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電瓶入戶充電,這個街道為何能及時“看”到?

2024年11月15日16:45 |
小字號

電瓶違規入戶充電監管難度高、安全隱患大。如何做好電動自行車管理,點亮居民“安全燈”?新華路街道城運中心積極探索“人防+技防”雙輪驅動的智慧防控機制,與中國電信合作,作為長寧區首家試點“電瓶充電監測儀”的街道,積極推進“電瓶充電監測”設備試運行及測試反饋,以科技力量筑牢居民用電安全防線。

王冠龍是新華路街道城運中心的管理員。這天,他在例行值守時,手機突然響起了報警聲,根據APP上的地址信息,警報發出地位於番禺大廈,他第一時間聯系所在地牛橋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晟超以及小區物業負責人。隨后,牛橋居委會塊長和物業值班人員迅速響應,及時開展核查,共同找到了發出警報的居民家並按響了門鈴。打開門后,入口處的插座上赫然連接著正在充電的電瓶……

“您好,我們檢測到了您在家給電瓶充電,電瓶入戶充電很危險,容易引發火災事故,居民樓外面安裝了智能充電樁,您把電瓶插頭拔下來帶過去,我教您怎麼用好嗎?”經過居委會和物業工作人員耐心地勸阻與宣傳,居民認識到了電瓶入戶充電的危險,把電瓶插頭拔了下來,一同前往指定、安全的集中充電區域進行充電操作。“如果第二次再收到同一戶人家的預警,我們居委會將聯系城管執法隊上門,對其進行相應處罰。”居委會工作人員表示。

“在居民區,治理電瓶入戶充電一直是令人頭疼的難事。”徐晟超告訴記者,番禺大廈是一個人員密集的超高層住宅小區,4棟高29層的塔樓共有1131戶、800多輛電動車。本是日常代步和外賣快遞的電瓶車,卻成了居民區工作人員的一塊心病。今年初,小區安裝了電梯梯控,電瓶車整車帶進樓的情況得到了遏制,但把電瓶帶進家裡充電的現象仍時有發生。“電瓶入戶充電引起過不少消防安全事故,具有極大的安全隱患,同時還極具隱蔽性,僅靠人力很難全覆蓋監管。鋰電池燃燒猛烈,趕在‘奪命100秒’之前第一時間採取措施尤為重要,卻難以實現。”

為了有效解決電瓶入戶充電的問題,新華路街道城運中心積極探索“人防+技防”雙輪驅動的智慧防控機制,與中國電信合作,作為長寧區首家試點“電瓶充電監測儀”的街道,推進“電瓶充電監測”設備試運行及測試反饋,番禺大廈就是試點之一。

“就像多了一雙‘透視眼’,讓我們可以‘看’到居民家中的危險電瓶充電行為。” 徐晟超這樣形容道。能“透視”居民家中違規充電行為的能力背后,是“電瓶充電監測儀”在電表箱裡發揮作用。安裝在電表上的監測設備,可以自動收集並分析接通電路的特征,智能識別出鋰電池或鉛酸電池的頻率和波形特征,在電瓶連接室內電源的30秒之內發出報警,物業公司、城運中心值守人員手機上也會在第一時間接到報警信息。基於大數據形成數據沉澱,AI算法還可以綜合識別判斷電瓶和其他大功率家用電器的不同,從而能夠將誤報率控制在極低的范圍之內。

“截至目前,大部分居民在第一次入戶充電被勸阻后,都會按照規定前往指定區域充電。所以除了最開始零星的報警,試點后的一個月,小區沒有再收到過入戶充電預警,居民對這一預警功能非常歡迎。”據新華路街道城運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中心還在兩期試點中嘗試了不同的監管模式,安裝第一批12戶時,主要針對租住人員戶和電動自行車較多的分租戶,採取了“一戶一裝”的精准布控﹔安裝第二批18戶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嘗試每層樓隻安裝一個的“廣覆蓋”拉網模式,擴大織密安全網,因地制宜地解決番禺大廈“量大不易管”的難題。“雖然我不會拎著電瓶入戶充電,但總歸擔心其他人。如果鄰居家著火了,我們也要跟著遭殃的。有了這個‘透視眼’,安心多了。”居民陳阿姨說。

據悉,下一步,新華路街道城運中心將在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將監測數據接入城運平台“一網統管”系統,推動城運平台從“被動接單”向“主動發現”轉變,從而形成全天候、全時段的長效監管機制,進一步防范電瓶入戶充電帶來的消防安全風險。

(來源:上海長寧)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