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臨港人 | 讓科普,與星河同行
——記上海天文館展教中心展示服務部
“流星墜兮成雨,進瞵盼兮上丘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日月陽陰兩均天,玄鳥不辭桃花寒。”蘊藏在古詩文裡的,不僅有詩人的深情厚意,也有豐富的天文奧秘。
上海天文館(以下簡稱“天文館”),作為上海科技館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上海自然博物館以及上海科技館本館共同構成了科普教育的強大矩陣,三館合一,共享一套高效的領導班子。天文館,作為臨港新片區的重要文化地標,自開館以來就備受矚目。天文館展教中心展示服務部(以下簡稱“展示服務部”)作為天文館的一線服務團隊,承擔著向公眾普及天文知識、傳播科學精神的重要使命,團隊成員們以其年輕的熱情和專業的素養,為公眾呈現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紛呈的科學盛宴。
團隊集體照
青春筑夢,智匯天文
“我們的團隊是一支充滿活力且高學歷的隊伍,”天文館展教中心展示服務部部長徐佳藝自豪地介紹,“目前團隊共有40人,其中65%的成員年齡在30歲以下,本科及以上學歷者39人,碩士及以上學歷者14人,佔比高達35%。盡管團隊中直接從事天文學研究的人員不多,但大家均對天文科普事業飽含熱情,所學專業橫跨天文學、教育學、會展管理、工程設計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多元互補的知識結構。”
觀眾服務
徐佳藝強調,團隊的核心職責在於一線服務觀眾,傳播科學知識。面對這一使命,年輕成員們展現出極強的學習能力和求知欲,他們積極地向館內研究中心及各專業同事求教,不斷提升自我。同時,天文館依托上海科技館提供的內容涵蓋場館安全規范、博物館運營基礎理論、科普教育創新方法及深入的天文專業知識等豐富培訓資源,為團隊的專業成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不僅於此,團隊堅持自主原創,從策劃到制作全程自編、自導、自演、自制,力求呈現高質量的科普作品。
這支年輕的團隊不僅創意無限,而且勇於實踐。在科普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他們大膽嘗試通過短視頻形式拓寬科普渠道,如“字裡行間誦天文”文化科普欄目,巧妙融合天文館展覽與古詩文,以及專為6-12歲兒童設計的“宇宙真酷”科普欄目,兩個欄目累計全網瀏覽量已近40萬次,贏得了廣泛好評。
今年“字裡行間誦天文”更是在“2024年上海國際科技藝術展演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彰顯了團隊的實力與創新能力。
筑安全防線,展溫情服務
自天文館開館以來,展示服務部強化現場管理和秩序維護,及時、高效、妥善地處置各類突發情況,部門始終遵循“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為觀眾提供“有溫度”的服務。
“場館開放運行,安全是底線。”徐佳藝表示,保障展區有序平穩是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團隊也致力於為觀眾提供優質服務,做“有溫度的場館”。
開放運行工作
據了解,上海天文館展陳設計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參觀動線呈單向性,具有時間上潮汐式、空間上不均衡的客流運行特點﹔二是展區照度較低,暗環境下對安全運行要求更高﹔三是展項設計互動性強,易滯留產生堵點等。天文館開放運行三年多來,團隊堅持展示流程及展項操作的精細化管理,不斷積累應急處置經驗,舉一反三,制定並動態優化各項運行預案並嚴格落實,把預防性措施前置。
“安全工作是一個整體,常態化的安全檢查、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及應急能力、設備設施的操作維護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一方面,團隊會定期按計劃進行安全自查,仔細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即知即改。另一方面,在高客流期間,現場人員全天候做好巡查排故及維序引導﹔對人群密集區域提前規劃安全排隊等候區,加強疏導﹔對各類突發情況,遵照突發應急處置要求,第一時間妥善處理,一線部門協同配合,確保秩序井然。
開放運行工作
“以人性化、便利化、高效化的服務理念提升感知體驗。”徐佳藝強調,在高客流期間,特別關注兒童、老人、殘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任何服務要求不做一刀切,而是針對不同問題及時反饋、快速決策,做到“首問負責”,在確保整體運行平穩的前提下盡力提供更優服務。
“堵則溢,疏則順”,為倡導文明參觀新風尚,加深公眾對博物館文化尊重與保護的意識,引導觀眾文明旅游、文明參觀,團隊還策劃了以“博物館為何禁用閃光燈?”為核心主題的文明觀展活動,活動結合線上科普視頻與線下互動答題的模式,吸引公眾參與,提升公眾對文明觀展的認識水平,共同營造更加良好的參觀環境以及專業的觀展氛圍。
傳統智慧邂逅現代科技
在天文館的科普之旅中,不僅有專業的展廳講解導覽服務,更有一系列新穎、有趣的教育活動,為觀眾帶來別樣的學習體驗。這些活動內容豐富多樣,從“仰望星空”天象節目到SAM MUSE WALK特色主題導覽,再到“星漢謎行”展廳詩謎打卡、“銀河爭霸賽”天文知識競答、“寰宇實驗室”實驗道具演示以及“談天說地”天文說書相聲等,每一場活動都深受觀眾喜愛與認可。
“相較於傳統的系統性、封閉性科學課程,天文館的這些教育活動更側重於現場性與開放性。”徐佳藝表示,這些活動直接在展廳中展開,以展陳內容為基礎,通過多種形式向觀眾開放,使得參與更加便捷,參與度也更為廣泛,真正做到了惠及每一位走進天文館的觀眾。
在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方面,天文館更是進行了積極的嘗試與探索。例如,“星漢謎行”詩謎打卡活動,便巧妙地將傳統猜詩謎的方式融入其中,讓觀眾在參觀天文館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古人探索宇宙的智慧。而展廳中閃現的身著古裝的天文“說書人”、“相聲演員”,則通過傳統的說書、相聲等表演形式,將天文奇觀融入其中,極大地增強了學習知識的趣味性。
展廳活動-天文相聲
值得一提的是,天文館內的高精度天象儀設備,作為現代天文館的標志性展項,更是被團隊成員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自主開發了“仰望星空”天象節目,通過高精度天象模擬、指星認星、現場解說等方式,結合時令特點與文化傳統,為觀眾全方位展示了地處上海當季的星空景象。這場沉浸式的宇宙探索之旅,不僅讓觀眾放鬆身心,感受星空魅力,更充分發揮了光學天象儀和數字投影技術的科普作用,讓天文知識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深入人心。
展廳活動-“仰望星空光”天相節目
挖掘科學內涵,拓展科普新邊界
上海天文館作為重要的科普場所,承擔著推動科學普及、提升公眾科學素養的社會責任。目前,天文館正積極響應號召,助力三館合一集群高質量發展,推進《上海科技館全力打造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創新示范館行動方案》落地見效。
“未來我們將從教育活動研發、科研科普化研究、展示展陳優化提升等方面進一步拓展天文教育科普工作的廣度與深度。對標我國空間科學未來規劃,策劃如地外生命、宜居行星等主題的系列活動﹔以天文望遠鏡FAST為例,對天文研究成果進行科普可視化的研究與推廣﹔基於航向火星特展區展陳基礎,設計開發互動性、沉浸式的游藝闖關項目,最大程度提升觀眾參與體驗,提升科普效果。”(朱點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