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如何解讀228街坊的蝶變煥新?聽他們共話人民城市理念
從“二萬戶”工人新村蝶變為“五宜社區”,228街坊跨越70年青春歸來的傳奇成為了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動注腳,10月29日,由華東師范大學的教師和博士組成的書稿團隊編寫的新書《228街坊:一個工人新村的煥新蝶變》正式亮相,在解讀和剖析228街坊前世今生的同時,也引發了對這片熱土未來藍圖的積極思考。
活動當日,一場聚焦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的活動——“人民城市:從二萬戶到五宜社區”大家談暨228街坊煥新蝶變新書啟動儀式在228街坊舉行。新書《228街坊:一個工人新村的煥新蝶變》在會上正式發布,這是一本由華東師范大學的教師和博士組成的書稿團隊編寫的新書。
本書作者之一,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研究員、紀檢監察研究院副院長樊士博副教授告訴記者,書稿編寫團隊中既有上海的原住民,也包括一些外來的新上海人,雖然書稿團隊中的大部分人並不工作生活在楊浦,但是大家通過實地探訪228街坊,對這片土地,產生了不一樣的情感連結。
“作為曾經的工業大區,這裡雖然不像電視劇裡所拍攝的那麼繁華光鮮,但是228街坊完美詮釋了一切以人民需求為中心的人民城市最美好的樣子,老人在草坪上遛彎兒,小朋友在這裡嬉戲打鬧,”樊士博告訴記者,縫縫補補這種“小事”都能在228街坊的商圈裡輕鬆解決,自己作為“外區人”,也深刻感受到了在這裡生活的便利和美好。
高校編寫團隊在整個書稿寫作的過程中完整還原了工人新村的時代記憶,更挖掘和解讀賡續工人新村的文化傳承。228街坊從建到拆,再由規劃調整到風貌重現,不僅成為上海城市更新的示范標杆項目,還成為了“二萬戶”工人新村最后的集體記憶。這裡的煙火氣與生活氣讓228街坊充滿著生機與活力,更是成為了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去處”。
由單位制下的工人新村到15分鐘覆蓋下的現代街區,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城市建設的不懈追求。盡管歷史的斑駁已經融入228街坊的新生之中,但是我們仍可以感受到城市的滄桑巨變。“我們這本書寫不完,因為整個228街坊它始終在發展。”樊士博說,228街坊的中國式蝶變傳奇還在繼續。
會上,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馮倍歡為樊士博教授頒發了228街坊IP打造顧問聘書。這一舉措標志著228街坊的品牌建設邁出了重要一步,也為高校賦能228街坊IP打造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隨后的“人民城市:大家談”環節,5位專家、作家圍繞“人民城市:從二萬戶到五宜社區”的主題進行了深入對話。他們從不同視角探討了人民城市的內涵、本質和新實踐,為與會者帶來了深刻的思考和啟發。
“目前我們規劃方向是‘一核三圈’,以228街坊為核心,劃分為內圈、中圈、外圈。希望通過228街坊獨創的城市更新模式,為老城區的集體更新騰飛做出典范指引、形成輻射帶動。”長白新村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胡建冬告訴記者,今年以來,長白新村街道邀請並依托專家力量加入,發動全社會資源共同挖掘228街坊的魅力和底蘊,同時希望從更寬的視野來考慮228街坊的未來十年規劃,把思想轉化成藍圖,全力回應和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