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交流 | 滬滇幫扶顯真情 千裡相約譜新篇
近年來,乘著嘉定區與南華縣滬滇協作之舟,雨露鄉揚起鄉村振興之帆,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斷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著眼生態立鄉、文旅興鄉,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積極探索“農業為基、文化為底、旅游為徑”的發展道路,不斷跑出農文旅融合“加速度”,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圍繞“1”個中心,優勢產業持續壯大。立足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群眾持續增收致富這一中心任務,始終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深入實施村集體經濟“強村富民”工程,以“黨建鏈”賦能產業鏈,推動旅游業與農業共通互融。為彌補產業發展短板,2023年建設智能溫室大棚3座共計4692平方米。2024年1月,智能溫室大棚租賃給南華啊魯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由此后甸村每年可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公司每年銷售收入將高達460萬元,預計將帶動周邊4個村委會共計200余名農戶就業。全鄉建成宏田軟籽石榴種植基地、建林棗業臍橙種植基地、冬棗種植基地、阿呀嚕羊肚菌種植基地、羅文雞樅菌仿野生種植基地、洒披武“菌窩子”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等10個農業生產特色IP,為游客帶來沉浸式採摘新體驗。
突出“2”種模式,旅游業態日益豐富。一是“公司+農戶”模式。花樹大村作為風華雨露國家3A級旅游景區重點示范村,由州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出資對2戶農戶閑置住房進行民宿改造,現已建成高端標准民宿10套、茅草屋12個、休閑帳篷48個、萌寵樂園1個、塑木棧道300米。近年來,在嘉定區大力支持下,打造佔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的全州最大沙生植物園,吸引省內外大批游客前來沉浸體驗。二是“精品民宿+休閑農家”模式。通過創新“精品民宿+休閑農家”發展模式,在成功打造蘑菇小屋精品民宿基礎上,帶動群眾自發建成極具民族特色的白族人家小院,鼓勵群眾發展休閑農家餐飲住宿,實現家門口增收致富。
深化“3”項任務,發展成果有效鞏固。一是念特色經,讓景區熱起來。依托阿呀嚕田園農庄、“菌窩子”、雞樅基地、蘑菇小屋精品民宿等多個鄉村旅游打卡地,成功舉辦了白族火把節、鄉村音樂會及“菌窩子”開山節等系列文旅活動。截至目前,全鄉共接待游客22.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05萬元。二是做優服務,讓治理美起來。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號召廣大黨員干部自覺當好全鄉旅游的“宣傳員”“講解員”“服務員”,向游客講好雨露故事,介紹雨露特產,提升文旅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全鄉基層黨組織共開展志願服務128場次,參與黨員1320人次,服務來往游客5000余名。三是辦實在事,讓生活美起來。堅持微改造、精提升,發動本地木匠、鄉土手藝人就地取材打造微景觀、小花園,提升環境整體面貌。利用滬滇協作資金建設雨露鄉后甸村鄉村振興示范項目、雨露鄉后甸村產業道路建設項目、雨露鄉后甸村林果基地產業道路硬化項目和雨露白族鄉后甸村鄉村振興示范建設項目。依托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緊扣人居環境治理要求,積極推進村容村貌綠化、亮化、特色化等改造等工作,共有257戶1116人受益。全鄉污水管網、垃圾治理實現全覆蓋,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鄉村旅游風貌全面提升,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實現“4”個帶動,文旅惠農成效初顯。一是帶動就近就地就業。通過閑置資產盤活、土地流轉等,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通過完成景區務工當職員、土地入股當社員、穿上戲服當演員、售賣產品當店員的角色轉變,群眾吃上了“旅游飯”。二是帶動村民增收。通過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雨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由2022年的10411萬元增長至2023年的11577萬元,增長了11.2%。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22年的21396元增長至2023年的23813元,增長了11.3%。此外,年內新建住房20套,新購置小汽車5輛,群眾生活品質明顯提升。三是帶動農特產品銷售。蘑菇小屋、阿呀嚕田園農庄等旅游點位原材料多為周邊村庄提供,通過與基地、農戶簽訂購銷合同,帶動土雞蛋、紅瓜子、土蜂蜜、特色水果等銷售,累計帶動農副產品銷售80余萬元。四是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通過農文旅融合發展,全鄉7個村委會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新突破。截至目前,7個村共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19.18萬元,按照“5311”利益分配模式,50%將用於村級分紅,30%用於繼續支持產業發展,10%用於救助困難群體,10%將作為村干部績效進行獎勵,大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
(來源:上海合作交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