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文化產品突破區域生產要素限制,正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寫照
老技藝新業態,融出江南風韻
文博會現場,傳統曲藝表演融入夢幻江南風韻。施晨露 攝
“年輕人喜歡模型手辦,也會對有意思的傳統工藝感興趣。”昨天,第五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揭幕,無錫市惠山泥人廠的展位前,“90后”劉先生俯身用手機拍下一件件憨態可掬的惠山泥人。
“寓意好,喜氣洋洋,朋友結婚的話會考慮送這對”,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是一對“穿著”傳統中式婚服的“阿福”和“阿喜”。一旁,79歲的李爺爺已在掃碼付款,買下一枚精致的泥人冰箱貼,“我對古玩感興趣,這是買回去給小輩的。”
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為主題,本屆長三角文博會展覽面積達8.1萬平方米,三個展館囊括一個綜合發展板塊及兩個特色專題展。展會加強對全國省市的邀約,匯集來自全國13個省70個市、區、縣的1300余家參展商。
新產業模式鋪展無限想象
守正創新、融通互鑒,正是記者首日來到長三角文博會現場一路走訪的最深印象。異彩紛呈的文化產業展項、展商、展位,既有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又有新型產業的奪人眼球,長三角豐厚的地域文化資源、非遺民俗與新技術、新業態聯動,成就了一個個為高品質生活增色的優質產品和鋪展無限想象的新產業模式。
步入江蘇展區,巨大的榫卯結構空間成為焦點。展區現場,既有紅木書房家具,又有古建數字建造成果。江南絲綢博物館展示了使用天然植物染料的絲帛,在現代織物中綻放玉色、柳綠、水紅等中國傳統色彩之韻,編織成一幅幅精美的織錦布貼。
一轉身,“畫風”突變,熱門游戲《黑神話:悟空》的廣告吸引年輕人來打卡。南京圖形科學將原畫設計工作室“搬”到現場。以“游戲是怎樣煉成的”為主題,這一“展中展”為參觀者再現游戲全流程生產場景。
長三角規上文化企業營收佔全國1/3
在浙江展區,數字文化同樣是亮點。3D立體良渚玉琮令人震撼,“穿越七千年 遇見河姆渡”數字展區將智能屏幕與實物展品組合,讓河姆渡文化可聽、可看、可感。
在這裡,也能遇到《黑神話:悟空》——由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出版的這款游戲和阿裡雲計算大語言模型“通義千問”等一同出現在數智板塊,突破區域生產要素限制的新型文化產品本身就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寫照。
來到安徽展區,在以“煙雨大黃山,心靈休憩地”為主題的開放式巨型穹幕沉浸式空間裡,參觀者頭頂和腳下,黃山數字畫卷不斷變幻。來自合肥演藝集團曲藝團的兩位相聲演員帶來一段融合方言、黃梅戲、廬劇元素的《廬韻包公》,迅速聚攏觀眾。
與安徽展區的巨型穹幕相鄰的,正是上海黃浦區的“演藝大世界”展區。作為東道主,上海展區體現加快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的生動實踐,突出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各區都拿出拳頭產品、特色資源,比如黃浦區的“禮上往來,黃浦有戲”、普陀區的“半馬蘇河”、閔行區的“城市書房”等。
開幕式上,三省一市黨委宣傳部聯合發布《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藍皮書2024》等。藍皮書顯示,2023年,長三角地區規上文化企業達23955家,營業收入達44384億元,佔全國總量34.27%。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施晨露/張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