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城市·五周年 | 在楊浦,城市空間成為孩子們的“暑期樂園”

2024年08月14日12:30 |
小字號

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作為首提地的楊浦,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生活青春涌動,一起來感受這座越來越“YOUNG”的人民之城……

深度融入城市肌理,兒童友好已經成為人民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鮮亮標簽”。正值暑期,在楊浦,一座座“暑期樂園”讓孩子們學在其中,玩在其中,樂在其中。

時尚秀場,體育與生活“不分彼此”的青春賽場——“有這麼多人圍觀,為你加油,和平時訓練相比,感受還是很不一樣的”,體育引流搭台、商旅融合唱戲的創新探索持續進行,不斷“引燃”城區活力。國家4A級旅游景區,讓“小書生”“小淑女”與歷史文化“撞了個滿懷”——“今天我學到了很多關於古代禮儀的知識,度過了很有意義的一天”﹔家門口的黨群服務站,“裝”入了“小小工程師”的“太空夢”——“今天邊講邊做,這樣知識吸收得更快,印象更深刻”,暑假創新實踐活動持續開展,“15分鐘社區生活圈”童趣盎然……

用優質的供給服務居民群眾,讓城市空間承載更高品質的生活,是楊浦人民城市新實踐的其中一幅新圖景。

時尚秀場,體育與生活“不分彼此”的青春賽場

在巴黎奧運會開幕式上,塞納河畔的一場交互繩表演秀,讓世界領略了跳繩運動的魅力。在千裡之外的楊浦,時尚秀場成了全國青少年各顯“繩”通的最燃賽場。

近日,“奔跑吧·少年”第一屆中國城市青少年跳繩公開賽總決賽在上海國際時尚中心拉開帷幕。500余位選手齊聚,點燃申城運動熱情。賽事分為幼兒組、兒童組、少兒組、少年組、青年組和公開組,包括速度賽、花樣賽、套路賽、大師賽、挑戰賽五大類別11個項目。最終,經過階梯性人才選拔脫穎而出的優勝者,還將參加今年11月舉辦的國際交互繩大獎賽。

作為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楊浦如何將體育賽事活動帶來的“流量”有效轉化為經濟的“增量”,構建體育發展新格局?

前不久,2024年上海市青少年體育精英系列賽擊劍比賽暨上海市青少年擊劍冠軍賽(女子組),同樣在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舉行。比賽期間,分散在商場、秀場的28根擊劍賽道,也是“體商旅聯動”的賽道,眾多市民游客趁著觀賽機會,前來用餐、購物、觀光。“有這麼多人圍觀,為你加油,和平時訓練相比,感受還是很不一樣的。”13歲的楊浦重劍運動員操悟悅說。

體育、商業和旅游交匯融合展現出的巨大潛力,既是創新秀帶的創新力,也是生活秀帶熱騰騰的煙火氣。數據顯示,比賽期間,上海國際時尚中心人流量同比增長8%,營收同比增加4%。

“珠玉在前”,此次青少年跳繩公開賽“緊隨其后”。首站比賽於今年3月啟幕,先后在北京、昆明、衢州、合肥、廣州等11座城市展開分站賽,並在華東、華南、華北地區開設了3站區域決賽,吸引了近萬名青少年參與。多個城市的分站賽,不僅將賽場設置在專業體育場館、戶外運動空間,還創新性地走進寶龍廣場、大寧國際廣場、濱江森林公園等商圈、街區、景區,以賽事為契機,打造了一系列花樣跳繩展演、跳繩文化推廣、親子跳繩互動等活動,讓體育融入城市生活。這些舉措,不僅滿足了青少年出門就能比賽的願望,又以繩為媒,為商圈聚人氣,為景區添活力。

以總決賽舉辦地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為例,這裡是楊浦濱江的核心區域,也是申城市民購物、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時尚秀場搖身一變成為最燃賽場,消費者駐足商圈的同時,也成為體育觀賽者,無形中推廣普及了跳繩運動,真正實現“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進一步促進了體育與商業、文旅的深度融合發展,釋放了消費潛力。

據統計,賽事期間,相關商場累計客流量超70萬人次,商場成交增長額近600萬元。

近年來,跳繩因其簡便易行、花樣繁多、競技性和觀賞性強等特點,在國內外蓬勃發展,群眾基礎不斷擴大。2023年,國際跳繩聯合會(IJRU)向全球發出了“EVERYBODY JUMP”的倡議,並從上海出發,開啟“人人會跳繩”的推廣普及之路。

賽事期間,多位體育行業領袖、權威人士及專家學者齊聚跳繩運動發展交流會,共同探討跳繩行業未來。會上,發布第一屆中國城市青少年跳繩公開賽成果報告,並對第二屆賽事進行推介。據悉,第二屆賽事將進一步煥新升級,一方面擴大賽事覆蓋面,走進更多城市,舉辦更多場次﹔另一方面,在數字科技加持下,賽事將更專業、更智能。

近年來,楊浦聚焦培育“新消費、新場景、新動能”,緊扣“年輕、數字、融合”三個關鍵詞,著力提升消費能級。體育引流搭台、商旅融合唱戲的創新探索持續進行,讓“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時,不斷“引燃”城區活力。

國家4A級旅游景區,讓“小書生”“小淑女”與歷史文化“撞了個滿懷”

在當今“提筆忘字”的互聯網時代,筆墨似乎離市民生活越來越遠。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位於楊浦濱江的筆墨宮坊,由曹素功、周虎臣兩個中華老字號組成,致力於傳承制筆制墨的珍貴技藝,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雙手相交,男子左手在外,右手在內,女子左手在內,右手在外……”古樂墨香中,你做一個禮,我回一個禮,近日,這裡迎來了一群“小書生”“小淑女”,長海路街道暑期未成年人系列活動之“走進筆墨宮坊 探尋漢服文化”活動舉行。

盤頭帶帽,一把算盤在手,是為“數”﹔一柄短弓配長箭,目視千裡,是為“射”……學習了作揖,“君子六藝”生動上演﹔一塊曹素功墨錠,是如何誕生的?一支周虎臣狼毫筆,需要多少材料加工而成?非遺生產制作技藝,令小朋友們連連驚嘆﹔漢服擁有怎樣的歷史背景,怎樣的服飾結構?指導老師娓娓道來……

9歲的鄭夢芸一直對歷史知識、漢服很有興趣,這次活動她仿佛“老鼠跌進了米缸”,“今天我學到了很多關於古代禮儀的知識,度過了很有意義的一天。”鄭夢芸說。

8歲的王睿琦則向記者展示著身上的古風服飾:“我平時就愛穿這樣的古風小裙子,今天才知道,原來小裙子背后有這麼多故事,我還學會了作揖!”

孩子們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在不少陪同前來的家長看來,這趟文化之旅很難得。“平時忙於工作,很少有機會這樣陪伴孩子。孩子一直喜歡漢服,今天的活動讓我和孩子都收獲滿滿,對漢服背后的深厚底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位家長說。

本次活動由長海路街道團工委、長海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長海路街道圖書館攜手文體服務俱樂部、漢之音華夏文化社共同開展。

全面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文體服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長海路街道將在暑假期間持續開展創新實踐活動,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整合優質資源,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學、宜養”的社區環境。

家門口的黨群服務站,“裝”入了“小小工程師”的“太空夢”

孩子們既能在文化地標感受古樂墨香,也可以在家門口的黨群服務站探索太空。

7月,四平路街道環同濟黨群服務創新首站啟用,堪稱“一站全包”——社區動態躍然“屏”上,設立營商服務專區,既提供黨群、政務、生活、文化等全方位服務,也可開展黨員教育、主題黨日、志願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

日前,這裡“裝”入了孩子們的“太空夢”——“四濟space”2024年暑期探索系列第三期活動舉行。

底部為載人飛船,主體為核心艙,兩側拼接兩個實驗艙……活動現場,十幾個孩子忙著將眼前滿桌子的積木組裝成航天空間站模型。今年10歲的沈思睿手上不停,還時不時和身邊的小伙伴展開討論。他告訴記者:“我是模型愛好者,今天算是發揮了特長。很好玩!以前我沒有接觸過這種模型,這是第一次,很復雜,但是很有樂趣。”

“天宮空間站是中國建成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其中,問天實驗艙,主要面向空間生命科學研究,開展了多項實驗,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孩子們做著模型,指導老師黃磊“同步”開展科普。“平時上課都是‘老師講,我聽’的模式,或者就是純粹的手工制作課,但今天是邊講邊做,這樣知識吸收得更快,印象更深刻。”15歲的湯家睿說。

在黃磊看來,邊說邊玩邊學的模式,有助於把孩子們原有的抽象感受具象化。“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很多小朋友對太空有很強的探索欲,但他們的感受比較空泛。比如,我問他們天宮空間站的組成方式,他們都認為是所有組成部分一起發射上去的,但其實它是由實驗艙、核心艙等慢慢組成的,在拼的過程中他們才發現,原來不同的艙要單獨組成之后,再拼接在一起。”黃磊說。

據悉,目前,“四濟space”2024年暑期探索系列活動已經開展了四期。

(來源:上海楊浦)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