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東館6月26日重啟 25日12時起開啟線上預約

上海博物館介紹,經過一個多月的施工、布展,東館新增了10個展廳及互動體驗空間,開放面積將達到展陳空間的80%左右,日接待限額也將提升至每天2萬人次。上博東館將於本周三(6月26日)起重新向公眾開放,參觀者6月25日12時起可在“上海博物館參觀預約”小程序上進行預約。
與2月2日東館第一步開放時有所不同,6月26日起,已預約的散客觀眾請從東門(丁香路一側)B1下沉式廣場入館,團隊觀眾、推童車或使用輪椅的觀眾從北門(世紀大道一側)入館。
上博東館按照“三部曲”開放計劃:本月底將開放陶瓷館、璽印篆刻館、玉器館、貨幣館四個“中國古代藝術通史系列”常設展廳,加上已開放的青銅館、雕塑館,上海博物館八部“中國古代藝術史教科書”中的六部已經揭開神秘面紗。同時,聚焦城市文脈探源和對外文化交流主題,新推出兩個專題展廳,分別是考古館“考古上海”展和陶瓷專題館“China·世界:陶瓷與中外交流”展。另外,全新打造了古代文明探索宮、數字館“山水江南”展、文物保護修復體驗館、文創旗艦空間等四個互動體驗空間,將為觀眾提供更加精彩紛呈的文旅新體驗。
為迎接暑假大客流的到來,上博東館后續將推出精彩的特展和專題館。7月3日起將舉辦“千年萬念:陳世英半世紀珠寶藝術”展﹔7月底前將開放“江南造物”專題館以及8月將在第二特展廳舉辦“寶塔乾坤:圓應塔遺珍展”等。
四個“中國古代藝術通史”
常設展廳驚艷亮相
陶瓷館:中國古代陶瓷展
陶瓷館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3層,面積近1800平方米。展覽在人民廣場陶瓷館原有體系框架的基礎上,遴選出558件/組具有代表性的館藏精品,其中近50%的展品為首次亮相,展品總數增加了近百件。展覽按時間順序分為七大版塊,多維度、多角度地呈現了中國古代陶瓷從誕生、發展到繁榮的全過程。它不僅是一部物質文明的編年史,更是一條精神文化的“歷史長河”,堪稱一部中國古代陶瓷的“通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的陶瓷館在展廳最后增加了一個創新展項,設立了觸摸文物標本互動區。經過專業評估和特殊保護處理,在確保安全和完善相關舉措的前提下,允許觀眾觸摸一件清代康熙時期釉下彩青花瓷瓶,開創了國內同類展覽的先河。這一突破傳統展示模式的做法,使文物擺脫了展櫃玻璃的隔閡,鼓勵參觀者以敬畏之心用手感知古陶瓷實體,更加深切地領會文物的質地和工藝細節,更加深入理解和欣賞其歷史與文化價值,從而獲得前所未有的多感官體驗,進一步拉近了公眾與歷史文化遺產的距離。同時,在展品旁配有盲文說明牌,為視覺障礙人群提供難得的特殊體驗服務。
貨幣館:中國歷代貨幣展
貨幣館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3層,面積近1000平方米。展覽在繼承前人收藏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立足於人民廣場館原貨幣館經典展陳,進行第五次陳列改建。貨幣館展示館藏錢幣6000余件,總量為原展陳的近兩倍,是上博東館展示文物數量最多的常設展廳。此次改陳提升還體現在展陳內容擴展、展品種類和數量擴充、展陳效果升級等多個方面,通過品類豐富、自成體系的館藏錢幣,全面反映社會經濟的發展與變遷,呈現出一部完整的中國貨幣史和金融發展史。
在保持原有通史陳列中的絕大多數展品繼續展出的同時,新增了民國時期貨幣和革命根據地貨幣兩部分內容,增加了兩百多件紙幣文物,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初期軍用票、民國初期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兌換券,各省和地方金融機構發行的珍貴紙幣,以及大革命和二次革命時期的珍稀票券等。這些新增紙幣藏品為上海博物館首次在常設展中展出。
玉器館:中國古代玉器展
玉器館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2層,面積800多平方米。展覽以中國古代玉器通史為框架,在原人民廣場館常設展陳的基礎上,展出自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近350件(組)館藏玉器,並新增綠鬆石、瑪瑙、翡翠等品類,完善觀眾對古代玉器用材的認知。展覽挑選近80件重點展品進行詳細說明,40件重點展品配有拓展性的數字導覽,輔以線圖、拓片、使用復原圖或動畫,以及同期其他門類的相關藝術品等。通過多角度講述,以“輕”學術形式落地,極大地豐富了展覽內容,力求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文物知識需求,幫助觀眾深入理解中國古代玉器的發展歷程、功能演化和歷史文化價值。
玉器館整體設計溫潤典雅,展廳空間設計採用回字形中區布局,實現張弛有度的節奏。細節設計提煉玉器的造型、紋飾、質感、色彩等元素符號,通過照明層次設置、“玉”字牆裝置點綴、櫃型變化等,全方位提升展示效果和品質。其中,展廳中心櫃採用微型聚光燈側面補光的方式,對展品紋飾進行提亮,是本次展陳照明的一大創新。另外,在展廳入口處,放置了一塊重達158斤、未經人工雕琢的新疆和田玉籽料供觀眾觸摸,感受大自然“天地精華”之美。
璽印篆刻館:中國歷代璽印篆刻展
璽印篆刻館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2層,面積600多平方米。1996年開放的上海博物館中國歷代印章館是海內外第一個中國印章專題陳列館,其展陳邏輯與陳列方式的科學性和學術性一直是印章陳列的典范。基於印學研究的持續推進,中國歷代印章館更名為“中國歷代璽印篆刻館”,並將在東館全新亮相。
璽印篆刻館共展出精品文物573件,較之前增加近百件,新品約佔35%。新陳列中,首次將中國印章的發生與發展置於世界古代文明印章主要起源體系的大背景下,設立“印章的主要起源體系”專題。以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及黃河流域的早期印章為序章,開啟中國歷代璽印篆刻通史陳列。
新陳列的主體劃分為“中國璽印”和“中國篆刻”兩個通史板塊。璽印和篆刻雖然在歷史上具有聯系並在形態上相互承接,但其性質並不相同。璽印以憑信為主要功能,篆刻本質上是一種以璽印為物質外殼的藝術創作樣式。因而,璽印篆刻館所呈現的是兩個和而不同、相對獨立的通史陳列。
兩大專題展廳煥新登場
考古館:“考古上海”展
考古館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4層,面積1000平方米。“考古上海”主題展立足考古視角,運用考古語言,從“何為考古”的角度出發,梳理出“何以上海”6000多年的城市文脈。展覽分為“文明之光”“江海通津”“海上繁華”三個版塊,通過2000余件/組文物的組合,分別描繪上海歷史中史前時期的“古國”、唐宋時期的“古港”和明清時期的“古城”三個高峰階段,構成了一部濃縮的“上海簡史”。
首先,“古國”部分,以良渚文化階段為代表,展示上海史前文明發展的面貌﹔其次,“古港”部分,以唐宋元時期上海作為重要港口,展示其經濟發展﹔最后,“古城”部分,以明清時期上海市鎮發展、文化繁榮的景象,展示上海的發展。從“古國”到“古港”再到“古城”,這一陳列主題既展現了時間上的縱向發展關系,也展現了空間上上海自西向東的發展過程,更展示了上海逐漸成為國際性大都市的歷程。
陶瓷專題館:
“China·世界:陶瓷與中外交流”展
陶瓷專題館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3層,面積600多平方米。該展覽是上海博物館全新策劃推出的常設專題陳列,旨在書寫一部濃縮的貿易陶瓷史教科書,同時也是海內外首個以陶瓷為媒介,展現隋唐至明清時期中外經濟、政治、文化交流多維面貌的通史陳列。展覽精選353件/組展品,其中近半數首次公開展出,全面展示隋唐、宋元至明清時期中國貿易陶瓷的歷史變遷,幾乎是代表性品種的一次完整呈現。
展覽系統展示了外銷瓷品類的基本特征,從代表性品種到港口變遷、運輸航線、貿易范圍,再到中外窯業的互動,涵蓋了貿易陶瓷的核心問題和前沿研究。展覽不僅提供了一部生動而全面的貿易陶瓷史教科書,還巧妙地隱藏了一些瓷器鑒定的小彩蛋,為觀眾提供了更豐富的觀展體驗。
通過展示歷史上的貿易陶瓷,本展不僅呈現了物質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還深入探討了陶瓷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角色和影響,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中外貿易歷史的窗口。
四個互動體驗空間精彩呈現
古代文明探索宮
古代文明探索宮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3層和4層,總面積1900多平方米。探索宮是上海博物館傾心打造的“展教結合”型探索空間,這個空間以探索式、沉浸式和互動式體驗為特色,旨在激發6-18歲青少年兒童及親子家庭對中華文明的熱愛。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探索之旅中,青少年觀眾將扮演“小小考古學家”“小小修復師”“小小研究員”“小小策展人”“小小創意家”或是“小小講解員”的角色,近距離接觸和深度了解博物館相關工作,從而進行文明探源,感受造物有情,涵養精神家園。
探索宮立足館藏特色,對文物進行創新演繹。如在“水下考古”區域,給青少年特別設計了“長江口二號”古船出水古瓷標本觸摸項目。活動內容設計不同於通史陳列,側重博物館職業體驗,讓小觀眾在體驗中感悟中華文明、弘揚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陳內容可持續更新,如“迷你展覽”體驗項目將會不定期更換布展主題,“田野考古”體驗項目將會有不同時代的考古發掘,如新石器時代、商至漢代等,“古人雅集”體驗項目將會圍繞“文人雅集”主題設計策劃相關的劇本研學活動。
數字館:“山水江南”數字展
數字館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2層,面積近500平方米。數字館是上海博物館東館全新打造的體驗空間,此次推出的“山水江南”數字展是中國古代藝術臻品系列數字展等首展,后續還將推出更多結合館藏文物開發等數字展覽,重點突出參與性、互動性和體驗性,旨在加深觀眾對文物的理解以及對文明傳承和文明探源的認知。
“山水江南”數字展結合中國古典繪畫研究的新成果,在研究、發掘館藏歷代畫作內容典故、收藏信息、創作背景的基礎上,從五代至清代,運用數字技術構建一個無實物展品陳列的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多媒體、沉浸式展示空間。借助多媒體手段,實現展品內容的二度創作,呈現不同歷史時期中國江南山水畫的風格特征。
文物保護修復體驗館
修復體驗館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4層,面積700多平方米。通過開放式文物修復展示和主題陳列兩種形式,向觀眾揭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神秘面紗。在開放式文物修復展示空間內,上海博物館的青銅、陶瓷、書畫、家具、漆器、古籍等國家級和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修復技藝團隊將輪流展示其真實的工作狀態。主題陳列簡明闡釋文物面臨的主要風險和文物保護的必要性,通過明代仿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春秋晚期青銅蟠龍紋鑒、清代景德鎮窯五彩仕女嬰戲圖罐、明代中晚期景德鎮窯青花花鳥紋碗、清代紫檀木漆架宮燈、商代中期青銅獸面紋斝等文物的保護修復應用案例,系統展示從價值認知、病害診斷、本體修復到預防性保護的完整流程。
修復體驗館揭秘完形、全色等修復技藝中的難點和精髓,以及應用於文物保護中的前沿“黑科技”。深入介紹參與文保工作的各種專業角色,展示文物保護不斷豐富的內涵和外延。修復體驗館的主題陳列將不定期更新,未來觀眾也將有機會進入展示空間,與修復師零距離互動。
文創旗艦空間
文創旗艦空間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1層,面積近1000平方米。推出全國首個集文化展示、非遺傳承、休閑消費、互動體驗於一體的大文創空間。文創旗艦空間以現代、簡約的風格為基調,以中國古代美學與生活方式打造不同主題板塊,力求空間氛圍的舒適性與時代性,展示內容的專業性與傳播性,體驗服務的精細化和人性化相結合,覆蓋各個年齡層和消費群體,更好地凸顯博物館之美和中華文明之美, 營造沉浸式文旅體驗新場景。
此外,上博文創立足文物活化利用,打造一系列聯名店,聯合之禾、雙妹、優衣庫等知名品牌,推出博物館X品牌系列,為IP開發注入社會活力。
提升服務能級
雙層巴士
為了便利人民廣場館和東館之間的觀眾出行,上博與久事集團上海巴士第四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合作,開通便民定制公交班線。
班線在兩館共同開放日的11:00、12:00、13:00、14:00、15:00,有2輛雙層巴士分別從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和上海博物館東館雙向發車﹔后續還將探索更多的合作線路,包括將與浦江游覽作聯動。
Q:那這條線路是怎麼營運的呢?A:上博觀展巴士計劃在6月26日起進行試運行﹔7月3日起正式運營。
周三至周日及國定節假日11:00至15:00間,從上海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東館)雙向每小時各發一個班次,單程票價為4元。
后續根據這條線路的實際情況,也會繼續探究更多的經營模式和路線。Q:如何能夠乘坐到這條定制班線?A:試運行階段(6月26日-6月30日)採用現場購票的方式進行車票出售,市民可以根據上博的相關指引牌找到我們車輛停放地點並進行線下購票,線下購票支持電子支付和現金支付兩種方式。
正式營運階段(7月3日之后)將上線“乘車通”小程序,屆時將以線上預約購票為主、線下購票為輔的模式。為確保持有預約車票的游客能夠有較好的乘車體驗,讓預約游客優先乘車。想要預約乘車的市民可以在微信小程序裡面搜索“乘車通”后點擊“上博觀展巴士”頁面,選擇自己想要乘坐的班次進行預約購票即可。
全新打造一站式智慧服務小程序
上博還將推出全新小程序,提供綜合預約、場館導航、藏品導覽、文創服務、特別展覽預告、常設展覽介紹、教育活動參與、探索宮體驗、數字空間互動、“雲”上博物館游覽、精選數字文物欣賞、精彩視頻觀看等一站式智慧服務,實現智慧服務一“機”在手,全面提升觀眾的參觀體驗。
提供更豐富多元導覽服務
上博東館的講解導覽將繼續堅持公益服務為主、合理收費為輔的原則,分層分眾,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導覽服務,滿足觀眾個性化新需求,進一步提升觀眾觀展體驗和公眾服務能級。
免費公益導覽包括:一是微信導覽。推出“上博導覽”微信小程序為觀眾提供免費的線上導覽講解服務,涵蓋了東館13個基本陳列展廳重點文物的語音講解。觀眾可進入展廳地圖,點擊文物名稱聽講解。微信導覽還推出了“十大精選館藏文物”導覽和半日游推薦路線等主題線路導覽。二是常設展廳定時定崗志願者免費人工講解(時間、場次以開放日當天實際公布為准)。三是免費提供紙質折頁導覽。東館導覽圖包含場館介紹及對各樓層的展館,餐飲,文創、衛生間、無障礙設施等位置指引,為觀眾參觀、引導提供便利。此外,在服務台提供特展折頁免費領取。今后還將陸續推出無障礙導覽、少兒探索導覽手冊等服務。
合理收費導覽包括:一是租用導覽設備。東館為希望擁有深入體驗和個性化導覽需求的觀眾提供收費導覽設備,包括“智慧導覽”“語音導覽““AR導覽”。目前,設備導覽均已完成技術升級,經測試,行進觀展中設備的觸發率已高達95%。二是人工講解服務。為滿足不同觀眾的觀展需求,豐富文化體驗,上博還與專業機構合作推出合理收費的中外文人工講解服務。6月26日起,經過培訓和考核的中國旅游集團公司導游將首先開展青銅館中文講解服務。
除了上述展廳陸續開放外,五樓屋頂花園也計劃於8月和觀眾見面。因古代書畫文物對展陳環境極其脆弱敏感,上博自主研發建設了一套書畫恆溫恆濕系統,待文物保護試驗檢測通過后,繪畫館、書法館、海上書畫館、趙朴初書法藝術館將於11月底前開放,屆時上博東館將實現全面建成開放。
【溫馨提示】暑期參觀“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可提前購買普通票或兌換早鳥票
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即將開幕,6月25日(周二)12:00起,觀眾可購買7月19日∼8月31日的暑期展覽普通票(含全價票、優惠票、親子票)。已購買早鳥票的觀眾可憑兌換碼預約7月19日∼8月31日的展覽門票。展廳承載量有限,額滿為止。因展覽火爆,暑期觀展人數眾多,建議廣大觀眾錯峰觀展。
購買和兌換2024年9月1日之后的展覽門票方案以及相關進一步開放舉措,將另行提前告知觀眾,敬請及時關注上海博物館官網等官方提示,感謝大家的理解與支持。
資料:上海博物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