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浦東張江環東村,呈現一幅美好“楓”景圖!

2024年06月11日21:50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6月11日電 “楓橋經驗”自20世紀60年代初誕生於浙江諸暨,已走過一整個甲子。浦東新區張江鎮始終以“要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為行動指南,以環東中心村為先行先試,為推動超大城市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基層治理的生動樣本,不斷在堅持中煥發生機、在傳承中發揚光大、打開人民滿意的“幸福大門”。

6月11日,張江鎮召開堅持黨建引領 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環東中心村現場推進會。從觀摩環東中心村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地到實踐案例分享,從聯動“三所”力量到融合“兩庭”特色到做實多級“議事廳”,環東中心村從規則體系、創新模式、應用實踐三個維度出發,將科學城產城融合下的“環東樣本”不斷打磨成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層治理工作“法寶”。

環東中心村,是張江鎮唯一保留保護村,地處浦東東西城鎮發展軸和南北創新發展廊道的交匯節點。為讓“科創人才舒心就業、創業青年順心發展、新老村民安心生活”,環東中心村創新實踐黨建引領“三所兩庭一廳”基層治理模式,三所即派出所、司法所、律所,兩庭即川沙人民法庭、張江仲裁庭,一廳即環東議事廳,將“四提四知”“三個不過夜”(訴求處置不過夜、矛盾調解不過夜、信息反饋不過夜)工作法運用到網格治理中,讓“議題在網格提出”“問題在網格解決”“反饋在網格落實”“閉環在網格形成”,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新時代鄉村治理中煥發出奪目光彩。

黨建引領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政治靈魂。環東中心村黨總支建立“村黨群服務中心——微網格黨群服務站——隊組村宅活動空間”等黨建服務陣地為支撐的多級“議事廳”,分別對應村級的“村委匯”·環東議事廳、片區級的186、187、188網格議事點、隊組級的“睦鄰匯”“廊下匯”﹔整合專兼職網格員力量,常態化做好走訪入戶工作,將“黨建網”“治理網”“服務網”三網合一,把主動化解糾紛的“辦公桌”搬到群眾的“家門口”,共收集問題186件,實施完成93件,未能解決的問題也及時反饋、逐步跟進,使黨群服務陣地成為優質資源的“聚集地”、法治文化的“發源地”、基層治理的“實踐地”,讓“高頻訪問”的公共空間成為“民意雷達站”,實現“聚、議、聽”在“一廳”裡共通,做到“群眾需求在哪裡,黨的組織、服務、陣地就覆蓋到哪裡”。

專業力量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保障支撐。環東中心村黨總支緊緊依靠專業力量,一方面,構建“三所”聯動環,通過司法所“全程跟進”賦能指導、派出所“日溝通”“周駐點”“月走訪”、律所“每周兩小時”進村宅、使“三所聯動”機制暢通聯動運行,不斷探索組織聯建、資源聯享、服務聯推、問題聯解,實現“情、理、法”在“三所”共融。另一方面,搭建“庭村”共建橋,共建法官工作室和勞動人事爭議解決工作站,搭建起法庭、仲裁庭與基層、與群眾溝通互動的橋梁和交流平台,聽取司法需求,積極為村規民約提出法律意見,聚焦婚姻家庭、財產保護、鄰裡糾紛、勞動人事爭議等,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未來更好服務張江總部經濟園入駐企業、服務人才公寓社區入住青年科創人才,實現“宣、調、裁”在“兩庭”共享。

群眾路線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核心要領。環東中心村黨總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培育一批由民警、法律工作者、人民調解員組成的專業化新時代“楓橋經驗”聯絡員隊伍,挖掘一批由鄉賢達人組成的群眾性“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隊伍,發揮“人熟、地熟、事熟”優勢,提供多樣化的法律服務,真正發揮好法律服務聯絡員、社情民意信息員的有效作用,不斷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矛盾協調、權益保障通道,以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探索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

新征程上,張江鎮將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更加強調黨的領導、更加彰顯法治思維、更加突出總體部署、更加注重社會參與,以法治政府建設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共同努力以張江“基層之治”夯實科學城“發展之效”。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