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臨港人︱從創新出發,為上海智慧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記上海鍶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陳鏗
“我出生於浦東,熱愛上海,所以國外研究生畢業以后,第一選項就是回滬發展。”
上海鍶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陳鏗回憶道。
在創辦上海鍶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之前,陳鏗2012年起一直在浦東張江IBM從事IT工作。從軟件工程師到項目經理,再到負責IBM的“智慧銀行”項目。
當時“智慧銀行”在國內處於起步階段,但陳鏗帶領團隊克服技術難點,完成了一系列重要項目。2019年,陳鏗卻選擇了創業,並選擇臨港作為自己的創業出發點……
彼時,臨港新片區剛剛挂牌成立,他就選擇將公司注冊在了這裡。談及初衷他的思路非常明晰:一是響應政策的號召﹔二是臨港正在大力發展的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產業和他們企業的發展方向對得上。
年輕的“奔赴”
隨著陳鏗自身綜合能力的逐漸提升,他與幾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們開始有了創業的想法,並立即著手寫起了《創業計劃書》。
在初創階段的幾個月內,隨時保持思想溝通、技術交流,進行頭腦風暴,每一位都干勁十足。
當時團隊確立的發展方向是基於智慧交互技術,從交互層個性化設計、操控層定制型開發,為客戶“量身打造”智慧交互系統。
“那兩年,市場需求量很大,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賺得了初創的‘第一桶金’,同時也積累了豐富、寶貴的經驗。” 陳鏗回憶,所完成的項目,得到了客戶們的認可,付出的努力沒有白費,最記憶猶新的是,他負責的上海交通大學“智慧校史博物館”項目,得到上海好評。
隨著市場的發展,智慧交互系統,逐漸趨於飽和,需求量減少,這樣的信號,讓公司有了危機感,這對於初創企業是“致命的”。創新是永恆的話題,如何創新?擺在大家的面前,與此同時,公司的資金流開始緊張,籌集資金和銀行貸款成為必須的選項,制定新的業務方向,迫在眉睫。
終於通過大家思想碰撞、技術攻關,並抓住“大數據”科技浪潮,團隊開始設計研發“大數據可視化”系統,很快就有了訂單,大家都很興奮,但是基於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是起步,更是挑戰,所以在起初的項目中,確實做得比較艱難,算法有誤、系統報錯等問題頻繁出現,怎麼辦呢?必須解決!
“當時做項目的時候,團隊都是駐場開發,試運行階段,24小時輪班,一有錯誤、立馬修改,員工們很辛苦、我們的壓力也很大。”陳鏗坦言。
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付出終有回報,通過團隊的不懈努力,節點按時交付,項目順利竣工。
在臨港開“新局”
2019年,陳鏗響應國家發展臨港的號召,成立了上海鍶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開始接觸“人工智能”科技領域。
鍶珩智能是一家具有獨立的軟件設計與研發能力的科技型企業。團隊成員全部為本科及以上學歷,海歸研究生學歷佔1/3,核心技術人員曾效力於華為、IBM、微軟等知名IT企業。
近年來,鍶珩智能已完成多個省市級項目,涉及領域包括通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可視化、元宇宙虛擬現實、數字孿生城市等。目前,正參與研發“上海地鐵”數字化管理平台,為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設,添磚加瓦。
在臨港發展的五年,陳鏗也在帶領團隊在奮斗中成長,取得了一些成績:榮膺浦東新區“2022最具潛力的海歸創業團隊”﹔獲評“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暨海創浦東品牌項目”。以及進入黨校學習,深化理論、堅定理想﹔2023年9月,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歸國留學人員理論研究班”結業。
“科技創新決勝未來”,作為科技創業者,陳鏗深刻感受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歷史重任已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肩上。
今年,鍶珩智能開始參與臨港新片區兩所高校——上海海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的“產教融合”建設,並聯合培養、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邁上新台階貢獻力量。
陳鏗說,我對臨港及公司的未來充滿信心,我覺得作為一名臨港青年海歸創業者,應該像父輩們那樣滿腔熱血,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腳踏實地、勇攀高峰。(馬作鵬 實習生李易澤)
(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