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788件文物抵滬 “金字塔之巔”即將在上博啟幕

2024年06月18日08:18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即將啟幕

492組788件文物抵滬,2.1米法老巨像、綠臉彩繪人形棺開箱亮相,今起布展焦點

隨著數名工作人員扶緊木箱面板,輕輕移開,過去隻在書本畫冊中出現的擁有細長面部、帶著神秘微笑的埃及法老埃赫納吞巨像首次在上海露出真容。同場開箱亮相的,還有近年出土於埃及薩卡拉貓神廟遺址區的人形棺,棺上彩繪人物擁有一張綠色的臉。

展出面積:其他特展3倍

昨天13時30分,即將於7月18日在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舉辦的“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開箱兩件重磅文物。據悉,此次展覽將展出的492組788件文物已到達上海,布展工作今起緊鑼密鼓推進。

周一是上博人民廣場館閉館日。13時許,記者在現場看到,館內已環繞交錯鋪設起專用通道供文物運輸進展廳。此次展覽將同時啟用上博人民廣場館一樓三個展廳,展出面積逾3000平方米,幾乎是其他特展的3倍。

館舍一樓大廳裡,靜靜擺放著兩個巨大的木箱,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考古學家塞德(Said Ebrahim Alassal)正和中方工作人員忙前忙后,溝通交流。記者看到,木箱上貼著各種指示搬運拆封方向的貼紙,甚至還有手寫的拆箱順序。

13時30分許,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拆開第一個箱子上印有“上海博物館”字樣的封簽,開箱正式開始。隨著工作人員按順序移開木箱面板,被木條固定在箱中的埃赫納吞巨像顯露真容。這尊砂岩材質的半身像高達2.1米,面部細長,嘴角上揚,似乎帶著微笑。

這件巨像原高約4米,排列於卡納克阿吞神廟露天庭院。雕像風格不同於此前法老英氣健美的造型,線條被拉長。據悉,從埃赫納吞宗教改革開始到圖坦卡蒙結束改革這段時間,被稱為古埃及的阿瑪爾納時期,伴隨宗教改革,新的藝術風格應運而生,這一時期的人物刻畫往往被表現為長臉、寬額、厚唇、窄肩、大腹,以實現神與人形象上的分離。

這一時期富於生活趣味的場景也大量出現,與古埃及藝術中普遍存在的宗教、儀式主題完全不同,呈現出更生活化和人性化的視角,比如此次展品中會有一件小公主吃烤鴨的草圖。

在打開另一個木箱前,塞德特意與中方工作人員溝通,所有的動作手勢以他的口令為准,不能太過用力。他還叮囑現場拍照的人,“千萬不要用閃光燈”。

拆開木箱側面木板,露出兩個巨大抽屜樣的上下隔層。在塞德有節奏的指揮下,工作人員緩緩拉開下層抽屜,一具周身繪滿圖案和文字的人形棺木被固定在箱中。而人形棺的頭部繪制成綠色人臉。

據介紹,木棺臉部呈現的綠色,象征傳說中死而復活的神明奧賽裡斯,也代表著泛濫的尼羅河。棺槨上不僅人物形象和服裝描繪精細、裝飾復雜,銘文更是從中部一直延伸至底座,就連背面、底座也有銘文。

這具彩繪人形棺長189厘米,寬60厘米,厚46厘米,以木為材料,是近年埃及薩卡拉考古遺址出土的文物之一。據悉,人形棺是古埃及王國晚期常見的棺槨形制,近年來薩卡拉地下墓穴出土近千個人形棺,為學術研究提供了大量新材料,很可能打破原有的分類體系。而此次展覽專題之一“薩卡拉的秘密”正是聚焦這一新的考古發現。

95%文物:首次來亞洲

“這是歷史上最大規模埃及本土文物出境展覽。”褚曉波介紹,此次大展集合了三個專題的展覽,內容豐富程度、文物豐富程度和展廳沉浸式打造,“都是世界頂級的文物大展”。他表示,此次展覽中95%的文物都是第一次來到亞洲,其中不少都是觀眾耳熟能詳的文物。還有部分文物首次離開埃及本土,“比如薩卡拉遺址最新的考古發現,即使在埃及也沒有辦過集中展示,此次展覽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首展’。”除了近800件古埃及文物,展覽還將展出部分中國文物,展開兩個古老文明的對話。“今年中國和埃及深化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希望觀眾通過展覽對古埃及文明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讓文明古國之間更具共鳴。”(記者 簡工博)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