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切口”解析“大道理”,用“小故事”反映“大時代”
把理論講生動,讓正能量變成大流量
“作為受黨教育幾十年的老黨員,我們見証了新中國走向富強的光輝歷程,見証了新時代的偉大變革,也時刻關注著上海人民城市建設的每一點進步,這些都是我們開展宣講活動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11月7日,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老楊樹宣講匯”全體同志重要回信精神座談會上,“老楊樹宣講匯”成員,楊浦區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文明辦原主任胡峻表達了“牢記囑托再出發”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老楊樹宣講匯”全體同志回信,對他們表示親切問候並提出殷切希望。這封回信不僅是對上海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推進人民城市建設的高度肯定,同時也為上海做好理論宣講工作注入了強勁動力。
講歷史講理論講變化
理論宣講,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講什麼,是理論宣講面臨的第一道考題。
上海是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和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是一座充滿歷史故事的“富礦”。在上海市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團成員、上海社科院研究員鄧智團看來,講述中共一大會址的傳奇故事,重溫新中國成立后上海建設歷史,回顧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的奮斗歷程,“經由這些歷史故事的娓娓道來,人們必將更加珍視今日的幸福生活,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到城市的建設與治理之中。”
講好黨的創新理論,是理論宣講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往往也是難點所在。“人民城市文明風採”群眾性主題活動市民發言人、青浦區盈浦街道觀雲浦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顧曉東至今仍然記得自己第一次在社區講黨課時,台下聽課的老百姓昏昏欲睡的“尷尬”場景。在他看來,講好基層黨課有三個關鍵要素,那就是努力讓群眾願意聽、聽得懂、喜歡聽。為此,必須用百姓話說百姓事,“接地氣、冒熱氣”,有“天工人巧日爭新”的創新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囑托,“希望你們繼續講好身邊的生動故事”。在嘉定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顧惠文看來,黨的創新理論來源於改革發展的實踐,宣講要講好身邊的溫暖故事、生活的可喜變化、城市的發展歷史。無論是“五個中心”建設,還是“一江一河”全面貫通,抑或是垃圾分類、公園建設等身邊事,一點一滴均是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實証,也是能夠喚起老百姓共情、凝聚改革共識的重要載體。
善用人民城市思政大課堂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上海的理論宣講工作,近五年來,四次給上海宣講團隊回信。
同為收信人,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星火”黨員志願服務隊隊長蔡薛文表示,理論宣講既要講清楚理論的來龍去脈,更要講清楚理論如何解釋現實、映照生活,通過“接地氣”讓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為此,要善用人民城市思政課大課堂,走進基層一線開展實踐和調研,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案例和鮮活感悟帶回來打磨成課。
事實上,近年來上海理論宣講工作在實踐中探索了不少好方法。有的採取“互動式”宣講,與黨員干部群眾座談交流、答疑解惑,引導聽眾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有的採取“行走式”宣講,運用City Walk、“紅色巴士”等方式,讓宣講課堂不再限於教室,讓人民城市理念更加生動鮮活﹔還有的則採取“直播式”宣講,成為年輕人喜愛的“UP主”。
青年講給青年聽
做好理論宣講,既需要“老楊樹”,更需要“新青年”﹔不僅要講給年輕人聽,更要讓年輕人來講。
在上海青年講師團中,半數以上都是來自崗位一線的青年典型。在團市委副書記徐豪看來,他們的經歷可學可做,他們的精神可追可及,通過宣講他們的個人成長故事,廣泛傳播“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的理念,有助於促進青年與城市雙向奔赴。
成立於2021年的上海市大學生理論宣講聯盟,匯集了全市47所高校、65支大學生理論宣講團隊,直接受眾超過113.6萬人次。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副主任顧紅亮提出,要引導大學生宣講員從青年一代的視角、用年輕的話語,順應網絡“原住民”的閱讀習慣和語言特點,向學生聽眾講好上海全面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新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展現的新氣象。
理論隻有徹底才能掌握群眾,理論隻有生動才能打動群眾。每個人既是人民城市的建設者、參與者,也是人民城市故事的講述者。用“小切口”解析“大道理”,用“小故事”反映“大時代”,讓正能量變成大流量,才能鼓舞、帶動更多人將人民城市的美好願景變成現實美景。(記者 王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