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電影節將啟幕 赴光影之約 賞申城之美

上海國際電影節將啟幕,不少影院為影迷推出特色餐飲和行李寄存服務
來“電影之城”,赴光影之約賞申城之美
■為優化視覺效果,展映影院全部換上新字幕機。新設備啟用后,一個字符的故障不會影響到同一行其他字符,原先的熒光綠變為淺色灰,視覺更舒適
■今年電影節首次在部分影院完整放映一個單元,既有利於影院提前宣傳,也利於影迷“安營扎寨”。“觀影寶典”回歸,將在47家影院與影迷見面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推出“官方攻略”,打開大眾點評App,搜索“電影院跑圖”,可以跟隨活動提示參與打卡,領取光影禮物
一年一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將啟幕,上海不少影院的粉絲群又開始熱鬧起來。影迷們交流影訊、規劃行程,很多人計劃休年假、從天南海北趕來,在上海度過一段難忘的光影之旅。
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題為“電影之城”。從百年前中國電影的發祥地,到新時代“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上海,因電影相聚的人們將在這裡邂逅更好的時光,遇見更美的生活,感受城市因文化滋潤而給予人的別樣溫暖。
近日,記者走訪多家展映影院發現,為更好服務影迷,不少影院推出特色餐飲和行李寄存服務,還有影院和周邊商鋪聯動“憑票打折”,推出精美文創產品和特色文旅活動。
為了電影節,大家都很卷
前不久,“墨西哥電影大師展”在大光明電影院1號廳放映影片,影迷驚喜地發現,電影字幕機的亮度、清晰度有了明顯升級,切換效果也比以往更加“絲滑”。大光明電影院相關負責人透露,新字幕機是為6月14日開幕的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特地更換的,“以往字幕機是電影節最容易出故障的地方,這次墨西哥影展試水效果不錯,相信可以在電影節期間帶給觀眾更好的觀影體驗”。
本屆電影節將在全市47家影院以及長三角地區5個城市的6家影院,展映約450部作品,其中四分之一為世界首映和國際首映。47家影院分布在上海16個區,包括5個新城,“93歲高齡”的蘭心大戲院首度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影院,老牌的國泰電影院升級后煥新回歸。這些影院見証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更新發展、市民文化需求的增長,也展示了這座城市文化發展的新趨勢。
記者從影視節組委會獲悉,本屆電影節繼續提升影迷服務,為優化視覺效果,展映影院全部換上了新字幕機。新設備啟用后,一個字符出現故障不會影響到同一行其他字符,原先的熒光綠變為淺色灰,視覺上更舒適。
今年電影節首次在部分影院完整放映一個單元,既有利於影院提前宣傳,量身定制相關周邊,也方便對某個主題或某位大師情有獨鐘的影迷“安營扎寨”。被上影節影迷親昵地稱為“觀影寶典”的市民觀影手冊重新回歸,將在47家影院與影迷見面。
下午1時,記者在宛平劇院一樓大廳見到場務部工作人員林星星,她剛開完電影節相關籌備會,還沒來得及吃午飯。一年一度的“光影之約”即將到來,對這個主打戲曲演出和傳統文化展示的劇院來說,更密集的客流量與觀影場次,以及影迷與戲迷間微妙的區別,都對劇院的配套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是宛平劇院第二次參與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坐下,林星星便興奮地說起劇院與電影的淵源,1988年宛平劇院剛建成時,最初的定位就是一家兼有電影放映功能的影劇院。30多年來,宛平劇院堅持放映電影,從《霸王別姬》《泰坦尼克號》到《花樣年華》,見証了好幾代人關於電影的青春記憶。林星星回憶,去年電影節期間,她坐在宛平劇院的劇場裡看了一場電影,當天影迷一共鼓掌六次,“這種觀影氛圍讓人感動,我們也會用最好的服務滿足影迷的需求”。
“我們本身有一套成熟的服務體系。電影節期間將在劇場服務以及去年積累的影展經驗基礎上,針對影迷需求,提供更完善的服務。”上海宛平劇院、長江劇場總經理夏天說,影迷和戲迷是有區別的,影迷對劇院的聲音、環境、舒適度、空調溫度以及場與場之間的銜接等都有要求,“去年,有人說我們的銀幕是全上海‘最亮的’,今年在大銀幕的顯示度、聲音的立體感方面,我們提前做好測試,盡可能滿足觀眾的視聽需求。”
宛平劇院共有千余個座位,但每逢電影節,隻向影迷開放700余個座位,篩選掉視野不佳的座位區,給影迷最佳的觀影體驗。
“電影節期間,劇院禮賓人員的鞋底都會貼上棉片,讓走路時的聲音變得更輕。”林星星說,上海電影節的影迷很嚴格,這種嚴格以及對環境的極致要求,反映了大家對電影的熱愛與觀影時的全神貫注。“去年,有觀眾反映,手機掉落在地的聲響會影響現場觀影。今年,我們在檢票時會提醒觀眾,保管好自己隨身攜帶的物品。”
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去年,每一場放映結束,林星星和同事都會在小紅書、豆瓣上搜索影迷對宛平劇院的評價和服務建議,“第一天怕大家熱,空調打低了。第二天立刻調整,查漏補缺。有一天下雨,我們在觀影結束后的字幕中打上‘天雨路滑,早點回家’字樣,讓影迷感受到來自劇院的貼心服務。”
“每年電影節前,我們都會為員工再做一次專門培訓,要求所有員工以最高規格的服務標准來應對觀眾需求。”大光明電影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電影節臨近,影院的技術檢測人員已對各項設備做測試維護,檢測空調溫度、清洗和更換座椅椅套、全面維修保養放映機等,保証在電影節期間以最好的狀態迎客,工作人員也比平時投入更多的精力,“為了電影節,大家都很卷”。
推出官方“電影院跑圖”
上海國際電影節不僅將展映推廣至長三角地區,還吸引著大量外地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的影迷專程趕來。觀影之余,場次之間的間歇如何打發,轉場時午餐、晚餐如何解決,行李如何存放……往年,總有自制的影迷版上海影院攻略在社交媒體流傳。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推出“官方攻略”,打開大眾點評App,搜索“電影院跑圖”,可以跟隨活動提示參與打卡,領取光影禮物。各家展映影院也在電影節期間推出餐飲優惠、行李寄存、停車優惠等服務,進一步解決影迷在衣、食、住、行上的新期待、新需求。
拖著拉杆箱來觀影,寄存行李是外地游客最常碰到的問題。天山電影院—虹橋藝術中心旗艦店靠近2號線地鐵婁山關路站,經常有游客從虹橋火車站坐地鐵一路趕過來。影院大廳售票處和二樓影廳門口都提供寄存服務,電影節期間,一樓的寄存點也會啟用。
“我們希望觀眾可以把東西寄存好后,一身輕鬆地去用餐、觀影。”天山電影院市場經理駱佳捷介紹,電影節期間,天山電影院提前至早上8時半開門,觀眾手持當日電影節票根就可以寄存行李,寄存處會有工作人員常駐,一直到當天最后一場電影結束。“平日裡行李可以直接寄存在影廳門口,但電影節期間客流比較大,不少觀眾喜歡先在門口拍照,如果四周行李堆積會影響人員走動,也不夠美觀。”這些小細節,他們早已考慮到。
天山電影院周圍餐飲、交通條件便利。“往年有影迷來詢問,我們都會推薦一些附近的輕餐飲,也會與周邊商戶提前打好招呼,告訴他們這個時間段會有一波大客流。”天山電影院—虹橋藝術中心旗艦店店長石怡靜發現,電影節觀眾大都是老影迷,對周邊比較熟悉。影院樓下有咖啡店提供簡餐,為方便“極限觀影”的群體,會在電影節期間推出特供餐飲,如可以帶進影廳的三明治、熱狗等,並在賣品區周圍增加可供就餐的桌子。如果覺得影廳內太冷,觀眾還可以在門口領取毛毯。
宛平劇院備戰電影節的經驗中,很多細節是從上一次影展得來的。以往,走進宛平劇院的觀眾以戲迷為主,不少戲迷甚至會提前90分鐘抵達劇院﹔但對電影節的觀眾而言,“趕場子”是家常便飯,很多人隻能掐著點,提前15分鐘到達劇院、等候檢票。“電影節觀眾轉場時間短,要到處趕場,甚至來不及吃飯。為此,我們在咖啡吧原有的咖啡、茶飲基礎上,推出電影套餐,以適合觀影群體的輕食為主,比如面包、三明治。還辟出一塊專門就餐區,帶點雅致的復古風,裡面有一台老式留聲機和鋼琴,是我們平時做演出導賞和訪談類節目的地方,影迷可以邊就餐邊暢聊電影。”夏天說,劇院還提供全天的寄存服務。
今年,不少影院設計推出多種特色文創產品。夏天介紹,宛平劇院為影迷帶來的服務“不止於電影”。走進宛平劇院的觀眾,會被文創所吸引。劇院牆上貼著畫家韓碩的戲曲人物畫,冰箱裡儲存著一櫃子戲曲人物造型的粉紅色雪糕,票務中心的工作台上放著10多個根據劇目設計的印章……“趕在電影節前,我們制作了一批新的文創產品,有糖罐、戲曲人偶、保溫杯、帆布袋、場館造型的手繪冰箱貼等,這些都是備受影迷喜愛的文創產品。”夏天介紹,今年起年輕群體流行“跑章”,宛平劇院根據每次的演出劇目,制作設計了特定的紀念章,免費供大家蓋章,此次也會利用電影節的Logo設計一個紀念章。在夏天看來,“跑章”的流行,讓一批沒有來過的人走進了宛平劇院,他們或許就是以后的戲迷、影迷。
去年,電影節結束后的下半年,宛平劇院上演了《人世間》《枕頭人》《斷手斯城》等多部熱門話劇作品。“我們發現電影節的影迷和先鋒話劇的劇迷契合度很高,看話劇的人會關注電影,影迷也會更加關注話劇,通過影展的舉辦,我們看到了兩個圈層的融合。”夏天說。
電影節粉絲群體相對固定,每年也會有新增。不少觀眾在開票當天搶完票后,立刻來現場取票,趕在第一時間發個朋友圈“晒戰果”。一位腿腳不便的女性影迷,每年都由父母陪同前來。“她平時不來,隻有電影節期間出現,而且幾乎每天都會來看。相信今年還會看到她。”從2017年至今,駱佳捷已經參與七八年電影節,她發現電影節的包容性越來越強。“熟了之后,我們會像家人一樣把電影當成家常來嘮,工作反而變得更加方便了。”在她看來,“包羅萬象”正是電影之城的含義,不同類型、題材的影片,不同年齡、群體的影迷在電影節匯聚在一起,分享觀影感受,那種幸福感會傳遞給周圍的每一個人。
策劃“攜影同行”漫步路線
本屆電影節期間將聯結中心城區部分影院,結合沿線景點,策劃“攜影同行”城市漫步路線,推薦影迷在“匆匆趕場”之余,放慢腳步欣賞上海,並以所有展映影院為環線推出線上展映地圖,鼓勵影迷解鎖上海的不同電影院。
攜程、大眾點評、微博、小紅書等平台在電影節期間將拿出各自所長,向影迷推薦影院沿線的美景、美食,以線下參與帶動線上熱度,以線上熱度提升線下便利度,以觀影創造文旅消費新場景。
今年,天山電影院也在思考如何讓影迷的觀影路線更豐富。“我們離具有人文色彩的愚園路很近,附近有不少特色咖啡店,我們也想串聯起這些文旅資源,讓影迷趕場之余,也能欣賞上海城市之美。”駱佳捷說。
日前,位於大光明電影院三樓的“夜半MIDNITE”揭開面紗,這座全球首家以電影為主題的數字藝術文化感官餐廳,將以餐飲服務為基礎,打造集電影、戲劇、歌劇、話劇等文化藝術於一體的綜合體驗空間。“我們正在積極籌備,爭取能在電影節期間對外開放營業,讓觀眾觀影之余,可以去露台欣賞南京路風光、享受特色餐飲。”大光明電影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電影節期間,大光明電影院策劃了一系列特色活動,影院賣品區域會銷售電影節官方周邊及影院自主設計的文創產品﹔二樓將繼續做電影海報展,提供互動、打卡點﹔外牆懸挂的巨幅主視覺海報也將成為不可錯過的城市風景。
今年,電影節特別策劃了“幽蘭雅韻:戲曲電影新萃”暨長三角戲劇電影展,將展映6部蘇、浙、滬、皖的戲劇電影。長三角戲劇電影展由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團)有限公司承辦,將攜手黃浦文商旅資源,聯動套票營銷和體驗活動,融合消費新場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觀眾可以憑電影票去新世界等南京路上的指定商鋪享受折扣優惠,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道旗也將在整條南京路飄揚。
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宛平劇院結束最后一場電影放映,以一篇《千人的場,千人的笑與淚》的推文與觀眾告別。文章中將宛平劇院稱為“上海國際電影節—宛平站”,參與展映的40余家影院,正如同一個個小小的車站,天南海北的影迷拖著行李箱,乘坐列車來到這裡,度過一段難忘的旅程。(記者 鐘菡 張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