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這個展覽,讓你“邂逅山海”……

2024年06月06日10:52 |
小字號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正在上海生境博物館展出的“邂逅山海”——《山海經》生境藝術復原展,如同一幅絢麗的生態畫卷,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打卡探尋,希望一窺遙遠的上古時期,美麗中國的神秘風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山海經》被譽為“博物之書”,裡面蘊藏著豐富動人的神靈故事,也記錄著多樣的動植物。“邂逅山海”——《山海經》生境藝術復原展由上海自然博物館展教中心團隊聯合新銳藝術家插畫師聶嘉更精心創作,巧妙地提取了《山海經》裡的動植物元素,以書中的神獸為靈感,結合自然、環境要素,創新展現上古時期的生境。“如果古人描繪的神獸真實存在,它們到底是什麼模樣?會與哪些生物共同生活?我們通過畫展對《山海經》的世界進行想象創作,進行遠古與今天對話,藝術與科學碰撞。”上海自然博物館網絡科普部副部長董毅介紹說。

本次“邂逅山海”展覽集結了全部的12幅畫作,包括《駁佑四方》《當康納福》等最新力作,均為首次公開展出。這12幅作品展示了61種動物和37種植物,令人大開眼界。據悉,插畫師聶嘉更歷時兩年精心創作,“非常有幸參與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山海經》神獸復活計劃。這不僅僅是一次奇妙的創作之旅,更是一個探索自然、學習自然的珍貴機會。”聶嘉更如是說。

自從5月22日開館以來,上海自然博物館將展覽平移到位於新涇鎮綠八居民區的上海生境博物館,讓社區居民得以踏進《山海經》的奇幻世界,感受生物多樣性的豐富以及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畫作《耳鼠穿林》

1

走進奇幻山海

見証瑞獸慶生、燭龍瞑視

一進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引人入勝的海報。海報上一隻擁有飄逸紫色鬃毛的動物顯得格外奪目,這幅作品名為《駁佑四方》,描繪的是神獸“駁”為其子舉辦慶生派對,展現了瑞獸守護四方生靈平安的吉祥畫面。

董毅向記者介紹,“駁”生活在中曲山中,形狀像馬,白色的身體,黑色的尾巴,頭上長有一隻角,有老虎一樣的牙齒和爪子,聲音像在擊鼓,它常捕捉老虎和豹子。因此,與其共生的食草動物將其視為守護神。當“駁”的孩子滿月,那些受到它保護的動物便會紛紛前來,共同慶祝新生。

畫作生動地呈現了慶生派對的歡騰場景。畫面中,不僅繁花似錦、野草蔥蘢、樹木繁茂,細觀之下,還能發現眾多前來祝賀的動物,如北山羊、普氏野馬,共同營造出一個美好的生日氛圍。有趣的是,這些動物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象征著夫妻共同出席這場盛會。通過這幅畫作,觀眾可以清晰地辨認出雌雄動物的特征,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諧與美好。

現場的畫作將《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以藝術的形式生動呈現,讓觀眾直觀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並在欣賞的同時學習到豐富的科普知識。另一幅作品《燭龍瞑視》呈現的是神獸燭龍如何掌控世界晝夜更替的奇妙場景。

據《山海經·大荒北經》所載,在西北方的海外,赤水的北邊,有座章尾山。有個神,長著人的臉和蛇的身子,全身紅色,身體長達千裡,眼睛立著,他閉上眼睛就是黑夜,睜開眼睛就是白晝,不吃飯不睡覺不呼吸,隻吸吮風雨。能夠照耀極為陰暗的地方,他就是傳說中的燭龍。

畫面中,燭龍的面部,更准確地說,是它的眼睛,成為焦點。它一隻眼睜開,一隻眼閉合,畫面則一半明亮,另一半昏暗,仿佛預示著燭龍能夠操控四季更迭、日夜循環。巧妙的是,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融入了極地生境的元素,觀眾可以從畫作中看到生活在冰原荒野上的熊、狼、馴鹿等生物。這種古今融合、時空穿越的手法,使得整個作品更加引人入勝。

無獨有偶,畫作《當康納福》對照東部的生境所生長的動物和植物,畫作中就有揚子鱷等。這樣的細節處理,不僅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性,也提升了科普價值。

2

邂逅山海奇境

遇見青耕療傷、帝江歡舞

展覽將觀眾帶入《山海經》那神秘的神話世界,邂逅各式各樣的神靈動物。例如,《山海經·中山經》中記載的一種鳥,其形似鵲,身披青羽,喙呈白色,目尾皆白,名為青耕,據說能驅除疫病,其鳴聲便是它自我呼喚的方式。步入生境書吧,一幅巨大的作品展現了“青耕為金絲猴治病”的壯觀場景。青耕作為森林中的行腳醫生,秉持著救死扶傷、平等對待每一個生命的行醫理念。青耕在治病過程中,有三位“小助手”:一位能翻譯不同動物語言的八哥翻譯官,以及兩位保鏢(紅角鸮和領鵂鹠),它們共同協助青耕完成其神聖的使命。

展覽中還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例如帝江,這是一種愛美的小神獸,它像園丁鳥一樣,喜歡搜集美麗的花果來裝飾自己的小窩。帝江不僅心靈手巧,還擅長手工制作,它會把窩邊的桔梗做成一個便攜的照明燈。盡管帝江身披絨毛,但在寒冷的天氣裡,它仍會用翅膀將自己緊緊包裹以保暖。等到天氣回暖,帝江會在山林間翩翩起舞,盡管它有六條腿,但飛行還是比奔跑更快,更讓它感到自由自在。

為了幫助市民更好地了解展覽,深入感受身邊的生物多樣性,博物館特別准備了《城市中的山海經學習手冊》。手冊中記載了10種《山海經》中出現的植物,這些植物在上海也能被發現。手冊還附有發現筆記,參觀者可以記錄下發現相關植物的時間、地點,並對其進行描述。這樣的互動不僅增強了參觀者的參與感,也使得展覽的教育意義更加深遠。

上海自然博物館表示,接下來將繼續為上海生境博物館的運營和更新建設提供專業的幫助與內容支持,把課程講座、教育活動等融入博物館的日常運營,同時對展館志願者講解技巧方面進行專業的培訓。此外,博物館還計劃通過兒童戲劇工作坊的創新形式,還原《山海經》中的神話世界,讓古老的傳說在現代舞台上煥發新的活力。

(來源:上海長寧)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