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國”重大項目介紹“長江下游區域文明模式”最新考古發現
良渚從哪裡來?資源人口都由外部匯入
2024年11月23日08:11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2023年11月7日拍攝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內的小莫角山台基。 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杭州11月22日電 “良渚從哪裡來”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在第二屆“良渚論壇”召開前夕,國家文物局22日下午在杭州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介紹了“長江下游區域文明模式”研究項目的最新考古發現,這些發現為解決“何以良渚”提供了更為清晰的答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王寧遠介紹,在距今6000年前后,長江下游地區社會復雜化進程加速,出現了凌家灘、東山村等中心聚落,邁入了“古國時代”的第一階段。在距今5300年左右,良渚文明興起后,長江下游地區進入了“古國時代”的第二階段。
“良渚古城的各類資源和人口皆由外部匯入,其影響力和發達程度超乎想象。”王寧遠說,近年來的考古發現,不但良渚古城裡的居民來自多地,同時,它的物資也來自多地。它周邊的聚落分工精細,有從事石器生產,也有從事玉器生產。發達的稻作農業促進了社會分工和手工業的專業化。
良渚的興起有深刻的地理和氣候背景。王寧遠說,當時,氣候發生變化,長江下游的人群改變了以採集狩獵為主、稻作為輔的原有經濟模式。當時,長江泥沙快速沉積,太湖平原已經基本形成,且經過了長期的淡化,已經成為稻作適宜區,吸引了周邊人口快速向這裡遷徙。
(責編:葛俊俊、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