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服務不同階段科創企業 科技金融"上海方案"頻出

2024年04月26日09:07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服務不同發展階段的科創企業,上海金融機構想做的遠不止於金融

賦能產業,科技金融“上海方案”頻出

2023年10月,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獲批開展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截至目前,已有19單認股權在上海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平台落地項目。

這只是科技金融“上海方案”的一塊拼圖。在對科技金融的探索中,上海正在交出一份扎實答卷。

產品創新

在金融支持科創的路上,一直存在一個難點和矛盾——商業銀行以抵押品價值確定貸款額度,而科技企業普遍重研發、輕資產。同時,在中小科創企業發展早期,很多企業的經營狀況並不“漂亮”。他們又確確實實需要資金,怎麼辦?

上海的金融機構想了很多辦法,認股權是其中之一。

認股權其實是一種選擇權,持有機構在未來某一時期,可以行使該選擇權,用一個約定的價格來認購企業股權。這樣一來,對金融機構而言,降低了投資風險﹔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來說,通過對未來權益的讓渡,能夠在現階段獲得來自金融機構、產業園區等所提供的資金和服務。

在落地的19單認股權中,標的企業均為醫療器械、新能源、數據科技、信息技術等行業的優質科創企業,其中11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上海股交中心副總經理陳妍妍表示,目前已經探索出了“銀行+認股權”“銀行+產業園區+認股權”“銀行+擔保+認股權”“產業園區+認股權”等多種業務模式,應用較廣的有兩類。

一類是依托銀行“投貸聯動”模式,降低企業信貸融資門檻和成本。銀行是服務科創企業的主力軍,認股權的后續收益能夠抵補前期銀行的授信風險。當然,這就要求銀行優化相應評審機制,更加關注企業的成長性,識別股權價值。企業則可以利用認股權,與銀行等機構在信貸、融資方面進行更深層面的合作綁定,獲得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背書。

另一類則是和產業園區共建“服務+認股權”。簡單來說,就是用自身認股權來換取園區的資金、服務等扶持,比如“園區服務+企業認股權”“減免租金+企業認股權”“種子資金+企業認股權”等模式。這樣既可以降低企業成本和財務壓力,同時也能夠通過認股權來增加園區收益。

豐富生態

認股權只是科技金融的一塊拼圖,一個更加豐富的生態正在上海誕生。

比如,中國建設銀行創新推出了“善科貸”、升級了“善新貸”,聚焦科技小微企業“人才、技術、資金、市場”等多方面要素,不再只是看“磚頭”壘起來的固定資產,而是創新多元化增信方式,致力於將知識產權、人才稱號等“無形資產”,從一紙証書變成銀行的授信額度。

又如,為了讓金融更懂科技,浦發銀行推出“科創五力評價模型”,從履約能力、償債能力、科技創新力、融資競爭力、團隊研發力五方面,對科技企業精准立體畫像。同時推出“浦研貸”“浦科並購貸”等,精准服務科技企業關鍵科創成果轉化、技術突破、產品研發、並購重組等需求。

同時,在保險保障方面,針對技術研發階段缺乏保險保障的痛點,太保產險開發並承保研發費用損失保險、研發中斷保險等產品,2023年為105家企業提供科技研發、成果轉化階段保險保障超142億元,賠付支出超58萬元。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科技企業有不同的風險特征和金融需求,這難以依靠單一行業解決,需要商業銀行、信托、保險等各行各業共同去努力。”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總經理董宣忠表示。

而上海金融機構想為科創企業做的,其實遠不止於金融。

在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科技金融中心總經理方奇看來,“我們能做的‘不止於金融’,更應該為產業賦能”。

方奇表示,銀行自身就有很多應用場景適合技術落地。比如,工行與一批AI企業開展合作,運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智能網點和智慧信貸、自動數據處理、押運車路線規劃等多種應用場景開展合作。在提升銀行運營集約化、智能化能力的同時,也為科技企業提供了技術落地場景。

同時,“鏈接資源”也是金融機構具備的天然優勢。工行為一家高端生物制藥智能化生產裝備制造企業介紹產業下游生物醫藥企業,對接雙方實驗器械供需,引薦其加入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聯盟,進一步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幫助拓寬其產業領域。“實現產業上下游的客戶對接,這是閉環支持企業發展的路徑。”方奇表示。(記者 劉惠宇)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