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經濟實力長期穩居全市第二 "閔大荒"變了模樣

繁花“閔大荒”變了模樣
2024年,記者把“繁花”兩個字作為年度詞送給閔行。
能做到綜合經濟實力長期穩居全市第二,閔行始終在用力奔跑。“繁花”想表達的,不僅是閔行營建美好生活的願景和成果,還有地區發展從“一枝獨放”到“遍地繁花”的系統思維和均衡理念,更有其努力融入中心城區,對城市氣質和內涵的孜孜以求。
2024年元旦之夜,在大零號灣文化藝術中心,2024年新年音樂會拉開帷幕,演繹中外經典音樂作品。閔行要把昔日的“閔大荒”、如今的科創熱土“大零號灣”,同時打造成一個城市文化藝術新高地。
各類人才來到閔行,既能施展才華,又能愜意生活——這是閔行區反復描繪的美好願景。這兩年,閔行引入各種頂尖優質藝術資源,閔行博物館、海派藝術館、寶龍美術館等文博藝術場館的展陳頻頻“跨界出圈”,讓人們日益感受到了藝術人文的魅力。
高端人才悄然匯聚閔行。目前,閔行區域內已匯聚70余名兩院院士,1400多名國家級、市級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440余家研發機構、36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均位居全市前列。
這些人才的到來,需要教育、衛生、商業、養老等高能級配套服務。如今,七寶中學、華師大二附中等優質教育資源已覆蓋到“大零號灣”、浦江鎮、顓橋鎮等各區塊。十年前,閔行還隻有1所三甲醫院,現在全區的三級醫院數量已攀升到13所。商業綜合體更是“開一家火一家”,崛起萬象城、七寶領展廣場、莘庄仲盛世界商城等九大商圈,各自繁榮。
高檔次配套遍地開花,優質資源均衡布局,讓閔行新一輪跨越式發展后勁十足。
這兩年,銀行、券商、基金、保險公司等各類金融資源快速向“大零號灣”集聚。到今年10月,“大零號灣”金融港已入駐26家金融服務機構﹔“大零號灣”科創金融聯盟則集聚了65個基金管理團隊,基金規模超250億元。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形成“科技—金融—產業”良性循環。
這只是閔行建設“大零號灣”創新大生態的一個維度。如今,在“大零號灣”T字形區域及周邊,隨著老廠房加快更新,已有10多個科創園區投入使用,初步形成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大學科技園、中試基地、成果轉化基地、科創綜合體等融合發展的布局態勢。“大零號灣”正快速成長壯大。
在閔行區“一南一北”戰略中,大虹橋也不甘落后。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閔行)累計完成稅收收入93.81億元,同比增長19.6%﹔新引進一批重點企業,累計落地2.65萬家,其中新增總部類企業21家,累計271家。重要指標紛紛飄紅。
閔行其他板塊也齊頭並進。著眼全區,閔行正在加快構建“北部先行、中部崛起、南部振興、東部開發”的發展格局。
在中部地區,莘庄工業區要打造高品質生活配套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現代化產業園區,梅隴鎮則打造商貿繁榮、產業興旺的閔行中部總部經濟集聚區。在東部地區,浦江鎮主動承接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以及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溢出帶動效應,加大開發力度。
閔行的經濟成績單越來越有底氣。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閔行區生產總值2220.78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增長較快的有:新能源汽車增長25.7%、新一代信息技術增長22.8%、高端裝備增長11.0%。
一年來,閔行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確保外來人口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積極打造“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多層次租賃住房供應體系,努力把一個“盆景”變成一片“苗圃”,進而實現“繁花滿園”“綠樹成林”。到今年10月,閔行已建設籌措“一張床”床位5387張,2024年“一張床”供應量在全市各區中位居第一。
在一個個新型居住社區裡,閔行正推動各方合力提升城市的溫情指數。對於日益龐大的老年人群體,閔行區在全市率先發布老年人社會監護服務“椿萱計劃”,面向社會孤老、失獨家庭、獨生子女傷殘家庭、子女在海外的家庭等,全力推動老年人監護服務的社會化與專業化發展。
閔行“繁花盛放”的社會治理畫卷裡,不僅有高度、有溫度,還有力度、有速度,更有顆粒度,共同形成了一座多維立體、朝氣蓬勃的美好城區。(記者 黃勇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