市農科院食用菌所黃建春研究團隊在金山自主選育的雙孢蘑菇優勢品種“申K6”,有望改變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菌種依賴進口的局面。
2024年初,上海中科荃銀分子育種技術有限公司整體遷入上海灣區高新區。新品種“嘉禾優175”,正是由中科荃銀與中國水稻所等單位合作選育,今年獲得了第五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活動(粳稻)金獎。最近兩年,該公司主持選育的8個新品種通過了國家級品種審定,展現強勁的科技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
今天上午,國家水稻商業化分子育種技術創新聯盟辦、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為聯盟實體化單位上海中科荃銀分子育種技術有限公司的上海市新型研發機構揭牌。據悉,2024年,上海中科荃銀被評為上海市種業領域唯一的新型研發機構,並在2024年度上海市新型研發機構績效評價中獲得前三名。
活動現場,上海灣區高新區向聯盟的科學家送上一個“大禮包”,為中科荃銀的研發團隊提供12套人才公寓,租金補貼比例最高超30%,充分體現了當地對聯盟科研團隊的支持和鼓勵,希望未來有更多人才前來創新創業。
會上,浙江大學生物信息學研究所、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中國銀行徐匯支行、上海浩旭糧油有限公司、上海灣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種糧大戶分別與上海中科荃銀分子育種技術有限公司在前沿科技、水稻育種、科技金融、產業延伸和共同富裕等5個領域進行簽約,期待在聯盟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有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通過中科荃銀進行轉化推廣。
當天,聯盟重大新品種服務全國“百萬畝”糧食豐產行動也正式啟動,將立足上海推動一系列有競爭力的國審品種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