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柏林愛樂樂團在上海駐演10天 雙向奔赴樂壇佳話

2024年06月25日14:16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近10天,4場音樂會、7場室內樂及多樣藝術教育活動

柏林愛樂上海駐演 雙向奔赴樂壇佳話

■柏林愛樂4場交響音樂會的6000多張票,創造了5分鐘售罄的紀錄。超過40%的購票觀眾來自境外及全國其他21個省區市,將有不少觀眾打著“飛的”來聽音樂會

■希望柏林愛樂的駐演可以推動上海成為全世界名家名團一定要來的“碼頭”,也能激發中國交響樂團奮起直追,帶動整個藝術生態,讓上海成為藝術的“源頭”

“地表最強樂團”柏林愛樂終於來了。

它擁有142年歷史,見証過兩次世界大戰以及柏林牆的倒塌﹔在世界各國交響樂團排名裡,它穩坐頭把交椅,很少跌到第二﹔改革開放以來,它六次訪華,影響了一代代中國音樂家和古典樂迷﹔在北京市朝陽區,甚至有一個小區以“柏林愛樂”命名……

昨起至7月2日,藝術總監基裡爾·別特連科帶領柏林愛樂參加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特別項目“柏林愛樂在上海”,這是柏林愛樂首次中國駐演。

兩個月前,柏林愛樂4場交響音樂會的6000多張票,創造了5分鐘售罄的紀錄。超過40%的購票觀眾來自境外及全國其他21個省區市,將打“飛的”來聽音樂會,証明了這支“天團”的影響力。4場曲目不同的交響樂、7場室內樂以及遍及校園、社區的藝術教育活動,從演出場次、足跡范圍、覆蓋人群方面,都有極大突破,足見上海這座城市對柏林愛樂的吸引力。

究竟是什麼造就了柏林愛樂?柏林愛樂的上海駐演,能給這座城市帶來什麼?

最興奮的是上海樂迷

昨天中午11時50分,柏林愛樂近140位樂手和工作人員乘坐包機,經11個半小時抵達上海浦東機場。沒有片刻休息,柏林愛樂基金會總經理安德萊雅·齊茨施曼趕往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

“我和團員們一樣,迫不及待開始這場上海之旅。”齊茨施曼笑著說,“這是樂團自1979年以來第六次來華、第四次來滬。上海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國際大都市,這裡有開放、熱情、充滿好奇心的人們。古典音樂在上海擁有肥沃的土壤,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希望‘柏林愛樂在上海’的11場演出及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能給上海的觀眾和市民帶來驚喜。”

“這將成為一次‘雙向奔赴’的樂壇佳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總裁李明把“柏林愛樂在上海”駐演比喻成一次“深度約會”,“上海日益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為古典樂在中國的扎根生長、枝繁葉茂,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以柏林愛樂為代表的世界名團紛至沓來,又為這座愛樂之城播撒下更多藝術的種子。這一次,從資深樂迷到普通市民,專業樂手到小小琴童,都可以與柏林愛樂的藝術家來一場邂逅”。

柏林愛樂抵滬,最興奮的是上海樂迷,可以在家門口聽見柏林愛樂之聲。今年年初,上海樂迷君石曾在柏林愛樂音樂廳和維也納金色大廳接連聽了兩場柏林愛樂音樂會,均由基裡爾·別特連科執棒。

“從小聽柏林愛樂唱片,第一次在現場聽,有一種‘朝聖’的感覺,不愧是‘地表最強樂團’,技術無可挑剔。每位樂手個人能力都是頂尖的,但在樂團裡又能相互聆聽、默契配合,帶來對作品精准的呈現。”君石說。

許多人都對柏林愛樂這位神秘、低調的首席指揮及藝術總監基裡爾·別特連科充滿好奇。維也納演出結束后,君石曾與基裡爾·別特連科打過照面。“別特連科一個人拎著拉杆箱走出來,低著頭,微笑著,講話非常輕,個性不張揚,但他非常擅長駕馭復雜、戲劇性強的作品。在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的幾年,他指揮了多部重量級當代歌劇的首演,來柏林愛樂之后,樂團現當代作品的比重越來越高。”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副總裁楊佳露透露,為了“柏林愛樂在上海”的完美呈現,從談判到落地,再到細節保障,藝術節團隊“超長待機”。由於目前尚無上海柏林兩地直飛航線,最終包機往返,讓樂手們直達上海,以最佳狀態面對觀眾,同時也解決了樂器運輸的問題。“希望‘柏林愛樂在上海’可以拉動文旅消費,讓文化藝術成為城市的‘流量入口’,助力上海打造中國入境旅游第一站。”

柏林愛樂此次來滬駐演,還能給上海帶來什麼?君石認為:“至少,現在大家都在討論‘柏林愛樂’,這就是一件好事。這不僅僅是一場演出,也成為一個文化事件。希望柏林愛樂的駐演可以推動上海成為全世界名家名團一定要來的‘碼頭’,也能激發中國交響樂團奮起直追,不斷提升實力,與世界名團媲美,帶動整個藝術生態,讓上海成為藝術的‘源頭’。”

首次中國駐演獻給上海

1979年10月,指揮大師卡拉揚率柏林愛樂樂團訪華,在北京一連帶來三場音樂會,在中國掀起西方交響樂的旋風,推動改革開放后中外音樂的交流,深深影響了一代中國音樂家和古典樂迷。

演出在北京體育館演出,現場有5000多名觀眾,時任上海交響樂團常任指揮的曹鵬就坐在觀眾席中。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卡拉揚在指揮台上“站如鐘”,從樂章初始到尾聲,紋絲未動。上海交響樂團團長黃貽鈞也坐在體育館后座:“遙感卡拉揚出神入化的形象,並對其高超的指揮藝術嘆為觀止”。

兩年后,黃貽鈞飛赴柏林,成為首位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的中國指揮家。他當時使用的指揮棒,如今就“躺”在寶慶路3號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的展櫃裡。

當時,黃貽鈞指揮柏林愛樂一連演出三場音樂會,除了西方經典,還演繹了中國作曲家吳祖強的琵琶協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演出后,當地媒體評論:“他身材高大,精力充沛,以穩健的指揮技巧和果敢的動作,展現出一位真正音樂家的氣概。”

2005年11月,柏林愛樂樂團第一次來滬。當時,正式運營僅4個月的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以1200萬元的“天價”,把柏林愛樂請到上海。最高票價4000元,沒能阻攔樂迷的熱情,演出一票難求,成為當年“上海十大文化新聞”之一。

時任音樂總監西蒙·拉特說:“觀眾的教養讓人贊嘆,不難看出他們對古典樂的熱情,這樣專注而安靜的聽眾,在任何地方都難找。”

2011年,柏林愛樂第二次來滬,在上海大劇院僅演出一場交響樂,門票更加緊俏。藝術節在南京東路世紀廣場大屏幕同步直播演出現場,沒搶到票的樂迷可以免費觀看。演出結束后,西蒙·拉特帶領部分樂手前往世紀廣場和樂迷見面。

2017年,柏林愛樂第三次來滬,回到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考慮到各年齡層觀眾的購票習慣,東藝特意按時段分檔,線上線下售票。為搶票,來得最早的樂迷需等待兩個通宵,東藝特別開放了330座的演奏廳,供通宵排隊的樂迷休息。

這次,柏林愛樂第四次來滬,把在中國的首次駐演獻給上海,整個行程和曲目為上海“深度定制”。從貝多芬到瓦格納、勃拉姆斯、施特勞斯、拉威爾再到穆索爾斯基、普羅科菲耶夫,在“柏林愛樂在上海”曲目單中,涵蓋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曲目以及俄羅斯音樂。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首場交響音樂會上,基裡爾·別特連科將世界聞名的大型露天音樂會柏林森林音樂會曲目“平移”至上海,讓樂迷身處上海就能享受柏林森林音樂會同款音樂盛宴。

今年是理查·施特勞斯誕辰160周年,為致敬這位偉大的作曲家,這次將特別呈現其創作巔峰期作品《英雄生涯》。1959年,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為DG唱片錄制的第一張立體聲唱片,就是理查·施特勞斯的《英雄生涯》。

“這一次,你會看到一個更年輕的柏林愛樂。”柏林愛樂大提琴副首席奧拉夫·曼寧格告訴記者,“柏林愛樂近幾年完成了代際更替,很多青年才俊涌現,樂團許多樂手是第一次或第二次來到上海。20年前來上海的時候,上海還沒有這麼多古典樂迷。但過去20年,中國古典音樂市場增長非常快,涌現了許多熱愛並懂行的樂迷。有他們坐在台下,我們會演得更起勁!”

兩位中國籍演奏家加入

奧拉夫·曼寧格所謂的青年才俊中,包含柏林愛樂歷史上首位中國籍演奏家,今年30歲的中提琴演奏家梅第揚。

2020年10月1日,梅第揚正式赴任柏林愛樂樂團中提琴首席,此前,這個職位曾空缺三年。指揮家余隆這樣形容:“這不亞於中國出了一個世界級球星,加入頂級俱樂部。”

梅第揚向記者回憶起加入柏林愛樂經歷的四輪嚴苛的考核,每一輪都要求全團100多位成員投票。柏林愛樂有專門的投票機器,投票過程非常嚴謹。第四輪考核完成后,100多位演奏家還進行了一次閉門討論。

“去之前難免有些緊張,因為他們的篩選流程跟其他樂團很不一樣。而且,在場的每位樂手都是獨奏家,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藝術見解。”每輪考核完成后,梅第揚都能聽到全場演奏家為他鼓掌。而一般來說,在這種嚴肅的面試場合,是不會出現掌聲的。“他們的掌聲讓我感到一種尊重。”

柏林愛樂巴洛克獨奏家合奏團創始人、小提琴家賴馬爾·奧爾洛夫斯基對這位中國同事贊賞有加:“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藝術家,也是一個非常善良、友好的人,我們很高興他加入柏林愛樂大家庭。”

在梅第揚看來,柏林愛樂的單兵素質絕對是極強的,甚至是最強的,有很多明星樂手,無論作為樂團成員還是獨奏家,都有非常成功的職業生涯。“當我們坐在一起的時候,每個人都在弱化自己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會去襯托其他人,讓這個樂團變得更優秀,我認為,這也是樂團這麼多年成功的一個必要因素。”

在梅第揚之后,去年11月又傳來好消息:中國圓號演奏家曾韻也順利闖關,成為第二位敲開天團大門的中國演奏家。曾韻回憶,雖然一路走來參加過許多比賽和入團考試,以為自己不會緊張。但走進柏林愛樂的考場,看著台下上百位評委,整個人控制不住地發抖。曾韻稱,自己已做好重新上學的准備。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肖斯塔科維奇《第四交響曲》有大管獨奏,排練三次,演出三次,大管首席每一遍吹得都不一樣,但每一遍都好聽。“世界太浩瀚,怎麼學都學不夠。”

在上海觸達3萬人次受眾

柏林愛樂在滬期間,演奏家將走進上海的大街小巷,帶來“多元化、高密度、高水准”的藝術教育活動,涵蓋公開彩排、大師班、藝術講座、彩排探班等多種形式,將高質量文化藝術送到市民身邊。

樂團將走進復旦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浦東筑橋實驗小學等,為師生帶去一堂堂關於古典樂的“興趣課”﹔樂團多個聲部的演奏家將赴上海愛樂樂團開設大師課,與職業樂手開啟多場專業對話﹔樂團還將向青少年藝術團開放在上海大劇院的彩排……根據初步計算,“柏林愛樂在上海”將觸達各類受眾近3萬人次。

“近十天的旅程,濃縮了整個柏林愛樂的精華,你可以通過4場音樂會、7場室內樂,以及多樣的藝術教育活動,全面、立體地了解柏林愛樂。我們也可以在這場旅程中,更深入、沉浸式地了解上海。”柏林愛樂樂團首席諾阿·本尼迪-巴格萊說。

巴格萊的妻子是中國人,他上一次來滬是去年秋天。“我非常喜歡上海,這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國際大都市,歷史與現實、新與舊在此交會。我的同事們都希望我能成為他們的向導,好好探索這座城市。”

巴格萊還極力推薦柏林愛樂在滬的多場室內樂音樂會。在他看來,頂尖樂團的形成,同樂團成員的室內樂演出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柏林愛樂樂團歷史最悠久的室內樂組合“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成立50多年來,“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不斷超越,把大提琴的地位推展至一個自給自足的完美樂器境界。2017年,“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在“德國回聲音樂大獎”獲“年度最佳跨界專輯”。

此次“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既有法國香頌女歌手艾迪絲·皮雅芙的《玫瑰人生》,也有小李子的電影《貓鼠游戲》主題曲《Catch Me If You Can》,還有阿根廷作曲家皮亞佐拉充滿南美風情的探戈音樂,雅俗共賞。

昨天,來自上海市盲童學校的兩位學生——18歲的陳哲宇和10歲的王一寧還收到柏林愛樂樂團總經理安德萊雅·齊茨施曼和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賁敏送出的“音樂遇見光明”特制演出票。王一寧舉起手中的演出票,笑著說:“我非常喜歡音樂,聽說柏林愛樂是全世界最好的樂團,能去現場聽一次,真是太好了。”(記者 吳桐)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