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到“24”,從“全市首個”到“全球典型”,長寧的生境密碼是……

近年來,長寧區積極開展生境花園建設工作,區域環境面貌和生物多樣性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成為特大城市中心城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范。那麼,其建設背后的治理密碼是什麼?
自2019年起,長寧區探索高密度城市空間的高度復合利用,著力打造城市“生境花園”,至今已建成24個生境花園(其中,21個位於老舊小區,2個位於中小學,1個位於商業設施),建成總面積1.53萬平方米。在各生境花園建設中,長寧區始終遵循“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堅持全社會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全周期營造,組織動員居民群眾一起動腦,設計生境花園,一起動手,建設生境花園,一起管理,運維生境花園,一起參與,樂享生境花園。
強黨建,聚民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生境花園的打造和治理不是一家之事,而是整合各方力量,集全社會之力。自生境花園工作開展至今,長寧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領導,廣泛組織動員社會各方參與生境花園建設,搭建了專家學者、設計團隊、街鎮、居民區、社區居民、林長、共建單位、公益組織等多方合作的工作機制,形成長寧區“生境花園”工作團隊:專家、設計團隊等將生境適宜性改造的設想轉化成因地制宜的設計方案﹔社區內的專業人士、園藝愛好者、樓組長、熱心黨員等居民組成的志願者團隊成為生境花園建成后可持續運維的核心力量,進行日常場地管理、植物養護、動植物觀測、設施維護和公共活動策劃等……各方各司其職,凝聚建設力量,共同為生境花園添磚加瓦。
新涇鎮綠八居民區樂頤生境花園是居民區黨總支帶領全體居民共同打造的都市版“綠野仙蹤”。花園以其兼顧生境、科普與休憩的綜合功能,物種豐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深得社區居民的喜愛和良好的社會口碑。社區黨員陳雲霜介紹,為了維護管理好花園,2021年,在開園前,就聽取了廣大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制定了一份花園公約,明確了包括寵物謝絕入內、兒童游覽導引等細節,倡導居民區共同保護花園的生態平衡。這也是花園建成至今,一直保持著穩定運作的關鍵因素之一。在社區良好的自治共治基礎上,花園更成了居民們學習認識自然的課堂。居民區黨總支也常在花園裡舉辦生境黨課,有的黨員表示,“圍繞設計、建造和維護誕生的 30 余條金點子就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具體體現,如此生動的案例讓抽象的理論更加入腦入心。”
樂頤生境花園是長寧區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典型案例之一。從前期對方案設計提出意見、施工建造適度參與到后期運維自主管理都充分凝聚居民群眾智慧。在設計階段,居民區黨總支攜手項目設計單位、居民代表、志願者團隊負責人、大自然保護協會專業機構等,通過召開宣講會、“四位一體”聯席會、意見征詢會等,廣泛聽取、收集不同年齡段、不同身份居民的意見建議,達成共識,讓花園設計有效地體現民意。在建設階段,組織居民代表參與鋪礫石、水體構造、植被栽種、石籠建造、牆面彩繪等力所能及的建設工作,部分社區還選出黨員志願者作為“居民監理”,全過程配合和監督生境花園的施工過程。在運維階段,編制生境花園維護手冊,指導社區居民共商共議《生境花園居民管理公約》,增強居民的主人翁意識,規范游覽注意事項和日常維護管理內容。
推動全周期營造,努力實現人民樂享
生境花園的建設,不僅提升了一個社區生態環境能級,激活了居民參與自治共建的積極性,還帶動了社校聯動等多方面的社會效應。
仙霞新村街道虹旭生境花園自建成以來,以其良好的運營維護和不斷改造升級的建設,已經成為長寧區最具代表性的居民區生境花園之一,近年來,該生境花園不僅成為社區內外,社會各界參觀學習的典型,更逐漸成為一些高校校外學習的寶地。2023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的學生就將他們的課堂搬到了這裡,感受“沉浸式”的教學體驗。“生境花園在設計時,要考慮食源、水源等多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花園裡,帶課教師張理卿、康燕向學生們講述社區生境花園的設計要點。作為虹旭生境花園2.0版本的主設計師,康燕參與了花園設計的全過程。有專業教師耐心細致的講解,有生境花園系統的自然環境,讓聽課的學生們獲益匪淺,有學生表示,“和以往在教室裡看PPT不一樣,到現場后發現,生境花園整體的生態設計非常值得學習,這樣一個空間對於城市的生態發展也是有很大的推動力。”如今,上海交通大學已將虹旭生境花園作為學校設計學院的校外教學點之一。
虹旭生境花園與上海交通大學的合作,是長寧區生境花園實現人民樂享的良好局面的一個縮影。目前,長寧區有50%的社區生境花園已與周邊中小學進行共建,學校把自然課程開在生境花園裡,生境花園成為“體驗式”環保科普教材。天山中學還將生境花園建設作為學生參政議政課題,適存小學已在策劃圍繞生境花園的學校自然教育課程。
一直以來,長寧區始終堅持全周期營造,推進參與式治理,逐步探索出了覆蓋社區、校園、商圈乃至街區的生境花園建設體系,並努力將生境花園打造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示范家園、老百姓家門口的親近樂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天然學園,讓居民群眾充分享受生境花園建設成果。除了推動社區治理與校園教學互聯互動之外,長寧區還堅持推動生態環境高質量保護與社區高效能治理同頻共振。許多生境花園的建設都極大地助推了老舊小區的蛻變,提高了周邊人居環境品質,更提升了社會各方對社區自治共治的關注度,成為了社區居民“沉浸式”綠色自治載體,助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一些社區通過建立生態文明實踐基地,建設生境體驗中心,探索生境與養老結合等,生境花園成為了百姓的共享空間。
此外,長寧區還積極推動商業景觀建造與公共空間營造共生共融。去年,長寧區首個位於商圈的生境花園在虹橋南豐城建成亮相,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商業屬性,通過“樂園式”快樂消費場景體驗,提升商業景觀的觀賞互動、科普、休閑的商業效益,傳遞可持續的生活理念,實現企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共生。
如今,長寧區生境花園不僅有“全市首個”,更有“全球典型”:綠八樂頤生境花園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名單﹔多個生境花園獲得上海市民“家門口好去處”榮譽稱號及上海市現代環境治理體系試點示范單位﹔長寧區生境花園網絡構建案例入選“國家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保護優秀案例”……據了解,2024年,長寧區還將完成3個生境花園建設,預計“十四五”期間將完成不少於30個生境花園建設。今后,長寧區將持續推進和探索,通過社區治理“一件事”延伸解決“一類事”,不斷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