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經濟中心

“銀行客服”邀你簽貸款合同?小心可能是陷阱

2024年10月16日17:08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一些貸款中介涉嫌虛假宣傳及非法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

“銀行客服”邀你簽貸款合同?陷阱!

知道你的姓名、手機號、公司,甚至知道你有無貸款,當電話那頭的“某某銀行客服”“某某銀行專員”熱情地詢問你想不想了解“某某銀行的貸款服務”時,不少人便信以為真,前往浦東某大樓22樓的“簽約中心”,簽下了含有明顯不合理條款的貸款委托服務合同,中介服務費可達到金融機構實際放款金額的14%。

上海市場監管部門昨天對全市19個點位的貸款中介開展突擊執法檢查,發現12家貸款中介涉嫌通過短信群發平台,以銀行機構的名義對外虛假宣傳,1家信息公司存在買賣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

客戶被分為五個級別

上午10時,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十四支隊進入浦東某大樓22樓的“簽約中心”,在前台查見大量已簽訂的貸款委托服務合同。一旁的合同登記表顯示,10月9日以來,至少有20多位客戶與該簽約中心簽訂了合同。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注意到,一些貸款委托服務合同上的貸款中介服務費竟高達金融機構實際放款金額的10%以上,最多的一份合同高達14%。

如果該合同成立,貸款者貸款30萬元,中介代扣后,貸款者實際到手僅25.8萬元,瞬間“蒸發”4.2萬元。如果貸款者在金融機構放貸后的24小時內未交中介費,每天還將產生應支付金額5%的違約金,也就是2100元。

此外,到該簽約中心簽合同的貸款者還要簽下一份授權承諾書,授權貸款中介收集、分析、使用、披露其相關信息。

代價如此大的貸款合同,為何仍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鹜?執法人員調查發現,這些貸款中介給自己披上的官方銀行“外衣”,以及通過多種渠道獲取的客戶個人信息,是騙取信任的關鍵因素。

在該簽約中心員工的電腦內,執法人員發現了大量包含通話錄音在內的客戶資料,這些客戶按貸款意願等特征被分為一星到五星共五個級別。

一名員工表示,他電腦裡這些客戶的手機號碼均來自企查查、易企查等平台,是“公開的法定代表人信息”,隻要是這些平台的會員就能查到。他們在推介貸款服務的話術中充分利用這些信息,“電話打過去,對方不太會挂斷”。

執法人員隨機播放了幾段該公司員工和潛在客戶的通話錄音,還發現一個共同點:幾乎所有員工都謊稱自己是“某某銀行”的人,此后再點出對方的姓名、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名稱,電話那頭約一半的潛在客戶沒有馬上挂斷電話,而是詢問來電者是哪家銀行或怎樣獲得其聯系方式。

“這樣上鉤的可能性就很大了,這些標注四星五星客戶的人,基本上都是通話時間比較久、話語間流露出貸款意願的人。”執法人員表示。

發送虛假“官方短信”

除了撥打電話,發送“官方短信”也是貸款中介騙取消費者信任的手段。“【工商銀行】您好,助力經濟恢復,我行將您額度提升至498000元,五年內隨借隨還,請您及時回復”“【農商銀行】尊敬的客戶,我行可授信於您的貸款本月到期,查利息回1,辦理回2,拒收請回復R”……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近期調查發現一家短信群發系統運營商,其主要客戶群體為貸款中介,涉嫌幫助他們以銀行機構的名義發送商業營銷短信,從而誘導消費者辦理貸款。短信發送對象的手機號碼,由貸款中介自行收集上傳或由該運營商通過一款名為“號碼魔方”的軟件自動生成后上傳。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十四支隊副支隊長陳歡歡表示,該運營商在明知貸款中介客戶並非銀行機構的情況下,仍幫助其以銀行機構名義發送商業營銷短信,涉嫌幫助貸款中介公司進行虛假宣傳。貸款中介公司假借銀行機構名義,通過群發短信、AI直呼、人工撥打回復短信的電話等方式招攬貸款業務,也涉嫌虛假宣傳。此外,部分貸款中介公司未經消費者同意,通過微信購買個人信息,並使用支付寶支付費用,涉嫌非法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

目前,上述案件仍在調查,違法行為一經查實,將從嚴查處。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引起重視,如果有貸款需求,到正規銀行咨詢,勿盲信來歷不明的“官方銀行”短信、電話,發現違法線索,可向監管部門投訴舉報。(記者 陳璽撼)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