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上海中心城區首個析出街道 萬裡街道構建幸福圈

2024年11月25日09:32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上海中心城區首個大鎮析出街道成立十年

萬裡街道構建“比鄰”幸福圈

建立新就業群體友好社區,打造萬裡濱水活力帶、萬裡無憂體驗空間·華師大心理學科普館、萬家書房兒童友好城市閱讀新空間……昨天,在萬裡街道成立十周年主題黨日活動中,萬裡街道“比鄰”幸福15分鐘社區生活圈項目發布。

2014年,為了破解大鎮大居人口膨脹,政府管理和服務“小馬拉大車”的困局,當年的市委一號課題“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形成了“1+6”文件,明確在大鎮大居區域,條件成熟的就析出街道。萬裡街道成為上海街道體制改革后首個從區域大鎮中析出的街道,也是上海最年輕的街道之一。十年后,“小馬拉大車”現象是否徹底改變?百姓是否更有獲得感?

為何要析出街道

析出街道,在上海基本有兩種模式:大多數是從大鎮中劃出一塊區域,設置為街道﹔有的是在一個大的街道中分割出一塊區域,另設街道。2014年之后,上海陸續析出一批街道,包括普陀區萬裡街道,閔行區浦錦街道,鬆江區九裡亭、廣富林街道,奉賢區西渡街道等。今年7月,奉賢區還從奉城鎮析出了頭橋街道。

此前,萬裡地區屬於長征鎮的一塊“飛地”,隸屬於面積大、人口多的長征鎮,卻又不與之毗鄰,公共服務設施距離居民區都太遠,居民要到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地辦事,很不方便。

1997年,上海萬裡城由普陀區中環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開發建設,是上海市政府確定的跨世紀四大示范居住區之一。2014年,從普陀區長征鎮析出的萬裡街道,東至嵐皋路,南至交通路,西至桃浦西路、真南路,北與寶山區大場鎮交界,面積約3.3平方公裡。據介紹,由於萬裡地處中心城區,但房價相較於市中心便宜,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許多“70后”“80后”等新上海人來此購買商品房,屬於居民年齡較輕的社區之一。

但在初始階段,各類民生設施缺乏、房源難以籌措,大量商品房小區居民之間互不認識,基層工作難以開展……新組建的街道領導班子任務艱巨。原進華中學校長陳國強清楚地記得:“那時街道的辦公地還沒有建好,街道干部在進華中學食堂搭伙了8個月。”

公共資源留給居民

這樣一個“零起步”街道,硬是從“一張白紙”中盤出1.3萬平方米房源,用作“家門口”一站式民生服務設施。此后,通過不斷挖潛資源、優化布局,逐步實現萬裡街道從公共服務設施不足到“家門口”好去處觸手可及,從純居住社區到出行便捷、產城融合的開放社區。

2022年6月,萬裡街道打造了普陀區首家一站式、集約化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這個集聚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社區綜治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於一體的“巨無霸”,實實在在地成為居民家門口的好去處。截至目前,該中心已先后服務群眾31.94萬人次,開展活動541場。在萬裡居住了24年的居民朱葉玲,就是這裡的常客。“以前我們周邊沒有步行半小時能到的文化活動場地。現在我周二來上聲樂課,周三上午來上朗誦課、周三下午參加唱歌組合。設施新、條件好,還可順便在一樓社區事務受理中心辦個事,在街道圖書館看會兒書。我天天來。”

此外,萬裡街道還先后打造了中心城區最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市首個“萬裡無憂”沉浸式心理科普體驗空間、全市首個建在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的社區寶寶屋、全區首家建在居民小區內的“智助食堂”以及萬家書房、詩風萬裡、萬裡觀光等一系列獨具萬裡特色的公共服務陣地、文化品牌。

萬裡街道綠化率達46%,生態宜居是社區建設的底色。2023年,萬裡街道作為上海市唯一社區案例入選世界城市日《上海手冊》,為全球可持續城市社區建設提供“上海樣本”。

在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專業總工程師鐘律看來,萬裡街道的規劃起點高、基底好,最初就採用了公園先行的模式,這在當時是超前的。這些年間,流程明晰的技術路線、細致深入的區域評估、切實可行的規劃策略以及全過程公眾參與,將公共資源留給居民的理念在萬裡街道不斷踐行深化。

共治共享新活力

深秋的萬裡公園,銀杏金黃、楓葉緋紅,層林盡染。正在舉行的“萬裡觀光”燈光藝術季在公園設置了由燈光打造的“玫瑰花亭”,為公園增添浪漫的氛圍。居民徐阿姨告訴記者:“燈光藝術季已舉辦四屆了,我一直都是粉絲。這裡的藝術都是我們看得懂、體驗得到的。”而燈光藝術之所以接地氣,在於這些藝術作品均由藝術家與居民共創,它們的創作者可能是進華中學、晉元附校的學生,也可能是藝術家吸收了居民的靈感再創作的。

在朱葉玲看來,2022年改造升級后的萬裡公園成了萬裡街道涵養文化氣質的新載體,更是居民自治共治的成果。“以前這裡是萬裡中央綠地,改造時廣泛征求了居民意見。記得公園裡有一面牆,讓居民把想法寫在上面。我提的是,建議公園裡建一個公廁,並將雜物間變成便民服務站。”朱葉玲說,“這些建議都被採納了,如今,由公園雜物間變身的比鄰黨群服務站很受歡迎。”

比鄰黨群服務站拓展了居民的公共活動空間和便民服務功能。“頤公益”服務站維修小鋪的志願者們入駐,小到居民的電熱水壺,大到冰箱、空調,能修的都幫忙修,且隻收取公益費用。

在萬裡這個年輕的街道,很多年輕居民加入了自治共治的行列。此前,由幾個年輕媽媽們建立的“愉媽萌寶”俱樂部,在愉景華庭居民區黨總支的支持下,她們引進專業力量開展親子文化課堂,帶著孩子參加義賣等公益活動。如今在萬裡街道的牽頭下,俱樂部擴展成為“萬裡全職媽媽”聯盟,參與到糾紛調解、社區自治等更多公共事務中來。

新村路661號,曾經的廢棄倉庫變身全市首個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成了普陀區內新就業群體餓了能就餐、累了能歇腳、休閑有書讀、出行有保障、就醫更便捷、困難能協調的集散中樞。如今這裡也有了新變化——鄰家食堂在推出小哥“10元吃到飽”的基礎上,為兼顧居民與小哥不同就餐時間,在二樓打造了小哥專屬食堂,每天下午1時半和晚上7時半以后,送完單的小哥們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

在萬裡街道黨工委書記羅艷看來,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理念指引下,努力打造生態環境宜人、百姓安居樂業、鄰裡之間友好互助的活力社區,未來希望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讓居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記者 周楠)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