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景點行李寄存服務哪些難題待解?實地體驗

申城各大景點和熱門旅游街區迎來客流高峰,記者實地體驗——
游客行李寄存服務:哪些難題待解?
暑期,申城各大景點和熱門旅游街區迎來客流高峰,拖著行李箱的游客隨處可見。上海的寄存設施能否滿足需求?寄存服務的提供者和游客分別會遇到怎樣的難題?近日,記者連續走訪申城多個景點、街區及商圈,實地體驗部分點位的行李寄存服務。
景點寄存:
方便游客,但空間有限
上午10時半,東方明珠塔8號入口處,來自浙江義烏的金女士讓同行的3個孩子先通過安檢,隨后和另一位媽媽一起,將兩個大行李箱和幾個隨身包搬上安檢傳輸帶。
拖著行李進入塔前廣場時,金女士從工作人員處得知東方明珠塔可為購票游客提供免費行李寄存,不由得喜出望外。原來,這是金女士和同伴來上海旅游的第三天,准備游覽完東方明珠塔后直接去火車站坐高鐵回家。“我們早餐后就退了酒店房間。逛完景點再回酒店取行李不方便,就直接帶出來了。”金女士說,行李箱雖然不太重,但天氣熱,一直拖著箱子游覽還是有些費力。
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金女士等人帶著行李通過了二次安檢,抵達塔內寫著“寄包服務”的寄存間,安頓好了多件行李。由於這裡不接受開口包寄存,金女士將手提袋內的一些物品歸並到背包裡后一起寄存。
此時已近上午11時,明珠塔內正對櫃台一面的寄存架已托管了數十件行李,多為行李箱和背包。由於寄存架的分格尺寸有限,一些體積較大的行李箱被直接堆在架子旁。半小時不到,已陸續有六七撥游客來寄存行李,有人提前從社交平台上得知這裡提供寄存服務,購票后直奔寄存間﹔有人登塔前偶然發現了寄存間,連忙卸下身上的背包。據介紹,目前明珠塔內的寄存間可同時托管近百件行李,且安裝有完備的監控設施,但仍建議現金、証件、貴重物品等由游客自行保管。
在與游客的攀談中記者了解到,這些帶著大件行李出行的游客大多剛剛抵達上海或即將離滬。由於陸家嘴區域多個知名景點離地鐵站僅百余米距離,從這裡去機場和火車站都很方便,因此帶行李的游客相對較多。
同樣地處陸家嘴,海洋水族館的行李寄存處就在入口旁。這裡的寄存空間僅十多平方米,大大小小十來隻行李箱、兩三輛折疊童車和幾個背包,已將寄存空間佔去大半。寄存處張貼的“行李寄存須知”顯示,此處隻寄存購票游客的大件箱包行李,敞口包、危險品、易碎品、食品、寵物等謝絕寄存,同時建議游客貴重物品隨身攜帶,寄存時間與場館營業時間同步等。
除了可接收大件行李寄存的人工寄存處,幾十米開外的海洋水族館大廳休息區還安裝了64個自助存包櫃,用於寄存隨身包等行李。櫃體上的說明顯示,為了避免櫃體被無效佔用,需要通過微信掃碼支付押金后寄存,取包時再退回押金,相當於免費寄存。
自助存包手續是否繁瑣?記者試了試。掃碼並關注相關微信公眾號選擇“存物”,手機上跳出“小櫃可用9個、中櫃可用3個”字樣,可根據需要選中櫃或小櫃,位置由系統自動分配。輸入手機號並驗証,微信支付10元押金,屏幕上顯示下單成功,系統分配的櫃門彈開后即可放入寄存物。整個下單寄存過程需完成11個步驟,耗時約1分多鐘。隨后,記者又嘗試退還押金、取包,手機上兩三個步驟即可操作完成。從現場情況看,使用這一自助存包設備的多為中青年人,年長者仍更傾向於入口處的人工寄存服務。
商店寄存:
“手勢”不一,收費不同
除了景點,上海一些熱門街區和商圈同樣提供行李寄存服務。每到節假日就人山人海的武康大樓附近,有不少街邊小店可寄存行李,且多家小店已與在線寄存平台展開合作。
從地鐵10號線交通大學站出來,沿著淮海中路步行至武康大樓的千余米距離內,推出行李寄存服務的街邊小店有十多家,多為房產中介或服裝店,門口貼著“行李可寄存”字樣。拖著一個20英寸的登機箱,記者以游客身份接連咨詢了兩家房產中介和三家服裝店寄存如何收費,五家小店報出的價格一致:寄存“一口價”20元,最晚取件時間從當日19時至21時不等。
在一家名為“芮衣坊”的服裝店,一名進店游客詢問:“行李箱裡有電腦,也可以寄存嗎?”店員回答:“不要緊,箱子你可以鎖起來。”得知游客的箱子不帶鎖,店員補充說:“你看我們這裡存了這麼多行李呢,還裝了監控,我們不會動你的東西的。”另一家名為“聖盛洋服”的服裝店的衣架旁,放著三個寄存的行李箱和一個黑色背包,行李箱的拉杆上挂著藍色吊牌,小店內側的寫字台旁也挂著一堆藍色吊牌。店主解釋說,這些吊牌由易小存、鯨圖、行李記等在線寄存平台提供,平台導流過來的客人都可以來店裡寄存行李。如果游客直接在店裡下單寄存,20元一件的寄存價還可以“砍價”至15元。
比起收費寄存點,免費的行李寄存資源更為緊俏。因為交通便利且免費,還有部分寄存點可存放大件行李,靜安嘉裡中心的寄存點已成為社交平台上最熱門的上海“網紅”寄存點之一。
周日15時許,記者抵達靜安嘉裡中心商場南區地下一樓的寄存櫃前,36個寄存櫃隻剩下一個小櫃可用,其余櫃子全滿。寄存櫃上寫著的“操作方法”顯示,這裡已被佔用的櫃體上有電子鎖指示燈閃爍。從一大片亮度有限的電子鎖指示燈中找到唯一的空櫃,頗費了一番眼力。打開空櫃,放入物品后輸入密碼並按下“#”號,櫃門即自動鎖上,取物時再輸入密碼開櫃,存取步驟相對簡單。
這處寄存櫃就在洗手間通道旁,來來往往的人不少。記者停留的40多分鐘內,前后有五六批市民游客來寄存櫃旁查看或存取物品,大件行李、背包、小型購物袋都有,可存放行李箱的大櫃尤其受歡迎。來自江西的吳女士是寄存者之一,當天她的行程也堪稱“特種兵”:上午乘高鐵抵達上海,直奔嘉裡中心寄存行李箱,再乘地鐵帶孩子去迪士尼游玩。15時半,吳女士和孩子已逛完迪士尼,回到商場取出行李箱,下一站准備趕火車回江西。
吳女士取出行李箱后不久,三名年輕女生拖著行李箱來到寄存櫃前,“接手”了剛剛空出來的一隻大櫃。三人中的黃姓女生告訴記者,她們是在臨港讀書的大學生,准備晚上出發去南京旅游。距離高鐵出發時間還有好幾個小時,她們就先來寄存行李箱,在商場吃吃逛逛一番后再去火車站。
商場工作人員介紹說,拎著行李箱來這裡寄存的外地游客不少,也有本地居民在商場購物后,將大大小小的購物袋和商品寄存起來。
多方關注:
建議擴容點位,規范服務
市民游客寄存行李的需求究竟有多大?為何拖著行李箱的游客看起來隻增不減?旅游行業人士認為,高鐵線路發達和近年來City Walk的流行,令拖著行李箱來上海的游客有所增加,在上海看展、賞劇也是他們的主打項目。對這些游客來說,行李箱不能少,入住酒店卻並非必需。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總經理郭一峰告訴記者,攜帶行李來明珠塔的游客比例低於10%,寄存的壓力主要出現在節假日和暑期出游旺季。“我們通常在暑期旺季和國定節假日在塔前廣場臨時增設行李寄存點,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春秋旅游副總經理周衛紅認為,順應旅游趨勢的變化,為海內外游客提供必要的行李寄存空間,是體現上海精細化服務的一個方面。為此,春秋旅游自今年4月中旬起,在其靠近九江路的西藏中路門店為游客提供免費寄存服務,目前已接待了來自全國多地的游客寄存。
從記者實地探訪的情況看,上海部分景點、街區和商圈的行李寄存仍面臨不少挑戰。如部分寄存點受制於物理空間“先天不足”,位置較為隱蔽,游客如果不提前做功課,很難找到寄存點﹔有些寄存點對無障礙通道的指示不夠明確,不知情的游客不得不拖著行李爬上近三十級台階才能抵達寄存點。出游旺季時寄存空間不足,也是不少景點和商圈面臨的共同問題。
此外,面對究竟哪些行李可寄存,價格如何規范,寄存過程中出現逾期不取、物損或遺失問題怎麼辦等問題,不同寄存主體的規定和實操“手勢”不一,對寄存點和游客來說都存在一定風險。
上海海洋水族館營運總監鄧俊峰坦言,景點為購票游客提供免費行李寄存,主要是為了方便游客入場參觀,但有些游客選擇結束全天行程后再來館裡取行李,擠佔了后續游客的寄存空間﹔有些游客來取行李的時間太晚,場館已經結束營業,保安人員需要專門為他們開門取行李。“甚至有游客離開上海后給我們打電話,讓館方將寄存的行李取出后快遞給他,增加了我們的工作量。”
而在一些街邊小店,游客們寄放的行李箱和背包見縫插針地散落在店內各處,敞口包也可寄存。不同小店取回行李的方式也不一樣,有的要求寄存者對自己的行李拍照,憑照片領取寄存物品,有的對游客發放吊牌作為取物憑証。至於貴重物品是否可寄存,各家說法也不一樣,存在一定隨意性。記者了解到,部分與街邊小店合作的在線寄存平台提供的最高物損賠償金額為500元,顯然無法涵蓋電腦等貴重物品損失,而平台及小店對此的風險提示則十分有限。
目前,上海相關各方已經注意到游客在這方面的需求,在對行李寄存點不斷擴容的同時也推出了相應規范,鼓勵和支持行李寄存服務向標准化、專業化、連鎖化方向發展,從而進一步提升游客體驗。
早在今年6月中旬,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已在“樂游上海”官微發布面向游客提供行李寄存服務的232家上海文旅場所全名單,涵蓋A級景區、美術館、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等類型,其中57家文旅場所的行李寄存服務為新增。近日,上海地鐵也宣布自7月中下旬開始,計劃在南京東路、豫園、人民廣場、陝西南路、虹橋機場T2航站樓和上海火車站等十多個站點開展試點,為乘客提供行李寄存服務。來自商務主管部門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商業領域可提供行李寄存服務的點位395個,7月底預計達到500個。
針對行李寄存中有待規范和解決的問題,由上海市商聯會制定的《上海市商業領域行李寄存建設指南和服務規范(試行)》也已出台。據悉,《規范》適用於上海重點商圈、商街等場所區域內和周邊,以及主要文旅場所、體育賽場、交通站點等場所周邊商業網點提供的行李寄存服務,將對全市范圍內的行李寄存點起到進一步的規范作用,力爭為海內外游客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行李寄存服務。(記者 李寶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