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魯迅精神與上海城市品格的“雙向成就”,專家共議→

2024年10月16日15:20 |
小字號

10月15日下午,為期兩天的“魯迅精神與上海城市品格”研討會在白玉蘭廣場20樓北外灘會議廳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圍繞魯迅與上海的關系進行學術交流,深入探討魯迅先生的思想遺產及其對上海乃至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深遠影響。

虹口曾被習近平總書記贊譽為“海派文化發祥地、先進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1927-1936年,魯迅先生人生最后十年在上海虹口度過,他的眾多作品在這裡誕生。魯迅精神已融進城市,留在了包括魯迅小道、木刻講習所、公啡咖啡館等在內的歷史記憶中,也浸潤了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成為上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魯迅與上海“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相輔相成、雙向成就,當時已體現的上海城市品格影響了他,而他對上海城市品格的形成和提升則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且必將在未來產生持續影響。

首日主旨演講環節,魯迅文化基金會首席專家劉國勝,中國魯迅研究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董炳月,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博導蘇智良,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主任張全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會址紀念館館長何瑛以及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馮長根先后上台發言,從魯迅文學啟蒙思想的歷史脈絡、魯迅與上海的文化關系、魯迅精神對虹口文化創新的啟示等多個維度進行了深入分享。

部分專家發言

劉國勝 魯迅文化基金會首席專家

劉國勝圍繞其書《魯迅精神與上海城市品格—魯迅在上海(1927—1936)》,對本次研討會的主題進行破題闡釋。他將魯迅精神系統梳理並概括為七種,通過分析魯迅精神與上海城市品格“開放、創新、包容”的關系,思考魯迅精神對保持和提升上海城市品格、加快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的啟示。

我把魯迅精神概括為七種精神……一是“為‘我們的份’而奮斗的愛國主義精神”,二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大愛真愛情懷”,三是“‘放開度量無畏地吸收新文化’的豁達閎大”,四是“‘橫眉冷對千夫指’韌性戰斗的硬骨頭精神”,五是“‘不求全責備’‘不走極端’的大氣”。六是“‘不后於世界思潮,弗失固有血脈’的理性”,七是“‘切切實實、足踏在地上’的務實精神”。

何瑛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會址紀念館館長

何瑛認為,繼承和發揚魯迅精神對虹口文化的創新具有重要的啟示。她介紹了虹口實現文化創新具有的歷史條件,闡述了魯迅留給虹口“勤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財富,在此基礎上思考虹口文化創新的定位、需求、人才等條件。

今天虹口,這片經受過歷史文化滋養,創建了當代文化榮耀的熱土,正迅速發展。……魯迅作為虹口文化歷史上的領軍人物,在虹口居住的最后十年中,“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孺子牛精神,為中華民族鑄魂,為虹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最為寶貴的就是“創新精神”。 

研討會還在上海交通大學設置分會場。10月16日,27位專家學者將針對魯迅精神在當代的傳承與創新、上海城市品格的現代化轉型等議題展開更為細致的討論。

此次研討會既是對魯迅先生思想遺產的一次深刻回顧,也是對上海城市品格的一次深度挖掘與創新詮釋。它不僅加深了新一代年輕人對魯迅思想的理解,更激發了社會各界對上海城市品格的深入思考,為上海軟實力的提升和中國現代化進程貢獻了智慧與力量。會后,與會專家的研究論文將編輯成冊、加以保存。

本次研討會由魯迅文化基金會、中共虹口區委宣傳部與上海社科中心、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等單位聯合舉辦。上海市社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為鬆,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吳俊,魯迅文化基金會會長周令飛等出席並致辭。

(來源:上海虹口)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