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出圈!長寧這個“紫藤廊”,不僅是打卡地……

近日,新涇鎮南洋新都居委會聯合社會組織開展了一場“紫藤廊下見”揭幕儀式暨心樂·親親紫藤兒童自治小組成立活動,集中展示了歷時8個月的活動歷程和項目成果。
今年5月,南洋新都社區引入專業的社會組織力量,開展“紫藤心語”凝心聚力計劃工作。如今,在社區居民、社區團隊和社會組織的努力下,戶外花園“紫藤廊”從一條小小走廊,轉變成了社區的故事角、打卡點,更是家庭式兒童自治小組的發源地、誕生地、根據地。在活動當天,南洋新都社區紫藤花園迎來了眾多熟悉的伙伴。
點亮社區,“小主人”顯擔當
上周六清晨,南洋新都8號樓活動室,大小伙伴們如約而至,一邊熟稔閑談,一邊有序簽到、領取活動物料、落座。
在特邀美術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拿起畫筆,展開想象,將奇妙美麗的童心世界呈現在小巧的風鈴上。繽紛的色彩,靈動的線條,孩子們的創作讓小小的風鈴瞬間變身為藝術品,完成后,他們又把風鈴一個個串連挂在紫藤花下。
被點燃創意激情的孩子們意猶未盡,跟著老師們又轉到室外。在這裡,隨處可見的石頭成為了他們揮洒靈感的“畫布”,一塊塊石頭在他們手中變成花,變成樹,變成星辰……“文明養寵”“團結友愛”“愛護花草”……孩子們不僅流露出豐富的想象力,更展現出了十足的小主人翁意識與責任感。
隨后,小小“音樂家”們為居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室外音樂會。半個多小時,孩子們有序登場,各種樂器表演依次呈現,場上的小人兒認真投入,場下的觀眾們也不吝掌聲,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這段美妙的音樂之行。社區文化,有了孩子們的積極參與,更豐富、更出彩!
凝心聚力,“心”字系社群聯盟共展社區精神
結束了靈感之旅,南洋新都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郁麗燕詳細介紹了“紫藤心語”凝心聚力計劃的工作思路和成果。南洋新都小區是建成二十多年的老商品房小區,作為整個居民區的核心區域,南洋新都小區的居民體量龐大。位於南洋新都小區8、10、12、14號樓前的“紫藤花園” ,曾經是“花園式”社區的亮點,然而隨著歲月流逝,設施老化、廊架上方木質腐蝕嚴重,綠地上的沙池逐漸荒廢。
據介紹,自今年1月啟動申報,經過“四百”大走訪、懇談會、心動問卷、心動提案、心動故事等深入了解,南洋新都居民區著力將紫藤文化廊公益項目打造成為具有南洋新都居民區特色的品牌,堅持黨建引領,堅持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培養居民的主人翁意識,讓居民真正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
當天,“心”字系社群聯盟授牌儀式在熱烈的掌聲中拉開帷幕。居委會為參與自治小組的孩子們發放由鎮團委頒發的獎狀,宣布“心樂·親親紫藤兒童自治小組”成立﹔沉寂多年的“心翰·秋霞閣書畫攝影沙龍”正式重啟,以書畫攝影交流會為契機,重建文化“連心橋”﹔“心聚·樂融南洋自聯體”的紅色業委會議事治理平台依托黨建引領,主動接過基層社區自治的接力棒,因地制宜實現“微治到家”的功能。郁麗燕表示,希望未來社區裡能夠有越來越多的發起人站出來,把“心”字系社群聯盟這塊特色招牌做大做強,團結好群眾的最大公約數,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文化廊,是議事地、故事角,也是打卡地
熱烈的現場迎來活動的壓軸環節:社區文化廊——“紫藤廊下見”揭牌﹔同時,社區文化與自治微展也正式啟動。
居民們走進紫藤廊,參觀紫藤廊架上的展板內容,了解四代書記們接力打造“紫藤園心語社”黨員志願者工作室的努力與堅持。此次美好社會公益創投項目,把宣傳載體搬到室外,可以讓更多的居民朋友知曉“紫藤園心語社”黨員志願者工作室。
徜徉在專屬的自治根據地,看著展板上一代代書記接力傳承的動人故事,以及居民對家園的祝福和寄語,大家由衷地感嘆:“在這裡居住十多年了,第一回這麼清晰地看見我們社區自治道路上的每一個或深或淺的腳印”“真好啊,有了‘心’字系社群聯盟,以后我們再有意見想法,也可以直接找這些團隊成員反映了”……
整個活動在歡聲笑語中落幕。居民們紛紛表示,通過參與此次活動,不僅感受到了社區的溫暖和關懷,也深刻體會到了參與社區治理的樂趣和意義。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