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家老字號變身“長者餐廳”,老人吃過以后這樣評價

在位於雲南中路的沈大成·城市食堂,孫老伯夫婦點了一份本幫醬鴨腿、蝦仁炒蛋、西蘭花和排骨湯,兩人一起吃,打過折后40多元。老兩口一直認沈大成的牌子,平時就喜歡來這裡吃飯。從10月16日開始,老人憑黃浦區“五邊十色”助老服務卡,全場可享受八五折。優惠時段是每天的10:00—11:30,16:00—18:00。孫老伯覺得“這樣蠻好的,我們老人吃飯時間早,正好也和周圍的商務樓白領避峰就餐”。
黃浦區是滬上“老字號”餐飲企業最集聚的區域之一。2023年全區陸續推出三批共30余家“老字號長者餐廳”,為老人提供了滿減優惠、愛心套餐、錯峰折扣等各種“食惠”,進一步織密惠民助餐服務網絡,提升老年群體的幸福感、滿意度。黃浦區老人憑“五邊十色”助老服務卡可全區通享“老字號長者餐廳”優惠福利。今年,鼓勵區域內誠信經營、管理規范、連鎖品牌運營的優質社會餐飲企業參與長者助餐服務,黃浦區於重陽節推出第四批長者餐廳,全區總數已達53家。沈大成、永和大王、大米先生以及豫園文化飲食集團旗下多個品牌組團加入黃浦區長者助餐聯盟。
專屬定制,美味健康
記者在沈大成·城市食堂看到,這裡開設有多個檔口,其中既有全年駐扎的招牌特色檔口,也有結合時令的“嘗新檔口”。
弄堂點心鋪、老克勒精選小廚、點心工坊等每日全天供應沈大成特色小吃及菜品點心,如沈大成非遺糕團、老上海四大金剛、特色上海小吃、地方風味菜品等產品﹔而其余檔口,則將結合市場趨勢和時令變化而作出改變,目前內容涵蓋麻辣香鍋、特色炸串、輕食、定食等多元餐飲。
沈大成·城市食堂相關負責人表示,許多老年人因行動不便、烹飪能力減弱或缺乏營養知識而面臨飲食不均衡的問題。為滿足老年人的飲食需求、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沈大成在“城市食堂”中試水“為老助餐+社區食堂”的模式,通過適老化用餐點的設立、營養配餐的打造,為長者及周邊居民提供吃飯好去處。
在沈大成·城市食堂用餐的老人。資料照片
沈大成·城市食堂裡為長者推薦的餐食。資料照片
首先,這裡設有長者專屬的沙發專座,優先老年人用餐,在菜品上也做了個性化的定制,根據老年人膳食指南,立足營養健康、方便易食的標准,既要確保餐品的豐富度,也要滿足老年人對蛋白質、膳食纖維的足夠攝入,同時增設了減鹽減糖的特供菜品,做到了軟糯清淡輕負擔。
如糖尿病、高血壓等三高人群,配餐時要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口味清淡﹔為了進一步滋養大腦功能,降低疾病風險,增加配餐中谷物、綠葉蔬菜、豆類蔬菜等食材的比重﹔沈大成也嘗試將常規的糕點健康化、輕負擔化,如採用減糖減油的配方,將糯米改為黃米等粗糧谷物,最大限度地滿足老年人的飲食需求。
即將開放的沈大成面館,也將鏈接老人們的海派情懷,推出各色本幫風味澆頭面和特色上海小吃,讓老人可以在這裡進一步品嘗到兒時熟悉的滋味。未來,沈大成將緊扣專屬區域、專屬配餐、專屬優惠三大長者助餐服務標准,打造“老字號安心食肆”,輻射周邊區域。
價格實惠,環境舒心
位於福州路600號的老半齋,也是很受老人們歡迎的老字號。
記者在現場看到,黃浦區老人憑借“助老服務卡”就可以優惠購買相關的套餐。這些套餐是店內精心挑選的、比較有特色且受到老人歡迎的主打產品。主食有4種湯面、2種蓋澆飯以及3種點心類,供早中晚選擇。比如,25元的肴肉面隻要21元,18元的面筋雙菇面隻要15元,18元的鮮肉小籠隻要15元,12元的鮮肉小餛飩隻要10元。
家住附近的沈阿姨夫婦幾乎隔幾天就要來老半齋吃上一頓。中午11:30,沈阿姨點了一碗面筋雙菇面,她的老伴點了一碗肴肉面,兩人一起吃一籠鮮肉小籠,用“助老服務卡”買單,共51元。“我們吃慣老半齋了,覺得口味很好,價格也可以接受。平時我和老伴還會去黃浦區其他一些老字號餐廳用餐,都能用助老服務卡!”沈阿姨說。
老半齋相關負責人介紹,老年助餐活動上線后,老半齋不僅要讓老人們吃得滿意,也讓他們能吃到肴肉面等本店的特色餐品。到了刀魚上市的時節,還會推出刀魚餛飩、刀魚面,供老年朋友享用。大堂內有兩張桌子,用標識標明給持助老服務卡老人專用。原先沒有扶手的椅子也換成扶手椅,方便老人。
黃浦區的老人用“助老服務卡”在老半齋用餐。周楠 攝
很多老人選擇在老半齋用餐。周楠 攝
中午12:00,王阿婆來到豐裕生煎淮海店吃飯,“一客生煎、一客小籠、兩碗牛肉湯。”王阿婆告訴記者,“家裡離這裡很近,基本每天都來,已經把這裡當成是我的‘小食堂’了!價格實惠,味道也好。”
“豐裕生煎的特色是半發面,有湯汁、有‘腳底板’,吃起來酥、嫩、香、脆,隨之帶來的技術難度在於當天的氣溫、空氣中的濕度和季節等環境因素影響,比如冬天的水溫要稍微高一點,夏天要低一點。這個非常考驗師傅的技藝,差一點都不行。正是在這樣的高要求、嚴標准下,豐裕生煎大部分時間均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有時下午兩三點就已售罄。我們每天准備的餡料有限,賣完就結束了。”上海光明村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晨說。
中午飯點時,店堂內的顧客幾乎涵蓋了全年齡段,還時不時有外國人前來光顧。和一般豐裕門店不同的是,淮海店二樓還設置了炒菜區,而且炒菜區也可同享20元減4元的優惠,“這裡的菜不但符合我們老上海人的口味,算上滿減后價格實惠,基本每周都要來。”一位正在用餐的老年顧客說。
在徐晨看來,這裡之所以受到那麼多老年人的喜愛,還是在於其在菜肴品質、用餐環境上的用心,“我們和老年人之間屬於雙向奔赴,也希望有更多年輕人走進豐裕,來品嘗一下我們的生煎和老上海味道,我們也會與時俱進把企業做得更好。”他透露,目前黃浦有8個點位屬於上海光明村實業有限公司,刷卡量更是達到全區的一半以上,老年人對於我們還是滿意的,餐廳的客流量也得到了保障。
記者也了解到,目前,多家老字號長者餐廳都配備了卡機,通過刷助老卡可以記錄就餐人數、價位以及餐品等信息,在運行一段時間后,老字號將積極聽取老年顧客的就餐建議,同時根據這些信息數據,對目前所提供的套餐進行調整,推出更多讓老人吃得滿意、吃得放心的套餐。
全區通享,就近便捷
解決老年人就餐難,是黃浦區為老服務的聚焦點之一。黃浦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黃浦區寸土寸金,辦社區長者食堂的空間比較難尋,這幾年隨著城市更新的加速,一些原有的社區長者食堂也隨之動拆遷關停。但黃浦區老字號多,口味是老年人喜歡的,價格也易被老年人接受。因此,我們探索與老字號聯手,借助老字號本身已有的運營資源以及各方社會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更多樣、更優質的助餐服務。”
據了解,黃浦區引入市場主體和社會力量,創新為老助餐多元供給模式。區民政局牽手區屬集團、基金會、愛心企業,成立了以老字號企業為主要代表的“長者助餐聯盟”,通過專屬區域、專屬配餐、專屬優惠,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用餐需求。統一設計制作“老字號長者餐廳”銘牌、餐桌標識,並對老字號門店進行環境布置等適老化改造。
此外,黃浦區結合市政府實事項目、民心工程,持續推進社區長者食堂建設,積極鼓勵街道因地制宜,爭取在利用相關房屋資源的前提條件下建設更多的助餐服務場所,讓社區老人都能就近便捷地吃上“暖心飯”。鼓勵、支持以“老字號”餐飲企業為代表的社會餐飲企業積極對接街道,以自建、承接、委托運營等多元模式參與社區長者食堂運營。
今年5月30日起,黃浦全區11家社區長者食堂也統一8.5折用餐優惠,“五邊十色”助老服務卡發放近12萬張。全區社區長者食堂為轄區內老人提供堂食和送餐服務的同時,面向社區居民和周邊白領開放。黃浦區推動社區長者食堂實現全區通享,通過打破街道邊界,將已建社區長者食堂的效能發揮到最大,努力解決社區長者食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問題,充分確保老年人便捷可及、平等享受到助餐服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