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城道銀杏季的“高光”時刻,是這麼打造的……
伴隨著黃金城道銀杏葉的蹁躚飄落,一年一度的“黃金城道銀杏藝術生活節”也畫上了句號。在過去的2周裡,音樂、尊巴、繪畫、微旅行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在街區接續上演,將銀杏季的藝術氛圍推向高潮,也讓前來打卡的市民游客偶遇了秋冬時節的限定浪漫。
以融情為橋
促進人與街區高度粘合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裡,黃金城道的銀杏迎來了“高光”時刻,與此同時,由虹橋街道推出的“閱讀打卡”“微旅行”等活動也在街區陸續開啟。50組社區親子家庭漫步古北街頭,亦或在街區、商鋪的公共閱讀空間駐足停留,認識那些不曾留意的美好空間。
近日,融·古北驛站門前的一場近距離音樂互動,將街區的藝術氣息拉滿。市民朋友跟隨南美歌手的音樂搖擺,現場互動拉近了觀眾與歌手的距離,讓銀杏季的熱度達到了頂峰。
而在巴黎貝甜前的廣場上,街區友好商戶ZUMBA FUN,帶領社區居民和市民游客感受了一場活力四射的尊巴﹔在兒童游樂區,孩子們拿著畫筆,跟隨長寧美校的老師一起寫生,畫下銀杏季的絢爛時刻﹔版畫藝術家們則以獨特的視角,創作並展現了黃金城道步行街銀杏盛景。
每一場不期而至的活動,都源自虹橋街道的精心策劃。據虹橋街道方面介紹,今年的銀杏藝術生活節聚焦“文商旅”融合,首次邀請街區咖啡館、書店、長寧美校、融義書房等眾多友好商戶加入,通過音樂、繪畫、閱讀、微旅行4種元素,將街區的自然美景、藝術的人文場景和開放的商鋪空間巧妙融合。
這些活動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來,感受銀杏葉下的街區藝術生活場景,還增強了街區居民、商鋪的互動與聯系,帶動了步行街及其周邊區域的旅游消費,為街區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以文化為媒
提升社區生活品質
首屆銀杏藝術生活節於2020年舉辦。當年,虹橋街道在黃金城道開啟了“Knock Knock街區提案計劃”,邀請共治委員會、社區居民、物業等在地者為街區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其中一個提案便是,讓一年一度的銀杏藝術生活節,成為黃金城道步行街街區自己的節日,為居民、商戶帶來歸屬感和自豪感。
從那時起,藝術生活節成為了銀杏季的“標配”。
虹橋街道整合長寧藝術中心、長寧區圖書館、上海廣播電台、上海音樂家協會、春秋旅行社等資源,其間,更有慕容引刀、韓李李、世界音樂季、塑醒瑜伽等多位藝術家及文化團體受邀而來,為居民帶來了高水平的文化盛宴。
例如,2020年銀杏藝術生活節以“融情虹橋·遇見銀杏”為主題,為社區中外居民帶來一場融合落葉瑜伽和國際手風琴藝術節的藝術盛會﹔2021年,生活節通過“文化交流、空間共享、成果展示”等板塊,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國際社區“宜居、宜業、宜游、宜行、宜養”的美好﹔2022年,活動以“國際社區的綠色生活”為主題,分別呈現“秋葉飛揚——家門口的藝術鑒賞”“秋葉不掃——以葉為筆,記錄我們的詩和遠方”“秋之共融——傳統文化的觸達與交融”3個篇章,為居民們打造一個街頭巷尾的文藝大舞台﹔2023年,生活節則以“與街區共鳴,與銀杏共舞”為主題,新增國風音樂、太極表演以及社區居民的精彩朗誦,讓生活在國際社區的外國友人能夠沉浸式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從國際手風琴藝術節到弗拉門戈舞蹈,從拉丁曲風樂隊演奏到傳統戲曲演出,從落葉瑜伽體驗到銀杏街區寫生,一場又一場充滿藝術氣息和文化內涵的活動,在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提升了社區的生活品質。
以民主為舵
指引方案優化拓展
不知不覺間,銀杏藝術生活季已經走過了5個年頭,影響力不斷擴大。然而如何常辦常新,給居民呈現不一樣的體驗?虹橋街道也在不斷的思索、嘗試,通過黃金城道的共治、共商、共議機制,凝聚力量,為銀杏藝術生活節出謀劃策。
據虹橋街道方面介紹,在每年的銀杏藝術生活節前,街道會通過問卷調查、居民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居民對銀杏藝術生活節的意見和建議,並根據居民的反饋,不斷調整活動計劃,努力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文化資源。
“在活動的早期階段,我們發現居民對於活動的頻次和區域分布有著較高的期望。所以我們每年都會調整活動計劃。”虹橋街道方面介紹,例如,拓展范圍,將銀杏節活動區域擴大至整條黃金城道步行街﹔延長周期,將“銀杏節”變為“銀杏季”,成為持續一周的盛典﹔增加形式,同時呈現音樂、舞蹈、閱讀、漫步等多元化的藝術形式,帶給市民耳目一新的感覺。
經過5年的不斷培育,“虹橋街道黃金城道銀杏藝術生活節”逐步成長為具有虹橋街道的文旅IP項目,使文化藝術深深滲透到城市肌理,融入居民生活,惠及全齡群體,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因為藝術生活的融入,更顯豐富,直抵人心。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