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向新黔行︱打造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助力鄉村振興“新引擎”

2024年08月01日10:33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麻江8月1日電 (記者董志雯)7月30日下午3點,當記者隨著“向新黔行區域協調發展”融媒行,走進黔東南州麻江縣宣威鎮甲樹村蔬菜種植基地時,工人們採摘、打包,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

盛夏季節,村民每天在田裡辛勤勞作。人民網記者 董志雯攝

盛夏季節,村民每天在田裡辛勤勞作。人民網記者 董志雯攝

這裡是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直供基地。“基地主要種植絲瓜、辣椒等品種,種植總面積206畝,涉及農戶151戶。”貴州磐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冷子江告訴記者,公司是一家從事農業為主的公司,在麻江發展蔬菜種植產業。

冷子江和村民在基地觀察絲瓜生長情況。人民網記者 董志雯攝

冷子江和村民在基地觀察絲瓜生長情況。人民網記者 董志雯攝

“相較於普通絲瓜,一根白玉絲瓜的價格能夠達到4.2元。”冷子江告訴記者,因為口感好、營養成分高的特點讓白玉絲瓜成為東部地區餐桌上的常客。

依托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契機,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麻江縣對標本土及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需求,大力發展高山冷涼蔬菜,建設高標准蔬菜基地,不斷拓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層次商貿合作往來。

為何黔東南州能在“菜籃子”之爭中脫穎而出?

黔東南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森林覆蓋率高,發展山地特色農業歷史悠久、基礎較好,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來,已經構建起山地特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據介紹,截至今年5月底,全縣蔬菜累計種植面積7.3521萬畝,其中商品蔬菜種植面積4.779萬畝,成功創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蔬菜基地2個。

答案明顯:一方面與區域地理位置和山地環境有關,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政策的機遇。

“經過多年實踐,甲樹村一改曾經土地散亂、資金不足、管護分散、村民無事可做的局面,實現土地資源集中管理、統一產出的提檔升級。”麻江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艾林俊告訴記者,如今的村民紛紛成為“在家門口上班”的受益者,人人都能享受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基地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就業機會。人民網記者 董志雯攝

基地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就業機會。人民網記者 董志雯攝

蔬菜產業正不斷帶動村民增產增收,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引擎”。“以前在家沒事做,蔬菜基地建成以來,我在這裡做做小工。”正在採摘黃瓜的水城村村民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

為了更好的服務企業,助力農業產業發展。麻江縣農技專家主動沉下身子,深入田間地頭與企業一起探討農業技術,“把脈”農業發展。

“我有任何困難、任何技術方面的問題,隨時打電話給政府的工作人員,他們都會隨時隨地來給我解決。”對於麻江縣服務企業的態度和做法,冷子江非常滿意。

冷子江在基地給絲瓜套袋。人民網記者 董志雯攝

冷子江在基地給絲瓜套袋。人民網記者 董志雯攝

“麻江的氣候、雨水太適合種蔬菜了,今年我們公司擴大了種植規模,又在原來的基礎上,引進了燈籠椒、白玉絲瓜、青皮絲瓜等幾個新產品,總共種植了800多畝蔬菜。”在蔬菜種植方面,冷子江胸有成竹、信心十足。

產業要發展,農技是關鍵。除了服務好農業企業之外,麻江縣還在蔬菜基地開展新品種引進展示試驗和微生物菌劑肥料試驗,著力推進新產品引種、肥料試用、病虫害防治、防止土壤板結等技術攻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有了粵港澳大灣區的認定,對我們的產品、對我們的品質更有信心了,以后的發展前景更寬闊。”冷子江信心滿滿地說。

每天下午4點,這輛貨車滿載蔬菜從麻江開往粵港澳大灣區。人民網記者 董志雯攝

每天下午4點,這輛貨車滿載蔬菜從麻江開往粵港澳大灣區。人民網記者 董志雯攝

在各種政策支持下,麻江高山冷涼蔬菜正源源不斷地流向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餐桌。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