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華山路新增打卡地標,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升級亮相

煥然一新的沿街廣場、點綴其間的綠化小景、花花無界戲劇空間和花花商店裡可口小食、文創周邊,通過“戲劇無界”氛圍打造宜樂、宜游的市民友好環境。11月20日“世界兒童日”之際,位於華山路643號的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煥新亮相,馬蘭花劇場重啟,標志靜安華山街區出現一個宜樂、宜游的兒童友好新空間和國際兒童文化交流新高地。中國福利會聯合靜安區委區政府,升級改造華山路核心地段的中福會界面,將兒童戲劇元素融入綠容景觀和街區。
小觀眾逛花花商店
小觀眾打卡劇院藝術裝置
11月20日,煥然一新的劇院迎來絡繹不絕的親子家庭
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是由中國福利會創始人宋慶齡親手創辦的全國第一家兒童藝術院團。在市委宣傳部、靜安區委區政府關心下,劇院經過一年籌備,9月啟動更新改造,將沿街圍牆拆掉開放給市民共享,把“兒童友好”體現在整個劇院的每個角落。
馬蘭花劇場進廳
馬蘭花劇場進廳
馬蘭花劇場進廳
馬蘭花劇場外觀
劇院全景
“除了美觀,更重要的就是要從兒童出行便利的需求角度來做足考量。”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院長沈莉介紹,連地磚設計都幾易其稿,“為做到和諧統一,廣場地磚鋪設圖案與馬蘭花劇場二樓雲朵空間、花朵元素相呼應。考慮到觀劇年齡層向低幼擴展,很多童車或滑板車隨家庭出行,劇院選用平整、小塊、不容易滑倒的地磚確保安全。”
馬蘭花劇場二樓雲朵空間
馬蘭花劇場二樓雲朵空間
毗鄰華山路的花花無界戲劇空間
毗鄰華山路的花花無界戲劇空間
排練廳
排練廳
微劇場
微劇場
馬蘭花劇場門廳處扶手,特意改造為內嵌式﹔原本建筑的採光不足問題,通過設計豐富光源進行彌補,劇場二樓原本昏暗的通道如今全部打開,陽光通過窗戶洒落進來,在暖色軟裝映襯下格外溫馨。劇場旁專門預留小空間,滿足兒童劇小觀眾們的特殊需求,未來還可以開展演員面對面的活動,讓孩子們能與戲劇、與藝術有更親密的接觸。
花花商店
廣場玩偶
劇院曲徑通幽
劇院面向華山路敞開
“室內外空間舉辦各類展覽、街頭戲劇、沉浸式表演等多元戲劇活動,歡迎更多大朋友小朋友們隨時來加入。”沈莉表示,“結合極富兒童屬性的‘馬蘭花’IP形象,我們把更多兒童文化元素融入綠化景觀、人文氛圍。未來孩子們可以到台前幕后,觀摩劇目排練,聆聽戲劇導賞,參與沉浸式展覽,還能走進戲劇空間,享受閱讀樂趣。這種全新打開方式延展了老建筑的邊界,讓街區文化更加生動。”
拆除沿街圍牆,開放親子空間,以華山路643號劇院為地標,中國福利會和靜安區將共同打造“靜安國際兒童戲劇街區”,開啟“2025上海國際兒童戲劇藝術節”全球招募通道。明年10月,上海國際兒童戲劇藝術節將為大小朋友們帶來更多精彩。
上海戲劇學院、華山醫院、華東醫院、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和中福會托兒所等街區毗鄰單位加入“靜安國際兒童戲劇街區”項目,以豐富多樣的主題不斷地“走出去、請進來”,積極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文商旅融合新品牌。
“劇院布局全域沉浸式戲劇,探索演藝新空間。戲劇盲盒、馬蘭花奇妙夜,全方位打造‘聲臨其境’之體驗。”沈莉透露,上海兩大兒童劇場榮威·上海兒童藝術劇場、馬蘭花劇場將深度聯動,打造聯名款“文化巴士”,達成10公裡內“一站式”地標場域優質內容和品牌內涵輸出。劇院將引入滬上知名餐飲品牌,量身定制“花花味道”,推出老洋房親子下午茶套餐。“與優質企事業單位資源共享,優勢疊加,共同打造不斷健康發展的‘馬蘭花’品牌生態圈。”
在場域破圈的基礎上,劇院創作思維也被無限打開,聯動國際知名團隊,打造更廣闊的伙伴圈。劇場重啟首演劇目《嗨!小石獅》傳遞古老圖騰背后的文化精神,正在熱演的《萬物都在變》全方位激活寶寶們的世界。《本草世界》《中國味道》《未來之城》正在積極孵化。以上海國際兒童戲劇藝術節為抓手,劇院匯聚國內外優秀兒童戲劇資源,並與專業高校聯手,在教學實踐、創作演出等領域共生賦能,推動兒童戲劇人才培養和孵化。
“我們將致力於打破行業壁壘,錨定親子文化業態,推動文商旅融合,積極探索親子文化新路徑、新模式、新業態,不斷‘破圈’和‘出圈’。”沈莉表示,中福會兒藝劇院以全力釋放戲劇空間的文化活力為目標,形成歷史保護建筑、兒童劇院與城市界面的全面融合與提質,“以嶄新的姿態和優質的內容,打造兒童戲劇新地標,助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