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帶著愛心和拼勁,這些長寧人奮戰在千裡之外的雲海高原……

2024年08月01日15:34 |
小字號

在距離長寧將近3000公裡、平均海拔超過4200米的青海省果洛州甘德縣,有一群來自長寧的援(駐)青干部,又在此度過了一年。一年裡,他們為這片高原帶來不少變化,還有許多想說的話……

甘德,藏語意為“吉祥安樂”。7月,甘德的草原上開放著一片片多彩的小花,成群的牛羊在夏季牧場上吃草,潔白的雲朵蓋住了山頂,清新開闊的景象是高原獨有的風景畫。而在這片自然風光的背后,甘德也悄然發生著可喜的變化:2023年,甘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8億元,同比增長2.2%,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長。

在甘德,自2010年開展對口支援以來,超過180個涉及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和交往交流交融活動的援建項目相繼建成,青珍鄉和下藏科鄉寄宿制小學配套用房及教學設備、青珍鄉牦牛養殖基地、縣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和高壓氧中心、上貢麻鄉黨群綜合服務中心、柯曲鎮畜牧產品加工基地等一批強黨建引領、促民族團結、重民生保障的援建項目陸續完工,為推進甘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夯基壘台。

豐碩成果的背后,是每一批援(駐)青干部們和當地干部群眾攜手努力的身影。

2022年7月,長寧區第五批援(駐)青干部沙志斌和陳竑進駐甘德縣工作,楊建新進駐上海市人民政府駐西寧辦事處工作。海拔高、氣壓低造成的嚴寒缺氧,給援(駐)青干部們帶來了身體上的考驗﹔全縣人口稀少,分布零散,其中藏族人口佔比約為98%,走訪溝通也是不小的困難。此外,由於全年結冰期長達282天,援建項目的施工期隻有幾個月,施工的項目既要保速度,更要保質量。

陳竑(左一)下鄉檢查食品安全

對於援建遇到的重重困難,初入高原的干部們或許還會有些手忙腳亂,但經過兩年的鍛煉,他們已顯得從容許多。“我們不光要在工作和生活上融入當地民眾,更要在思想上融入。”陳竑表示。與長寧有著極大差異的甘德,從地理環境到民風民俗,都需要干部們一一適應。“隻有貼近當地民眾的生活,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將工作做通、做順。”沙志斌說。而在楊建新看來,“駐外工作需要與更多州、縣交流、學習,切身地理解、促進民族融合。”

參與援青工作兩年來,干部們對甘德發展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現在,甘德的很多硬件設施都很先進,但真正決定發展的是人。”陳竑告訴記者,“我們希望通過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斷深入,加大人才幫扶的力度,做到授之以魚,也授之以漁。”

甘德縣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和高壓氧中心

2023年年底,新建的甘德縣人民醫院高壓氧中心正式啟動,該中心也是果洛州第一個高標准高壓氧中心。當地群眾長期生活在高原缺氧的環境中,容易患腦梗、心梗、突發性耳聾、肺動脈高壓等缺氧性疾病,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高壓氧中心為果洛州人民群眾高原缺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為甘德縣人民醫院開展高原呼吸專科建設提供技術支撐。據介紹,該中心目前已為400余名患者提供有效治療。

2023年7月,由孫承功、王征、張俊杰、李波、周偉偉等5名來自上海市同仁醫院、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長寧區婦幼保健院的醫師組成的長寧區“組團式”援青醫療隊出征。“硬件+人員”的幫扶,為甘德縣醫療保障提供了堅實的助力。

憶起初來乍到的時刻,隊員們說,“那是三天三夜睡不著覺。”除了上手術台也要吸氧等特殊挑戰外,他們最大的任務是教授當地的醫護工作者。“甘德地區很多醫護人員的工作基礎比較薄弱,流動性也比較強,所以需要我們盡快把先進的醫學知識教給他們。”從心肺復蘇到呼吸機的使用,隊員們手把手地帶著整個科室的醫護人員學習。幫扶團隊採取的帶教模式,系緊了精准幫帶培養的紐帶,使得一大批本地醫生快速成長為醫院的中堅力量。

在甘德特殊的氣候環境下,當地牧民的身體素質與易發疾病相較平原地區有很大不同。“當地的很多孩子都有先天性心臟病。”隊員李波告訴記者,“但是由於群眾對這些疾病缺乏了解,也沒有進行相應的檢查,所以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時的治療。”為了改善這一狀況,“組團式”醫療隊多次走進中小學和幼兒園開展義診,為7000余名兒童完成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確診各類先心病196人。

做好援建工作,不僅需要將長寧經驗帶到甘德,更需要立足甘德本土實際情況,找准發力點。甘德境內盛產冬虫夏草、大黃、貝母等名貴藥用植物。為了盡快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培育優勢產業,甘德縣特色種植產業培育基地(一期)以種植培育貝母藥材和高原有機蔬菜為主,力圖將甘德的自然資源稟賦轉化為特色經濟產業。此外,甘德緊扣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結合上海“春秋包機游”甘德線路,積極推進柯曲鎮德爾文史詩村文旅融合和美鄉村項目,打造集騎馬、射箭、懂藏史、穿藏服、看藏戲、品藏餐、制藏品、購藏物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娛展示體驗場所。

與此同時,融入長寧“一網通辦”工作經驗的甘德縣政務服務中心成功改建,通過打造“綜合服務窗口”等創新舉措,不斷提升牧民群眾“一門式”咨詢辦事的便利性、獲得感和幸福感。“由於人口、地理環境、基礎設施等的客觀因素,我們很難在甘德全面實現‘一網統管’,但可以借鑒應用長寧‘網格化’管理的工作經驗,不斷提高日常政務服務的工作效率。”沙志斌表示。

據了解,2024年伊始,甘德縣的9個上海市級援建項目和7個長寧區級援建項目已計劃啟動,緊扣“果洛甘德所需、上海長寧所能”,圍繞持續促進產業發展和保障民生,強化智力文化教育支援,深入開展兩地交往交流交融活動。截至目前,16個援建項目均已開工實施,項目總體進度已達67%。

在各類援建項目的基礎上,長寧區各類柔性幫扶資源也在持續融入助力援建。自2024年初以來,在長寧區委統戰部、區衛健委、新涇鎮的牽頭協調下,上海市同仁醫院、新視界眼科醫院等專家醫師上高原義診授課、幫扶帶教及開展手術治療,實現了45例病患牧民重獲光明,為1146名高原學生點亮了“微心願”﹔東虹橋文化公司積極推進“在線同步影院”文化浸潤,豐富甘德牧民群眾文娛生活﹔不斷深化“組團式”醫療幫扶形式,引進同仁醫院“長甘心連心、甘德光明行”和“胸痛中心建設”兩個專家人才項目,並先后派出當地20名醫療人員到同仁醫院開展進修和跟崗學習﹔依托長寧教育局、長寧少科站、長寧業余大學等優質教學資源,啟動了長寧—甘德兩地小學生“思政”“科普”等資源共享共用﹔上海九華商業(集體)有限公司在助力消費幫扶基礎上出“智囊”指導“甘德縣牧源公司”規范成立運營。

“甘德是需要我們用心用情做好援建工作的地方,也是需要我們在此奮力拼搏、磨礪自我的地方。”沙志斌說,“從平原來到高原,我們在這裡修煉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磨練戰天斗地的意志和本領,為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的果洛甘德新篇章不懈奮斗。”

“來到果洛甘德一晃已經兩年了,在這兩年裡,我們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在雪域高原克服困難,砥礪奮進,為推動甘德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民生福祉,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陳竑表示,“在后半程的援青工作中,我一定持續發力、履職盡責,為甘德留下一個個好項目。”

“駐外工作事無巨細,皆須盡力而為。”楊建新說,“駐外工作是一次難得的人生歷練,要以更好的作風,更嚴的標准,在工作一線做出成績、增長才干,提升能力本領,交出滿意答卷,做到在青工作不留遺憾,為青海發展貢獻力量。”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援(駐)青干部們堅信,在上海市和長寧區的持續幫扶及關心支持下,在長寧援(駐)青干部人才勠力同心、接續奮斗下,必將持續助力甘德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得更好,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的甘德發展新篇章譜寫得更好。

長寧援青,是一群人的前赴后繼

更是光輝燦爛的一路生花~

(來源:上海長寧)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