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奉賢:“三十年后看新城也不落后”

人民網記者 王文娟
2024年06月12日15:11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敬奉賢人、見賢思齊”,這是上海市奉賢區“奉賢”名字的含義。

“新片區西部門戶、南上海城市中心、長三角活力新城”,這是如今上海“五個新城”之一奉賢區的定位。

11日,記者隨著“媒體看新城”集中採訪團走進奉賢,看奉賢如何打造創新創業、宜居宜業的人民之城、未來之城?

集聚“最美產業”,產業規模接近700億元

說起奉賢產業,市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化妝品。資生堂、歐萊雅、如新、科絲美詩等諸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在東方美谷集聚,產業規模接近700億元。東方美谷在這裡從無到有、從優到強,成為奉賢乃至上海的一張閃亮名片。

“東方美谷·醫藥”“臨港南橋智行生態谷”“東方美谷·美妝”3個市級特色產業園區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樣板。2023年,奉賢區化妝品產業完成規上產值121億元,同比增長13.2%﹔生物醫藥產業產值226億元,位居全市第三。2021-2023年,新城范圍內規上工業產值分別為746.2億元、772.4億元、831.8億元,實現連續增長。

企業產品生產線

企業產品生產線。

“東方美谷中醫藥產業基地”在奉賢揭牌,中醫藥領域三大國家實驗室也落地在此。2023年,在奉賢,新城范圍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500家,市級科技“小巨人”約30家,區級科技“小巨人”約80家﹔有14家市級及以上科創孵化載體,已成功孵化了伯杰醫療、拜朗生物、瀚諾威生物、術理智能等一批明星企業。

奉賢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田哲介紹,奉賢將持續打響“一城一名園”品牌,強化“鏈主”企業和重大項目帶動作用,重點聚焦時尚消費品美麗健康產業,培育“東方美谷”生態圈,合理布局產業要素和生活功能,促進產城人相互賦能、一二三產緊密融合,以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打造創新之城、數字之城。

比如,奉賢正在重點打造的數字江海產業園,是奉賢新城的“一號工程”,面積近2平方公裡,開發體量230萬平方米,實現制造業與研發、商業、居住等功能的有機融合,計劃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設成為產城融合的示范區、未來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體現“城市溫度”,不斷提升服務能級

國婦嬰奉賢院區自2022年開業運營以來,已迎接7600個嬰兒出生,新華醫院、復旦兒科醫院有序推進中﹔

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海之花”市民活動中心、上海之魚、言子書院等一批地標建筑成為新的打卡地﹔

“十四五”以來,新建成中小幼學校14所、在建新建學校13所,與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開展合作辦學,上中國際奉賢分校開工建設﹔

上海市首條BRT快速公交等重大項目建成通車,軌交15號線南延伸項目已正式開工建設,南楓線已取得施工許可証……

田哲說:“我們堅持以‘三十年后看新城也不落后’的理念,適度超前、不留遺憾,圍繞更高標准、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目標,持續引入市級優質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資源,提升新城公共服務均衡水平。”

打造“森林城市”,綠色畫卷徐徐繪就

奉賢新城還擁有得天獨厚、通江達海的地理位置和水綠交融、環城林廓的獨特自然稟賦。

金海湖(上海之魚)俯視圖。

金海湖(上海之魚)俯視圖。

南上海中央公園與上海之魚構成的萬畝中央綠心——奉賢新城的“生態極核”,將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城市公園。漫步在“十字水街”(金匯港半馬步道、浦南運河兩岸)和“田字綠廊”構建的連續開放的生態綠廊裡,能真正體會到這座城市的碧波靈動、宜居宜游。

今年5月舉辦的“2024上海(國際)花展奉賢會場”,拓展了公園主題功能,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2023年,奉賢建成區內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28平方米,綠道建設178公裡,公園總數達203座,全時段開放共享率達98%,居全市前列,獲評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中國氣候宜居城市。

田哲表示,當前,“五個新城”戰略有力推動了奉賢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們將始終堅持‘人民城市’理念,對標最高最好,全力打造美麗宜居的活力之區、令人向往的未來之城,讓天下英才近悅遠來,讓人民群眾幸福安康。”(圖片由奉賢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編:王文娟、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