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全面開展個人信息保護,對“刷臉支付”等過度索取個人信息行為說“不”

2024年12月05日09:03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圍繞民生關切,針對個人信息被“過度採、強制要、誘導取、違規用”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公眾、企業及政府部門已經行動起來。12月4日,上海市網信辦在“亮劍浦江·2024”消費領域個人信息權益保護專項執法行動總結交流會議上發布成效評估報告並透露,今年全市范圍3704家公共停車場全面落實停車繳費“純淨碼”,24家重點咖啡企業開展自查整改。尤其具有高度敏感性的“刷臉”問題,全市600余家商超門店、6300余家酒店、1200余個游泳館、健身場所、2900余個公共廁所已完成“強制性”“濫用化”刷臉的自查整改。

協同推進整治“刷臉”亂象

今年5月,有媒體報道魯迅公園公廁存在“智能取紙機”,游客站在機器前進行刷臉識別才能取到紙巾。顧客重復刷臉后,機器還要求4小時后方可再次取紙。虹口區網信辦工作人員開展實地現場核查后,認定公廁刷臉取紙不具備敏感個人信息獲取的必要性,且機器未將人臉獲取的目的、手段、存儲方式等信息向消費者明確告知,對公園內的相關設備進行了拆除。“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和技術成本的降低,人臉識別設備逐漸進入公共區域,承擔安防、身份確認等功能。但公共場合安裝人臉識別設備,應當恪守《個人信息保護法》的要求,遵循‘為公共安全所必須’‘有法律依據’‘做到單獨告知’三大原則,實現最大可能‘退’、最小范圍‘用’、最小范圍‘存’,且不應該成為提供服務的唯一選項。”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也曾先后關注鬆江區某游泳館更衣室私密場所推行人臉識別、地鐵自動售貨機違法違規收集人臉信息等問題。在更衣室等私密場所,公民對個人敏感信息的保護需求尤為強烈,此類場所的人臉識別設備若不合理使用,將極大威脅公民的隱私安全和生活安寧。最終,相關運營主體被責令改正並給予警告的行政處罰,成為上海網信部門辦理的首起人臉識別濫用案件。

記者了解到,網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全方位審查了人臉識別安裝的合理性、相關個人信息條款的告知義務履行情況,還為公共場所運營者提供了清晰、明確的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合規指引,推動了整個行業在個人信息保護領域的規范化、標准化發展進程。

上海市委網信辦網絡執法監督處副處長吳宏鳴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人臉識別等高敏感性領域,網信部門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針對不同場景,協同調動相關部門推進專項整治工作,使企業准確理解法律法規要求,主動履行人臉信息保護義務,確保個人信息安全與新技術健康發展的平衡。

合規工具包引導企業內驅力

強制同意隱私政策、誘導加入會員、頻繁搜集精確位置信息……點杯咖啡的場景同樣暗藏風險。上海擁有全國最多咖啡店,中大規模的咖啡企業通過店內程序、外賣等渠道收集、存儲上千萬條乃至更多的消費者個人信息,落實個人信息權益保護勢在必行,也有助於公眾提升對個人信息權益保護的認知度。

今年上半年開始,上海市網信辦、市市場監管局已經對星巴克、瑞幸咖啡、Manner Coffee等24家連鎖咖啡企業開展普法培訓和合規指導,要求企業按照法規建立起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在收集、存儲、使用、刪除等全流程建立安全保護措施。執法人員告訴記者,在約談中,不少中小企業反饋存在“違規不自知”“違規不知如何改”的情況,為此執法行動發布了專門的案例解析,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梳理常見的違法違規問題,便於企業對照自糾。在提升隱私政策的可理解性方面,執法人員分場景提供了簡潔直觀的隱私政策樣本,幫助企業優化語言表述。

“本次執法我們創新性地推出‘體檢包’和‘服務包’,前者是為企業提供自檢清單,列明合規底線和基本要求。后者是各行業主管監管部門出台的規范指引,促進企業遵循合規要求。”吳宏鳴表示,這些工具和支持能夠幫扶企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中小企業逐漸形成個人信息處理行為合規的內生驅動力。

華東政法大學智能法研究院院長高富平認為,個人數據合規流通、利用工作不是朝夕之功,而是需要政府、企業與消費者多維協同。他建議,在執法層面,要兼顧國內與國際的一致性,重點加強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規制,進一步限縮應用場景。在企業合規層面,要建設由監管部門、平台內商家、平台企業等多方組成的溝通協調機制,企業應建立專門的數據合規團隊。在消費者權益保護層面,要提供更簡明易懂的保護知識技巧,完善多渠道的反饋機制,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和門檻。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