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中國武術博物館,在行走中上一堂“大思政課”

近年來,人文行走與高校大思政課完美融合,讓楊浦人文行走活動更有深度、更有力度。3月18日,“行走人民城市 共育時代新人”——2024年大中小學“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第一課暨“百千家庭楊浦行”啟動儀式在上海體育大學舉行,正式拉開2024年楊浦區人文行走活動序幕。

當天,來自楊浦區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分校、同濟第二初級中學的同學們,在上海體育大學大學生志願者的陪同下進行了一次大思政人文行走。

“歡迎小朋友們參加2024年大中小學‘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第一課,第一站我們來到了中國武術博物館。下面就跟隨小白姐姐的步伐,一起進去參觀一下。”
中國武術博物館坐落於上海體育大學內,分為拳械廳、歷史廳、臨展廳、立體影院和科普互動區域。拳械廳展示的各家拳種和器械,生動逼真地呈現了武術的洒脫與震撼,歷史廳則展示了武術起源與興盛的全過程。在上海體育大學大學生志願者的帶領下,同學們一邊聽講解,一邊掌握了不少新知識。


在參觀學習的過程中,王雨軒同學對峨嵋刺這件兵器,產生了新的理解與認識。“剛聽到峨嵋刺的時候,我覺得這件兵器肯定有尖刺,具有殺傷力。但是看到實物后,原來是像菱形一樣,圓頭圓腦的,不是尖銳的器械,它是用來強身健體、鍛煉手指力量的,真的是大開眼界。”

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武術博物館、吸收知識,記者從齊一分校了解到,學校思政課老師提前到中國武術博物館參觀學習,然后將重要知識點制作成學習任務清單分發給同學們,大家根據清單一邊進行人文行走,一邊完成任務,加深教育學習的深度和力度。

參觀結束后,上海體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陳琪偉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微課,進一步講述了中國體育運動發展的故事,並與同學們進行了互動問答。這是思政行走教學實踐的一次探索,不僅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和成長的平台,也推動了人文行走資源向“大思政課”教育資源的深度轉化。
近年來,楊浦積極倡導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理念,創新市民學習方式,通過整合“四個百年”人文資源,設計行走路線和學習點位,引導楊浦市民用腳步丈量歷史、用行走感知文化。目前,已形成5條市級線路、62個學習點,各街道的特色行走路線正在逐步完善,為市民提供了更多開放式學習空間。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