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龍華中路站美術新空間呈現西班牙大師畫展
龍華中路站美術新空間呈現西班牙大師畫展,法國藝術家作品在陸家嘴站展出……
在人流穿梭的地鐵站,與“美”相遇互通
“真沒想到,地鐵站竟成了美術館。”站在西班牙大師華金·索羅亞的畫作面前,市民郭先生感覺有點不可思議。此刻,他身處上海地鐵龍華中路站的“美術新空間”。這裡,也是上海地鐵7號線和12號線交會的車站空間。
無獨有偶,近日,法國著名藝術家法布裡斯·伊貝爾為上海地鐵陸家嘴站特別創作的一組藝術作品,也在陸家嘴站向公眾展出。
在上海,地鐵不僅是穿梭於都市的脈絡,更是藝術與生活的奇妙交響。行色匆匆之際,和美不期而遇,越來越多的地鐵“美術館”,讓身處上海的市民和游客驚喜不已。
龍華中路站:
地中海藍點亮美術空間
這是索羅亞的藝術遺產首次全面展示給中國觀眾,每幅作品都有導賞及二維碼
7號線、12號線龍華中路站臨近1號口的美術新空間,人們乘坐地鐵經過這裡,可以駐足享受一場帶有異域風情的光影之旅。這是由上海塞萬提斯學院帶來的“華金·索羅亞(1863—1923):西班牙大師的光影漫步”展覽。索羅亞被譽為“光之畫家”,與戈雅和委拉斯凱茲齊名。他以獨特的方式捕捉地中海的光影和色彩,並記錄了他所處時代西班牙的生活日常。
近50件索羅亞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龍華中路站近600平方米的美術新空間一一展示。其中42件作品的原作收藏於馬德裡索羅亞博物館,另有5件作品原作藏於阿斯圖裡亞斯美術館。這些作品以生動的色彩和精巧的光線運用為特色,畫作表現出獨一無二的能量。這一特點尤其體現在濱海場景裡,陽光和水波營造出愉悅且寧靜的氛圍。如果不是因為周遭環境中的地鐵出口等相關標識提醒,人們仿佛置身於美術館。
這是索羅亞的藝術遺產首次全面展示給中國觀眾,每幅作品都有專業導賞及二維碼。觀眾可掃描二維碼,在手機等移動端體驗互動,深入探索索羅亞的藝術世界。“希望在上海繁忙的交通交會處,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獨特的地中海之藍。”策展方馬德裡索羅亞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說。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展出的作品以原尺寸復制品的形式展出。一方面避免珍貴的原作在全開放式地鐵空間裡的損毀風險問題﹔另一方面也不用像常規美術館設置“一米線”,可以更近距離欣賞畫作。
對於並非原作,觀眾黃女士表示非常理解,“在地鐵空間裡長時間展出大師原作,對畫作保護而言不太現實。另外,和專門去美術館欣賞原作的心態不同,在地鐵站偶遇這些畫作,扑面而來的視覺效果更重要。”
事實上,絕大部分的地鐵觀眾也沒有充裕的時間停留細看原作本身的畫面肌理,在碎片時間中了解和賞析畫作內容已經足夠。以“華金·索羅亞(1863—1923):西班牙大師的光影漫步”為例,展示多幅描繪海景、婚禮和童趣場景的畫作,其中一幅畫描繪了西班牙的民族婚禮,新娘穿著特殊的民族服裝,讓人沉浸在喜悅中。
“華金·索羅亞(1863—1923):西班牙大師的光影漫步”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3月31日。此次展覽是塞萬提斯學院繼與普拉多國家博物館(2021年)、“達利三角”博物館(2022年)以及提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2023年)合作后,基於塞萬提斯學院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和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戰略合作備忘錄框架下合作的一個新項目。
陸家嘴站:
法式浪漫嵌入鋼筋叢林
上海城市的天際線、四通八達的地鐵網絡與法國山谷風景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在“華金·索羅亞(1863—1923):西班牙大師的光影漫步”揭幕的前一日,2號線、14號線交會的上海陸家嘴地鐵站也化身“藝術走廊”。不少市民、游客發現這裡新陳列了兩幅壁畫。恰逢中法兩國建交60周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地鐵攜手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共同邀請法國著名藝術家法布裡斯·伊貝爾為地鐵陸家嘴站特別創作一組藝術作品,紀念中法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和長久友誼。
1990年,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邀請法布裡斯·伊貝爾擔任駐留藝術家,雙方由此建立長期且穩固的合作關系。此后,法布裡斯的作品先后於2019年和2022年在巴黎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展出,並於2021年在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樹,樹”展覽中亮相。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龔彥說:“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與法布裡斯的友誼,始於‘樹,樹’展覽。當時,法布裡斯的樹、山谷躍然畫布之上。這些樹在地下以根系相連,擁抱生命與智慧。”
三年后,這些山谷樹蔭下交纏而靈動的脈絡,將緣分與友愛再一次延伸到上海。它們進入陸家嘴的鋼筋叢林,生長與盛放在城市森林的根脈之處——地鐵線路交會點,將藝術的能量涌動在人潮之間。兩幅壁畫名為《城市·森林》和《友誼》,由法布裡斯在景德鎮創作而成。在受邀為上海地鐵創作藝術作品時,法布裡斯選擇他所鐘愛的瓷板繪畫作為創作媒介。在創作過程中,藝術家與景德鎮的工匠深入交流。這些匠人掌握了瓷器及山水畫的精湛技藝。法布裡斯在深諳陶瓷創作后,研發了新的瓷面繪畫及上釉技法。中國手工藝與法國畫家的碰撞與交融,成就了別具一格的藝術作品。
“無論是漫步在法國旺代的森林間,還是穿梭於上海地鐵的地下通道中,都能感受到一種美妙的互通性。兩者皆是我們建構的風景。”法布裡斯說,“我們每個人都在構建屬於自己的風景,並在觀察風景的過程中獲得驚奇。如何將植物的生機帶回城市?盤根錯節的樹根與復雜的城市網絡是否有些相似?”作品緣何“落戶”上海陸家嘴站?在法布裡斯看來,不僅因為“上海城市的天際線、地鐵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與自己童年生活的法國山谷風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因為陸家嘴站周邊高密度的通勤、旅游人群客流特征,與東方明珠、豫園、新天地等各個城市地標聯通的坐標曲線,使作品得以在更寬闊的平台呈現。
“向上海市民及來往游客立體展示法國文化藝術,也是上海地鐵、上海這座城市與法國交往再一次‘雙向奔赴’的體現。”法布裡斯說。
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的協助下,這兩幅壁畫將成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永久收藏。“它們是藝術家與上海、中國與法國之間友誼的又一個見証,也是明年春季法布裡斯在PSA個人大展的先聲。”龔彥說。
地鐵長廊:
美育新空間的創新嘗試
作品走出美術館,為樞紐站增添藝術氣息,城市處處皆可美、人人共享美
地鐵站裡看展,在上海並非新鮮事。去年五一假期期間,在游客如織的徐家匯地鐵站,“來歷博 看上海”展覽在該站的上海地鐵文化藝術長廊展出。
展覽首次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及精品臨展帶進地鐵展廳,讓市民、游客在交通樞紐中遇見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在此翻開城市歷史,感受上海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現場,近30組(件)展品和圖片串聯起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前世今生,述說著上海故事,呈現海派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設計風格富有舞台戲劇化效果,區別於傳統意義上的博物館展櫃陳列,以商店櫥窗小景方式陳列,符合快節奏的動態觀看習慣。
南京東路站是上海地鐵重要的樞紐站點,每日客流量高達30萬人次。這裡也是上海最早迎來美術館級別原作展覽的地鐵站。2023年4月21日,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攜手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在2號線、10號線南京東路站換乘區域文化長廊舉辦“新海派·新力量——中華藝術宮青年藝術家推介展”。展出的11幅作品皆為藝術家原作。作為中華藝術宮“何謂海派”系列展的延伸,頗具春日氛圍的展陳設計與充滿生活細節的藝術原作引得往來市民、游客駐足。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黨委書記、執行館長王一川說:“在地鐵站裡展出原作,不僅讓作品走出美術館的圍牆,更是充分激活美術館不可取代的城市美育功能,為城市的樞紐站增添人文藝術氣息,讓城市處處皆可美、人人共享美。”讓藝術品原作走出美術館,在地鐵站開創全新的藝術展覽空間,成為拓展城市美育新空間的一次創新嘗試。(記者 李君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