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交流 | 2024年度滬滇協作典型案例二:滬滇協作跨越山海情 教育醫療組團幫扶親
自1996年上海市與雲南省建立對口幫扶協作關系以來,教育與醫療領域的幫扶始終是滬滇協作的核心篇章。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雲南省在教育與醫療領域的人才匱乏問題日益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瓶頸。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按照“中央要求、雲南所需、上海所能”的原則,滬滇兩地改變零散選派幫扶人員的傳統模式,從點對點“單打獨斗”升級為“組團式”協同作戰,通過“組團式”幫扶激活鄉村全面振興新動能。
滬滇協作“組團式”幫扶“三個一”工作成效
自2021年起,上海市助力雲南建成學校、幼兒園237所,醫院、衛生室、養老院265所,選派40支“組團式”教育幫扶團隊,37支“組團式”醫療幫扶團隊,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民生福祉的顯著改善。
一是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始終堅持“授之以魚更授之以漁”。目前共有198名上海援滇教師(含161名“組團式”教師和37名區派教師)及324名援滇醫生(含72名“組團式”醫生、124名市衛健委選派醫生和128名區派醫生)在雲南工作。他們不僅直接提供優質服務,更致力於培養本地人才,構建起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顯著提升了受援地的教學質量和醫療水平,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大關一中師徒結對儀式
二是打造了一組有特色的專業學科。聚焦新高考主要學科,滬滇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團隊和當地骨干教師共同組建12個學科組,學科組圍繞學科建設、學校管理、教學改革、學生培養和教師發展等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的核心目標,聚焦新高考改革,研究教育教學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及其對策﹔探索形成引領中青年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專業能力持續發展的工作機制。自2016年起,上海醫療隊累計服務患者88.1萬人次,完成手術9.7萬例,開展教學培訓29.9萬人次,示范手術培訓3.7萬人次,引進新技術新業務0.82萬項,並建立了780項特色專科。例如,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援滇醫療隊隊長劉菲在瀾滄縣第一人民醫院開設了普洱市首個整形外科,不僅本地群眾前來就診,還吸引了全省乃至貴州、四川等地的患者,極大地帶動了該院的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急診科等多科室發展。該院2023年外轉病人2039人,同比2022年下降52.7%。
三是提升了一批高質量的院校能級。在滬滇兩地的共同努力下,40所受幫扶學校的管理水平與教學質量均得到顯著提升,27所高中本科上線率累計提升8.3%。2024年,17所學校實現了本科率和一本率的正增長,特別是一本上線人數從1149人提升到1539人。如黃浦區幫扶的瀾滄一中一本從13人提升到23人,楊浦區幫扶的藏文中學、嘉定區幫扶的武定民族中學實現一本率的突破,各上線4人。同時,雲南省37家受援縣醫院已全部通過二級甲等醫院評審,其中6家更晉升為三級醫院,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大幅增強,在全省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名列前茅。
滬滇協作“組團式”幫扶“五大核心策略”
自滬滇協作“組團式”幫扶啟動以來,上海市與雲南省雙方高層領導頻繁互動,組織、教育、醫療等牽頭部門通力協作,逐步形成滬滇協作“組團式”幫扶的“五大核心策略”,構建起多層次、全方位的責任體系。
一是構建“大組團”鏈接“小組團”的幫扶格局。滬滇協作中,中組部“組團式”幫扶40所學校、12家醫院形成“大組團”﹔國家衛生健康委、農業農村部組織25家三級醫院結對幫扶構成“中組團”﹔上海各區力量組織教育、醫療幫扶組成“小組團”,最終實現上海對口幫扶雲南的88個縣“一縣一學校、一縣一醫院”全覆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大組團”
二是開辟“點對點幫”到“校市合作”的幫扶路徑。為進一步提升幫扶效能,積極探索實踐了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與上海市聯合開創的“校市合作”新模式。2023年8月,向雲南大關縣、墨江縣分別增派20名當地急需緊缺的醫療、教育幫扶干部人才,攜手打造了“組團式”幫扶工作新樣板。
三是配套“省管縣用”和“省管校用”的幫扶隊伍。在人才配置方面,除上海派遣的援滇人才外,雲南省也配套了“省管縣用”的優質醫療資源和“省管校用”的教師資源,專設1500個專項事業編制以保障幫扶工作的持續性與深度。以教育幫扶為例,受援學校均由上海幫扶教師和雲南省幫扶教師組成8至10人的幫扶團隊,幫扶團隊既有管理人員、又有專任教師,確保學科均衡發展與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四是打造“上到州市”與“下到鄉鎮”的幫扶體系。注重幫扶資源的上下流動與區域共享,鼓勵援派縣裡的教師、醫生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參與跨區域的集體教研、團隊診療等活動。這種“上到州市、下到鄉鎮”的州縣鄉三級循環靈活幫扶模式,讓脫貧地區的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如:昭通市通過醫療隊資源區域共享,幫助威信縣人民醫院開展冠脈PCI手術,並順利通過了昭通市心內科重點專科評審。
五是推行“師徒帶教”與“跟崗互派”的幫扶模式。創新升級人才帶培模式,實行“師帶徒”備案制度,按照1:3的比例建立幫扶隊員與受幫扶單位人員“師帶徒”關系,並採取跟崗學習、業務指導、科研帶培、研修培訓等方式進行“手把手”帶教。同時,雲南省每年從重點幫扶縣選派不少於200名醫療衛生人員、400名教師到上海市優質醫院、學校跟崗學習、進修培訓。這種“請進來、送出去”的雙向交流模式,為雲南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教育、醫療人才,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滬滇協作“組團式”幫扶“五大保障機制”
為確保滬滇協作“組團式”幫扶取得持續成效,滬滇雙方攜手打造了五大保障機制,為幫扶人才營造安心、暖心、舒心的干事創業環境。
一是高位推動機制。自滬滇協作啟動以來,雙方高層頻繁互動,為幫扶工作注入強勁動力。2024年4月,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親率代表團深入雲南,實地考察迪慶州人民醫院與香格裡拉中學,聽取並指導“組團式”幫扶工作。雲南省委書記王寧亦多次強調,要將“組團式”幫扶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推動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2023年11月,雲南省分管副省長率隊赴滬,召開滬滇醫療協作座談會,彰顯了雙方對滬滇“組團式”幫扶的高度重視。
二是壓實責任機制。為確保幫扶工作高效推進,滬滇雙方構建起多層次、全方位的責任體系。省級層面,12部門攜手成立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強化頂層設計﹔縣級層面,縣委書記、縣長雙組長制,縣委書記為“一線總指揮”,縣委組織部長為“施工隊長”,上海挂職副縣長負責統籌“組團式”幫扶工作,確保責任落到人頭﹔團隊層面,把幫扶人才放在關鍵崗位,來自上海的52名教育、醫療幫扶隊長擔任受幫扶學校校長或醫院院長,其他成員擔任科室(學科)牽(帶)頭人,確保幫扶人才有位有為有責。
三是管理考核機制。管理機制不斷創新,考核體系日益完善。強化組織領導,上海市援滇干部聯絡組兩位黨委委員分別專職聯系教育、醫療幫扶團隊,規定各州市聯絡小組必須設有1位以上校長作為各小組黨組織委員。同時,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如2022年10月印發《關於做好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育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管理工作的通知》,2024年4月印發《雲南省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中期考核實施細則》(試行),確保幫扶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通過嚴格的考核機制,評選出優秀幫扶團隊與個人,激發幫扶隊伍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四是服務保障機制。為解除幫扶干部人才的后顧之憂,滬滇雙方傾力打造全方位服務保障體系。充分保障必要的辦公條件,人才公寓按照“5+N”標准配備,即: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熱水器、無線網絡“5必有”,加濕器、取暖器等“按需配”﹔定期走訪慰問,建立聯系制度,及時解決實際問題﹔推出“興滇惠才卡”,提供醫療、旅游、出行等便捷服務﹔加大經費支持力度,確保幫扶工作順利進行。
五是激勵表彰機制。為激勵幫扶干部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滬滇雙方積極協調建立上海援滇人才職稱評審與職務晉升機制。援滇人才在受援地申報評選國家、省各類專家稱號時,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選拔。支持援滇滿一年的上海專家納入“雲南省衛生健康獎”“雲南青年五四青年獎章”等評選范圍,按規定評選“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等。
展望未來,滬滇協作將繼續優化幫扶模式,深化兩地交流合作,共同提升雲南省醫療衛生與教育事業發展水平。同時,進一步完善服務保障機制,為幫扶干部人才創造更加優越的工作與生活條件,攜手共創鄉村振興新篇章。
(來源:上海合作交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