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換乘排長隊 滬兩大車站何時告別"重復安檢"

春運返城高峰,上海火車站和上海南站換乘地鐵排長隊
兩大車站何時告別“重復安檢”
“為什麼不能像虹橋火車站一樣‘安檢互認’,出了火車站免安檢進地鐵?”“能不能開設一條快捷通道,避免大量乘客堵在進站口?”
眼下是春運返城高峰,上海幾大交通樞紐正面臨大客流的考驗。記者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看到,通過上海火車站和上海南站來滬時,大量客流出了火車站涌入地鐵后被堵在安檢口,換乘地鐵效率低、安檢口排隊時間太長是乘客們投訴的焦點。究其原因,是上述兩個火車站區域尚未實現火車與地鐵“安檢互認”,或目前隻能與個別地鐵線路“安檢互認”。重復安檢影響了效率。
上海3座火車站中,虹橋火車站2019年就已與地鐵實現“安檢互認”,其他火車站區域為何遲遲做不到呢?
安檢口排隊50米
2月18日,市民康女士從北京返滬。中午12時許,她乘坐火車抵達上海火車站,從西北出站口出站再換乘地鐵3號線即可返回家中。當她抵達地鐵入口處時,眼前的一幕令她吃驚:鐵欄杆圍起來的“L”形區域裡擠滿了等待安檢進入地鐵站的人,粗略估算有數百人之多,不斷有乘客加入人群,有些乘客則努力從人群的右側往前擠,現場亂糟糟。她算了下時間,挪到前面過完安檢足足花了10余分鐘。
2月19日傍晚,記者前往上海火車站現場體驗。上海火車站北側目前僅有一個出口,即西北出站口,出站后通過一條漫長的東西向地下通道,與地鐵3號線、4號線上海火車站站相連。下午6時前后,一批火車連續抵達,西北出站口持續有乘客密集出站。他們中絕大多數是去換乘地鐵的,記者跟著人群前往地鐵站入口處,即康女士所說的“L”形區域。這片區域不小,安檢口留出的區域不僅寬闊,長度也足足有二三十米,“L”形中拐過去的區域雖然小一點,但也連著地下換乘通道,留足了排隊的空間。
乘客加入的速度遠遠超過安檢的通過速度。下午6時03分,地鐵安檢入口處乘客開始積壓。隊伍越排越長,一兩分鐘,兩三個人一排的人流就排到了“L”形通道的末端,但此時還能看得出隊伍的模樣。隨著人越來越多,高音喇叭響起,提醒“雙肩包可直接進站”“手上沒有提行李箱的乘客從右側往前”。隊伍開始亂了,人群一窩蜂往前擠,塞滿了通道內的空隙,安檢儀器前大包小包疊在一起……直至6時20分,這一波客流才算消化完。
現場一位穿紅馬甲的“地鐵志願者”告訴記者,相比前兩天,19日人已經少了很多。初八、初九兩天返城客流最高峰時,等候安檢進地鐵的乘客不僅塞滿整個“L”形通道,還要在換乘通道內用伸縮門圈出一條迂回的蛇形通道。
上海南站的情景相似。市民陳先生16日晚上7時許從杭州回上海,在上海南站換乘地鐵時也遭遇安檢長隊,足足花了10多分鐘才完成安檢進站乘車。記者20日多次前往上海南站探訪,發現安檢排長隊的現象主要集中於南站的北側出口換乘1號線、15號線的入站安檢處。
在上海南站,1號線和15號線的4號出入口正位於東北出站口的一旁,這個出入口承受了最大的人流壓力。盡管配置了兩台安檢儀器,但仍難以應付人流的集中涌入。20日上午近10時30分,隨著列車抵達,大量換乘乘客從上海南站的東北和西北兩個出口涌來,進入地鐵4號出入口。一小段台階下方,等候安檢的通道內很快人滿為患。一名現場執勤的工作人員眼疾手快拉上了伸縮鐵圍欄堵住入口,要求后面過來的換乘乘客從一旁的通道內繞至地鐵站5號出入口進站。記者隨著人流分流過去,5號口前也很快排起二三十米長的隊伍。后方的乘客再次被要求繞行至地鐵站6號出入口,6號出入口安檢處位於一大廳內,隻見安檢機器前方,隊伍足足排了四五十米長……
“重復安檢”無法避免嗎?
出了火車站換乘地鐵,是不少來滬人員感受上海的第一個場景。提著大包小包要忍受亂哄哄的隊伍和長時間的等待,給他們帶來不愉快的體驗。尤其是那些攜帶較多行李或者老幼孕等特殊乘客,備受煎熬。不少乘客在投訴中還指出:“人員短時間過於聚集,極易出現安全隱患”“隻檢行李箱,背包不檢,安檢的有效性也值得懷疑”。
虹橋火車站盡管長年處於大客流的狀態,但這樣的場景並不會出現,原因是從2019年11月1日起,虹橋站區域就實現“乘客下高鐵進地鐵免安檢”。而之所以能實現免安檢,一方面是地鐵方對於鐵路安檢的認可﹔另一方面是虹橋火車站將安檢區域調整至虹橋火車站地下一層通道南北兩側,從而實現了安檢區域的封閉化,除了乘車時已經安檢過的旅客外,其他人員進入該區域也由鐵路先行進行“一體化安檢”。
與此同時,2019年申通地鐵在一份針對人大代表建議的答復中回應,其他幾個交通樞紐中,除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去年推動恢復開放的上海火車站南側出口連接軌道交通1號線的直聯通道有條件可免去重復安檢直接換乘外,其他區域無法滿足“鐵路與地鐵之間必須要形成專用且封閉的聯絡通道”這個條件,“硬件上無法實施安檢一體化措施”。
果真如此嗎?以上海火車站北側換乘地鐵3號線、4號線為例:上海火車站北廣場曾於2009年底進行過改造,如今的地下換乘通道正是當時建造的。據了解,當時改造時,鐵路方曾考慮過與地鐵換乘的直聯問題,預留了可實現與地鐵無縫換乘的“東北出口”。但直至目前,旅客們從上海火車站北側出站時,東北出站口前隻能看到一堵防火板筑成的白牆。記者多方了解得知,這條預留的“專用且封閉的聯絡通道”之所以未啟用,原因在於地鐵方認為條件不具備。
即便如此,能否在返城客流高峰時採取一些臨時措施?乘客呂先生建議,火車站西北出口前往地鐵的換乘通道內,也可以用柵欄隔出一條路,在返城高峰客流集中時作為臨時聯絡通道。記者現場觀察發現,目前火車站北廣場的地下換乘通道相對封閉,但由於該通道還連接著地鐵的8號出入口,如果能妥善解決從8號口進站乘客的單獨安檢,乘客的建議還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至於上海南站,從南站出站口到地鐵站入口之間,還連著一條南站貫穿南北的開放式地下通道,確實如地鐵方所稱目前硬件上不具備免除重復安檢的條件。
應規劃完善安檢通道
“重復安檢”不僅減損了民眾的出行體驗,還讓公共服務的效率打了折扣。為此,2019年,國家交通運輸部曾印發《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其中明確要求與火車站、長途客運站、機場等相銜接的車站,應為安檢互認提供便利,以減少重復安檢,提高通行效率。
上述文件印發后,不少城市的火車站均實施了改造,推行了安檢互認制度。上海火車站和上海南站兩大交通樞紐,是否也有相應的改造計劃?
據記者多方了解,乘客們的反映已引起重視,上海的相關部門正推動兩大交通樞紐“減少重復安檢”,提高換乘效率。鐵路上海站地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目前正在協調地鐵方,以便開啟北廣場改造時預留的東北出口和直聯地鐵的通道﹔上海南站管委會也已在牽頭開展調研,研究南站換乘地鐵的改造方案,為減少重復安檢尋找可能。
乘客們希望,上述“補短板”工作的步伐還應更快一些。另一方面,採訪中,不少乘客還表示,“減少重復安檢”背后的公共服務水平便捷化思維還應舉一反三,不僅應體現在交通樞紐快捷換乘通道的“打補丁”上,還應該體現在地鐵安檢效率的整體提升上。隻有這樣,在浦東、虹橋機場等沒有條件推行不安檢直接換乘的區域,才能更大程度提升城市運行效率。
今年上海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朱柯丁建議,有條件進行改造的地鐵站,應規劃完善安檢通道,劃分“有箱包”和“無箱包”區域,提升安檢效率。同時,應加快推進公共交通安檢點信息交互集合平台建設,同時引進人臉自動識別功能實現旅客一証通關、自助驗証,並與航空系統、火車系統和公安系統聯網,實現國鐵與地鐵安檢互信互聯互通,避免乘客在不同交通站之間重復安檢。(記者 毛錦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