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經濟中心

不出險保費大漲合理嗎?"車險漲價"成熱門話題

2024年08月29日21:10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車險漲價”成近期熱門話題

不出險保費大漲,合理嗎

■之所以覺得漲得多,是因為有些車主之前連續幾年都沒有違章情況,可以有一個系數為0.9的優惠折扣,當發生違章情況后,優惠沒了,系數又上漲到1.1,一來一回就有20%的漲幅

最近,關於車險漲價的話題又火了。上海一位燃油車車主幾年沒出險,今年的保費卻上漲近3000元。

這不是個例,在社交媒體上,能看到很多表示車險價格上漲的帖子——同為燃油車車主的李先生在社交平台上發出了同樣的質疑:“去年沒出險,保費竟從6000元漲到9300元。”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影響商業車險價格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出險與否,還有交通違章情況、車輛本身情況、車輛行駛裡程等。

商業車險的定價邏輯

李先生說,自己在去年有兩個違章,一個是未禮讓行人,一個是變道不打燈。“保險公司認為這屬於危險駕駛,商車險的價格也因此上漲。”

還有一位網友稱:“報價的時候我以為在開玩笑,去年因為不熟悉路,違章扣了11分,報價就漲了2600元。”

類似吐槽有很多,仔細看下來,大多數矛頭都指向“違章帶來的保費上漲”。對此,有兩類觀點也非常明顯。一種覺得漲價不合理,認為違章的錢是車主自己負擔的,又沒有出險,保險公司並未有實際損失,不應該漲保費﹔還有一種理解險企的做法,認為保險公司報價的依據是對車和車主的風險測評,違章多就意味著風險大,漲價也在情理之中。

想要厘清這個問題,首先要理解商業車險是如何定價的。“車險的定價,是對未來駕駛這輛車可能風險的預測和定價。”業內人士表示,商業車險有統一的定價公式,即商業車險簽單保費=基准保費×費率調整系數。其中,基准保費和基准純風險保費相關,費率調整系數=無賠款優待系數×交通違法系數×自主定價系數。

看起來很復雜,一項項拆分來看:基准純風險保費,和車有關。不同品牌、型號的車輛有不同的基礎價格,這個價格由中國精算師協會統一發布,每一至三年進行一次調整。

費率調整系數則有三個相關影響因素,兩個是行業統一規定、險企沒辦法改變。無賠款優待系數(也稱為NCD系數),和保險人連續投保年限以及出險次數相關。簡單來說,出險次數越少,系數越低。另一個交通違法系數,和交通違章情況相關。越遵紀守法,這項系數就越低。這一系數不同地區情況不一樣,就上海地區來說,系數從0.9到1.10不等。還剩最后一個“自主定價系數”,由各保險公司自主設定,這也決定了簽單保費的高低。目前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的浮動范圍為0.5至1.5。

業內人士表示,雖說每家險企有自己的自主定價系數計算模型,不過考慮的風險因素基本相同,包括車主性別、年齡、車型歷史賠付率、車輛行駛裡程、車輛老化情況、維修成本等,同時也和所在地區業務渠道、經營策略相關。不同風險因素的計算權重不同。

所以,違章之所以帶來超出車主預期的價格上漲,是交通違法系數變了,這是險企決定不了的。之所以覺得漲得多,是因為有些車主之前連續幾年都沒有違章情況,可以有一個系數為0.9的優惠折扣,當發生違章情況后,優惠沒了,系數又上漲到1.1,一來一回就有20%的漲幅。

李先生在收到9300元的報價后去詢問了多家險企,得到的報價都差不多,他隻能接受。

新能源車險價格較高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整體車均保費呈現上漲態勢。“其實燃油車車險的價格相對穩定,主要是新能源車車險價格較高。”業內人士說。

商業車險有自己的定價公式,其中險企能決定的是自主定價系數,這點對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來說都一樣。對燃油車來說,長久的發展帶來穩定的駕駛技術和成熟的車后市場,險企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出險風險和賠付成本計算,自主定價系數相對成熟。而新能源車市場還處於百舸爭流的狀態。

新能源車的“三電”——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機控制器,替代了燃油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等裝置。目前新能源車多取消了電池模組,採用一體化壓鑄的制造方式,以降低成本、提升續航。同時為了安全性,新能源車在易於發生事故的地方往往裝有大量的攝像頭和雷達。同樣的條件疊加在車后市場,就帶來了高昂的維修成本。一體化壓鑄使得小面積磕碰就需要整體維修,大量攝像頭和雷達的維修費用不可小覷,品牌個性化的車輛設計也難以統一維修標准,車后市場尚在發展初期。據統計,新能源車案均賠款整體高於燃油車,家用車達到7201元,高出燃油車近600元。

數據顯示,新能源車中佔比最高的家用車出險率高達30%,顯著高於燃油車19%的數據。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謝絢麗表示,從燃油車轉向新能源車的司機,比起一開始就駕駛新能源車的司機,出險率更高,“這說明新能源車和燃油車的駕駛習慣不同,也帶來更大的出險率”。同時,從用戶畫像上看,目前新能源車的用戶偏年輕化,駕駛經驗相對少,風險相對大。

當險企需要承擔的出險風險和賠付成本都較高時,這部分成本也會傳遞到車主端,對應新能源車車險價格相對較高,連帶著整體車均保費呈現上漲態勢。不過,不管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商業車險的定價都有公式和依據,也同樣遵循市場邏輯——車主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保險公司也選擇合適的車主。(記者 劉惠宇)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