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開辟便民通道、改造社區花園…長寧這個老小區煥然一新!

2024年12月24日15:01 |
小字號

原先臟亂差的死角變成社區花園,一條破牆而出的通道縮短了居民通往地鐵站的距離……在精品小區改造后,安東居民區一系列的暖心舉措,讓居民的幸福感不斷提升!

提升空間,新建社區花園

近來,生活在安東小區的居民發現,位於41號樓、43號樓樓前的封閉式車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面積約300平方米的社區花園——友鄰園,不僅樓前的通道變寬了,居民的視野也更加通透、開闊。

“友鄰園”的標識是中英文及符號融合而成的“我愛友鄰園” ,代表著居民的心聲。花園的地面由湛藍與蔚藍交織而成﹔花園中央保留了原有的水杉,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條環形的動線﹔外側的單行步道起起落落,不僅營造了高低錯落的綠化景觀,還增加了居民運動時的趣味性。除了健身運動,花園裡還設置了弧形的座椅,讓居民有了“嘎訕胡”的地方。

而在社區花園身后,則是居民區同步打造的開放式車棚。這個在“螺螄殼”裡打造出的車棚造型時尚,裡面分布了30個充電插頭,滿足了周邊樓棟居民電動車充電的需求。

“美的綠化環境不僅可以提高小區的美觀度,還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現在,這裡是居民最愛的角落。” 居民丁蕾說道,“天氣好的時候,我們就來這裡走走路、聊聊天,增加了鄰裡間的交流互動,拉近了鄰裡之間的感情,活躍了社區氛圍。”

而這座美觀性與實用性兼具的“友鄰園”,是在居民的協商討論中誕生的。

據安東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姜東介紹,這裡原本是一塊背靠車棚的三角形狹長場地,因為無人管理,荒草叢生。精品小區改造時,居民區在此修建了一條小型步道,但這項基礎修繕遠達不到改善環境、美化空間的效果。今年6月,安東居民區依托“自治全民星”項目,並引進來自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社區營造陪伴式成長導師資源,對空間進行優化布局、迭代升級。

其間,為了更好聽取居民的意見,居民區堅持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發動居民代表、黨員、樓組長、志願者、業委會成員以及物業人員共同商討項目細節。針對居民的建議,營造導師也在與大家的充分協商討論中尋找最佳解決方案。例如,確定座椅位置、增加晾晒衣架、調整友鄰園標識位置、保留車棚位置等。

“原本的方案裡設計了近30個落地燈,我們擔心光線太亮會影響前后樓居民休息。設計師採納了我們的建議,對方案進行調整,數量減少了一半,現在的燈光足夠照明,同時也盡可能地降低了對居民的影響。”全程參與自治協商的居民傅琦告訴記者。“居民看到自己的建議被採納,非常有成就感,主人翁意識也更強了。”

“友鄰園”的建設激發了居民的自治熱情。如今,居民區也在積極引導居民參與社區自治,將“友鄰園”打造成集休閑、娛樂、交流於一體的社區公共空間。

打通圍牆,開辟便民通道

如果說“友鄰園”的從無到有,讓社區生活更加舒適愜意,那麼位於小區35號樓、37號樓前通道的開辟,則讓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

安東小區位於安順路181弄,毗鄰凱旋路,與地鐵3/4號線虹橋路站僅一牆之隔。但一直以來,居民隻能從安順路上的大門進出,走到凱旋路虹橋路的虹橋路地鐵站,往往要花上15分鐘左右。因此,在精品小區建設之初,有不少居民提出,能否在小區東側的圍牆上開一扇邊門,方便居民出入。

然而,邊門的開設並非易事。記者了解到,小區圍牆外是一排沿街商鋪。“原本的想法是從35號樓、37號樓前的次干道旁直接打通圍牆,形成一條筆直的通道。但開門的位置位於沿街商鋪的中央,對周邊商戶影響較大。”姜東告訴記者。

於是,居民區與相關部門積極協商,最終決定將最末端的商鋪作為邊門開設的位置,將筆直的通道改成了一條“Z”字型通道。“我們的通道鋪設了塑膠,牆面也進行了美化,讓小道在便利的同時,也更加干淨舒適。”

邊門的位置確定了,打通后又該如何確保社區和居民通行時的安全呢?在“三駕馬車”的集思廣益下,大門安裝了門禁卡,通道設置了路燈和監控,而監控覆蓋的視野范圍實現了無死角。

“現在上下班都是從這邊走,不到5鐘就能到達地鐵站,比之前節省了好多時間,非常方便。”“晚上通行的人少,但有攝像頭,也比較安心,居民區想得非常周到。”早晚高峰時段,從邊門通行的居民絡繹不絕,對於這扇邊門的開辟,大家都贊不絕口。

(來源:上海長寧)

(責編:沐一帆、嚴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