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經濟中心

“立足上海擁抱世界,是最佳選擇”

2024年09月09日17:35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無論是供應鏈穩定性,還是產品研發能力,環旭電子上海工廠都有明顯優勢和競爭力

“立足上海擁抱世界,是最佳選擇”

環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張江工廠內,三樓“熄燈工廠”正在運轉,低光環境下,1200平方米排列著150台SiP(System-in-Package,系統級封裝)模組自動測試機。7台AGV(自動導向搬運車)不知疲倦地滑動著,將待測模組送入測試機中,完成測試后將模組送入智能接駁站,再送往下道工序。過去,1位員工要負責為7台測試機搬運模組﹔如今,1台AGV可快速精准對接27台自動測試機。

700多台機器人手臂、AMHS全自動產線供料系統、1000多個數字自動化功能模塊……作為環旭電子在滬3家工廠中最早投產的一家,張江工廠是企業的全球旗艦廠。環旭電子創始於中國台灣,如今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墨西哥、越南等地有31個生產點,運行著220多條生產線。“盡管布點全球,但無論是供應鏈穩定性,還是產品研發能力,上海工廠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和競爭力。”環旭電子董事長陳昌益告訴記者,“立足上海、擁抱世界,是我們高科技企業發展的最佳選擇”。

最正確的決策

一塊不到1元硬幣大小、幾毫米厚的硅片基板上,密布著成百上千個電子元器件,通過SiP技術,將元器件精准“疊”在一起,形成具有各種特定功能的微小化模組。近到汽車啟動,遠到航天發射,SiP模組早已嵌入人類生活。如今,環旭是全球出貨量最大的SiP模組開發及生產商,累計出貨量超50億顆。其中,張江工廠的年出貨量就達5億顆。

從2003年在上海投資建廠,到2012年成為首家從台灣下市、在A股上市的台資背景企業,陳昌益認為,這些都是環旭做出的最正確決策之一,“科技企業要與資本市場緊密結合,才能實現技術積累、沉澱與突破,更好推動自身發展”。作為中國最大金融中心城市,上海有著良好的國際化融資環境,並正進一步接軌國際規則,為像環旭這樣的出口企業提供便捷的外匯跨境結算通道。如今包括環旭在內,上海台資企業上市公司有15家。

“企業最寶貴的資產不是廠房或設備,而是研發人才。”環旭大上海區總經理曹憬介紹,上海團隊目前有近700名工程師,企業用好上海政策優勢,積極吸引大陸、台灣乃至全球人才落戶上海。在市、區政府支持下,青年人關心的本地落戶、租房優惠,中年人考慮的子女教育、便捷就醫等問題,都得到有效解決。

人才集聚讓環旭把所有高端技術研發集中在上海。近年來,上海研發的SiP模組備受全球頭部智能手機、藍牙耳機與智能手表企業的青睞。目前,上海工廠營收佔環旭全球營收近五成,一些核心產品佔北美市場一半以上份額。正因如此,環旭決策層將更多前沿開發項目落在上海,給科研人才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上海,企業與員工能共同成長。”陳昌益說。

最關鍵的能力

如今人工智能產品升級迭代、置換加速,進一步拉高全球SiP模組需求量。與商機同行的是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現實很殘酷。我們如果不能每年在技術上有較大幅度更新,領先優勢就會很快失去,市場份額也會被業內同行搶走。”曹憬直言,企業未來在研發與創新。

這些年,上海持續加大對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導產業的支持力度。環旭從中看到契機,設立微小化創新研發中心(MCC),在推動SiP模組“短小輕薄”的同時,增加更多功能的集成。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企業年研發投入為16.41億元、20.34億元與18.07億元。以汽車電子業務為例,特斯拉、尼桑、雷諾已成為企業重要客戶,環旭為車企提供芯片、模組、系統端等關鍵制程技術。

“衡量一家高科技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不能隻看生產能力有多少、全球份額佔多少,最關鍵的是它是否有制定行業標准能力。”陳昌益說,環旭希望將張江工廠打造為全球樣板工廠。通過智能制造系統實現高效協同運作,構建自動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的生產環境。過去,張江工廠需要4000多名員工,而在產線智能化后,即便在生產旺季,隻需1000多人便可全速運轉。

未來,整座張江工廠將進一步向熄燈工廠方向轉型,提升生產效率與企業競爭力,並在調整適應性后,將上海的智慧化經驗推廣到企業海內外的生產基地。

最理性的分工

2018年以前,環旭的制造中心在亞洲,隨著之后一系列並購行為,企業版圖擴展至全球,在歐美亞非四大洲已有31個生產基地。通過縮短供應鏈距離,企業能為全球客戶提供近距離、差異化服務。

“過去企業召開全球視頻會議,上海一些員工講英語還有點緊張,現在大家越講越好。”在陳昌益看來,全球化是每一家高科技企業的必然屬性。“既然企業面對的是全球市場、服務的是全球客戶,那‘出海’就是一個必然選擇。”他坦言,一些歐美國家設置了“高牆”,但希望他們的政府能早日“回歸經濟規律”。

走出去的過程中,上海工廠在企業版圖中的地位不降反升。環旭繼續把新產品、新制程研發等最核心業務放在上海,而海外工廠更多承擔著產品制造、客戶服務、在地銷售等業務。比如,第七代WiFi無線網絡(Wi-Fi7)的射頻模組就在上海研發,如今已開始量產,並將推廣到海外生產基地,以支持智能設備更快、更大數據量的傳輸。

這樣的全球化分工顯然是最理性的。上海科創要素濃度高,通過上海工廠與全球頭部客戶保持密切合作關系,企業將繼續在AI+SiP模組、新能源汽車關鍵模組開發等領域領跑全球。與此同時,上海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也能進一步助力海外工廠提升制造、銷售與服務能力,及時有效應對當地市場變化,爭取更多行業頭部客戶訂單和新業務機會。

未來企業將繼續追加在上海投資。“立足上海,擁抱世界,一定會是環旭發展的必由之路。”陳昌益對企業未來很有信心。(記者 洪俊杰)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