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社區小報”,成為居民自治的“星星之火”
“我們《星之光》社區報已經辦了20年了!”在殷行街道工農三村第二居民區,說到《星之光》社區報,小區的居民無人不曉。
豐富形式,擴充內容
社區報成為居民自治的重要載體
《星之光》社區報從2004年4月創刊,到今年10月已出版第200期。形式從幾名居民自發用A3紙打印紙張,發展到由居委會協助8版彩印﹔內容從簡單的事務通報,增加到由專人負責的特色欄目﹔印刷量從十幾份提高到百余份﹔讀者也從原先的讀書讀報小組,擴展到更多的小區居民、新村片區、社區單位。為擴大《星之光》社區報的宣傳力度,居委會還在小區51個居民樓道都安裝了《星之光》社區報櫥窗。《星之光》社區報已然成為了工農三村第二居民區居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居民自治的生動體現。
《星之光》社區報始終秉承“取材於民、傾聽於民、服務於民”的宗旨,一直以朴實、簡練、生動的語言,為大家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窗口。通過這份小報,大家不僅能夠及時了解黨的方針政策以及社區建設的最新進展,還能就社區內的熱點話題展開討論交流。《星之光》社區報真實地反映了居民的心聲,為推動社區治理和服務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反饋渠道。它既是居民家長裡短的娛樂園地,更是百姓互動自助的文化載體﹔它既是群眾與居委會、黨組織的溝通橋梁,更是居民自治、共治、共建的協商平台。
完善體系,多方聯動
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參與社區治理
《星之光》社區報之所以能堅持辦報20年,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居民區黨組織非常注重《星之光》社區報的辦報過程和其內在潛能的挖掘。居委會依托“《星之光》社區報編委”及網格信息員(51個樓組長、社區團隊負責人、5名擔任塊長居委會干部)等,每次的組稿、編輯過程就成為了社區認同的意義體系營造過程。
在這裡匯聚各類公共話題,自治的需求、居民的需求和社會的資源實現了有效的對接。比如后來建立的周逸翔法律服務工作室、紫藤苑說理堂、紫藤議事會,以及街道層面建立的“殷行街道社區睦鄰中心”“市光路1118號家門口服務站”等社區各方的參與,形成了密切的社社聯動,在廣泛的參與中體現了有效的社區認同。
“星”火傳承,生生不息
是社區報編委,也是社區治理達人
二十年間,《星之光》社區報的編委數任交接,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星光熠熠、薪火相傳、綿延不絕。編委中大部分人員是“紫藤議事會”的骨干成員,為助力社區治理打下了扎實的群眾基礎。
在他們的帶領下,《星之光》社區報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凝聚黨建共識,從老百姓的感知與需求出發,推進基層治理。目前,已有6名工農新村小學學生被聘任為《星之光》社區報的特約小記者,希望能延續熠熠星光,聚星星之火,蓄燎原之勢。
下一步,工農新村片黨委將進一步發揮工農新村片黨建小聯盟的作用,通過“社社聯動”,賦能社區治理新能效,讓社會組織、社工、居委會社區工作者、社區單位等整合資源、優勢互補,互惠共贏。進一步建立社區資源共享平台,增進居民之間的合作交流,增強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構建良好的社區資源共享平台,提高社區服務水平。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星之光》社區報將繼續用筆墨耕耘社區新藍圖,共同打造一個和諧、溫暖的“健康殷行、五宜之家”。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