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著力破解“小馬拉大車” 提升基層治理成效

2024年09月09日08:58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為“車”減負為“馬”賦能激發基層活力

上海著力破解“小馬拉大車”問題提升基層治理成效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在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的過程中,責任和事權也向基層扎堆轉移,一些基層單位長期處於工作干不完、干不好的狀態,形成“小馬拉大車”的結構性困境。

近年來,上海堅持把破解“小馬拉大車”難題作為提升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成效的重要支點,緊盯“馬疲車擠”的根源性問題,接續發力為“車”減負,系統施策為“馬”賦能,不斷激發基層動力活力、整體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權責更明晰,考核更精簡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最令基層干部頭疼的問題有哪些?去年以來,市委主要領導牽頭組織專項調研,調研組走遍了16個區、200余個居村,發現基層干部反映最集中的是開具証明材料多、填報信息系統任務重、迎檢迎考壓力大、挂牌多現象有所“回潮”等問題。對此,市委組織部堅持問題導向,靶向糾治“車”的負重根源。

為基層減負,首先要明確權責,不能什麼事都壓給基層。前段時間,上海各個居村組織收到了一張任務清單:協助開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協助開展實有人口管理和服務工作,協助做好衛生防疫管理工作……依托居村組織事務准入管理以及依法履職、依法協助“一辦法兩清單”形成的年度59項市級部門下派居村任務清晰明了,基層干部得以明明白白履職。

把牢事項准入關口,更要從制度上遏制“層層甩鍋”亂象。在市委組織部、市委社會工作部、市委編辦牽頭下,一套基層治理協調機制被建立起來,旨在解決職能部門“責任轉嫁、隻取不予”、橫向銜接“運轉不暢”等問題。此外,定期梳理分析12345市民熱線高頻問題,對加裝電梯等工作中居村“協助”異化為“主責”的情況及時糾偏,對“業委會規范化建設”等職責交叉問題,廓清條塊職責,加強部門協同。

考核不精簡,基層減負難。市委組織部還以優化考核樹起鮮明導向,鞏固去年精簡居村考核成果,加強鄉鎮、居村考核聯動,研究優化鄉鎮考核評價辦法,圍繞指標、頻次、方式等提出8個優化方向,推廣“差異化考核”等基層實踐做法。

用“算力”解放“人力”

“車”的負重輕了,“馬”的步子才會越邁越大。在數字賦能上下功夫,用“算力”解放“人力”,也是為基層減負的重要抓手。

“填報表減少75%,開証明減少80%……”關於打通數據壁壘、提升治理效能,靜安區臨汾路街道社工辦主任苗麗娜現身說法。她介紹,在統一建設的全市基層治理數字化平台(新版“社區雲”)上,街道職能科室與居委會掌握的數據雙向共享,哪個條線需要報表,職能科室可自行查閱,生成電子報表,基本無須居委干部上報。

大家形成共識:需要填的表格少了,數據調取更便捷了,基層方能更加注重實干實效,“跑”出高效能治理加速度。

在數字化背景下,更應有效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上海不少基層干部都有同感,現在“鍵對鍵”的事務性工作少了,與群眾“面對面”的機會更多了。今夏天氣酷熱,為避免高溫引發老人健康問題,崇明區豎新鎮仙橋村的干部們經常上門走訪獨居老人。正是在走訪中,村支書管仕忠得知王阿婆的降壓藥存量告急,便趕緊通知她的兒女買藥救急,“不走到群眾身邊,服務就做不到群眾的心間”。

整合資源解決真問題

減負不僅需要做好減法,更要善做加法。一段時間以來,上海推動房屋管理、綠化市容等區級部門派駐機構全面下沉街鎮,納入基層統一指揮,通過實打實的資源下沉為基層發展注入動力。

在前不久舉行的2024年“美好社區、先鋒行動”啟動儀式暨2023年項目總結交流會上,多名基層干部晒出了各自的“朋友圈”:針對小區建筑垃圾臨時堆放點問題,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藝康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黃雅祥找來街道黨工委領導、皮膚病醫院醫生、華東理工大學教授等朋友“破冰”﹔奉賢區青村鎮青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楊銀花說,銀行、醫院、企業、委辦局、高校都是社區治理的好伙伴……基層治理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多元共治新格局正在形成。

增能,也是一種減負。為更好發揮自治共治作用,市委組織部統籌報到黨員、志願者、能人達人等多元主體,挖掘7500余名“第二書記”、20.1萬余名“第二樓組長”,全覆蓋組建居村“第二梯隊”,創新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議題選擇、利益協調、監督評議機制,形成居民住戶守則、社區合伙人等一批自治共治品牌。

增能還包括提高基層干部和一線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讓他們盡可能少走彎路。去年底,上海出台全國首個基層治理骨干專項教育培訓五年規劃,圍繞“教什麼、怎麼教、誰來教”優化完善培訓體系,以組織部門牽頭的市、區、街鎮“三級統籌”和職能部門培訓“同級備案”等機制為牽引,加大培訓計劃統籌、對象統籌、資源統籌力度,在進一步擴大培訓覆蓋、強化同質等效供給上不斷探索實踐。

此外,上海健全完善居民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三駕馬車”協調運行機制,創新“議事會—住戶委員會—評議會”的新“三駕馬車”協商機制。常態化開展“進百家門、訪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大走訪,鞏固主題教育經驗做法,幫助基層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不斷提高群眾感受度、滿意度。

減負不等於減擔當,而是讓基層干部減掉不合理負擔后輕裝上陣。“以前遇到難題沒精力、沒辦法,現在負擔輕了,我們為民辦實事的勁頭更足了!”有干部感慨。(記者 周程祎)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