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來到靠近在建樂高樂園與金山北站的村庄,喚醒這裡“沉睡的流量”……

近日,在金山區楓涇鎮泖橋村,一群大人簇擁著14歲的姚姚(化名)為他過生日。點蠟燭、唱生日歌、許願、切蛋糕,平淡溫馨的場面,傳遞出的卻是超越了表面意義的溫暖,同時,這也是一條延續了將近3年的愛心公益“脈絡”。
2021年3月,第二批金山區駐村指導員張一波被選派到楓涇鎮泖橋村,在工作走訪中,他發現了處在心理困境中的姚姚。困境兒童,有著種種天賦卻縮在內心小角落拒絕與外界交流。在駐村2年中,張一波給了姚姚許多幫助,直到2023年2月底,張一波駐村期滿,而他的“繼任者”——到金山區楓涇鎮泖橋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金濤以及愛駐同心社區創新發展中心負責人周金晶接過了關注姚姚成長的使命。
暖意催開心門,如今的姚姚已經變得更加快樂,也開始參與愛駐同心社區創新發展中心的一些公益活動。
“2023年是忙碌的一年,我們從‘種玉米’開始,到為更多金山農產品帶貨。我們請小朋友來摘玉米,現在已經組織了更多輻射金山的研學路線。我們邀請企業關注金山,已經成功吸引來十幾家企業在楓涇注冊落戶。”周金晶介紹說。
踏遍長三角,選中一塊“沉睡流量”做試驗田
2021年,已經從事公益組織工作3年的周金晶參加了一場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共同舉辦的“2021年社區社會組織領軍人才培訓班(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此后,她花了2個月時間走了長三角多個鄉村,最后選中了泖橋村作為公益組織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力點”。
其實在調研中,條件更好的村子多得是。泖橋村沒有物產資源、沒有自然風光資源,沒有基礎產業。然而周金晶卻看到了它無法被替代的可貴之處:“從上海虹橋站坐高鐵到金山北站隻需要18分鐘,從金山北站到村委會,隻有2.3公裡,騎車隻需要12分鐘。村子旁邊是正在建設的上海樂高樂園。”周金晶要做的,就是喚醒這片守著“流量”沉睡的土地,為它量身定做一條獨特的鄉村振興之路。
周金晶了解到在社會組織進入鄉村之前,40名市、區駐村指導員來到金山區各村,他們為各自駐扎的村子帶來了一些項目,並且開拓出了一條“黨建+幫扶+公益+志願”的操作路徑,創立起了一個名為“愛駐金山”的公益品牌。2022年春節,周金晶策劃了一場“常回家看看”的活動,邀請往期駐村指導員、社會愛心人士來到泖橋村的“駐村指導員”之家,探望村中老人,一起吃頓年夜飯。
在這次活動上,周金晶認識了2021年3月來到泖橋村的駐村指導員張一波。做為曾經的金山區駐村工作組組長,張一波負責同一批次40名駐村指導員的聯絡工作,並且以“一村一畝”的形式在泖橋村開辟了40畝土地種植糯玉米,其收入用於幫助各村的困難人群。“我們駐村時間有限,而這個公益品牌要一直做下去”,張一波說。周金晶的出現,恰好解決了公益品牌運營的人員和機構問題。而糯玉米項目也給周金晶送來了在公益領域發力的“抓手”。
在討論中,“鄉村振興助力員”這一社會組織工作人員在鄉村振興事務中的角色名稱也確定了下來。周金晶在楓涇鎮泖橋村發起設立“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基地”,申請注冊了“愛駐同心”社會組織,持續打出了“愛駐金山,你我同心”的口號,開始打造一個“不撤退”的鄉村振興工作站。
接力孵化駐村指導們播種的“種子”,“愛駐同心”將40畝糯玉米帶來的社會效益又向縱深挖掘了一層。
“種玉米”開始,多要素交織鄉村振興助力網
買了一張上下鋪,駐扎進泖橋村村委會,吃住都在那裡。周金晶一開始對於自己要做什麼思考得很亂:“嘗試引入多重要素資源,然后‘加熱’,期待發生化學反應。”
2022年6月,由金山當地鄉村振興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駐村指導員、村干部、村業余足球愛好者、公益志願者等為成員的多支鄉村球隊組建了起來,先后在崇明、閔行、金山開展了各項足球友誼賽。此外,還與金山區體育中心達成合作組織了一場熱熱鬧鬧的公益足球賽。比賽的規則是:進一個球,就由“愛駐同心-鄉村振興”公益基金捐出一筆錢,用於助農、困難老人兒童幫扶等鄉村振興項目。這一公益球賽后來就成了“愛駐同心”的一個品牌活動。
2022年7月,“黨建引領新力量,鄉村筑夢新時代”活動在泖橋村玉米基地舉辦。活動上,哈啰單車向泖橋村捐贈了60部共享單車,解決居民們村域內的短途出行問題。活動當天,周金晶做為新社會組織助力員同駐村指導員、新經濟企業愛心員一同登場亮相,成為鄉村振興的一支新興力量。與此同時,旺旺集團、飛利浦、進口紐灣等企業送來的總價100萬元的物資在幾天內陸續運抵,堆滿了周金晶的辦公室,以支持慰問困難人群、獨居老人以及各類公益活動的開展。
資源持續向內聚攏,而影響需要向外輻射。2023年端午節,正是泖橋村玉米基地的豐收時節。周金晶在那天組織了一場城市孩子進村採摘玉米的活動。邀家長帶著孩子來認識農村、體驗農活,帶走親手採摘的玉米,留下助力鄉村振興的捐款。採用採摘體驗代替原先的禮盒出售后,孩子們有了參與性更強的社會實踐基地,而玉米基地的收入也大大提高了。採摘活動奇妙地交互了資源和需求,降低了經濟運行成本,這就是優秀公益活動的魅力。
就如同在土地撒下各類種子,然后精心澆灌、組合,隨著思路越來越清晰,一個繁花盛開的未來也逐漸浮現在周金晶的眼前。
從泖橋出發,向外推廣鄉村振興經驗
隨著“熱度”向外輻射,“愛駐同心”的公益伙伴也越來越多。2024年剛剛開局,周金晶的行動越來越流暢。
2023年6月,泖橋村玉米基地遭遇水災,搶收和銷售成了大問題。在韻達基金會的幫助下,採收下來的玉米被快速送往城市社區。此后,更多農產品通過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金山網點安全、快速到達末端消費者手中。2024年1月3日,“愛駐同心”與上海韻達公益基金會進行了鄉村振興交流座談會。“愛駐同心”向上海韻達公益基金會回贈了一塊寫有“‘鄉村振興’公益助農項目愛心公益伙伴”的牌匾,並將在“韻∙苗”助學、“韻∙情”助困、“韻∙語”助翼等公益項目上開展持續合作。
2023年秋收時,“愛駐同心”推出了“益田稻米”公益活動,邀請城市小小志願者參與農耕農作。而就在今年1月,又推出了“一畝田”認領活動,眾多企業前來參與。這些活動的收益都將繼續用於服務農村弱勢群體。
目前,“愛駐同心”正在推動上海公益新天地運管方上海市浦江社會組織促進中心、上海公益創業基地運管方上海頌鼎社會公益創新發展中心和泖橋村的合作。三方將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圍繞“物理空間、社交空間、網絡空間、資源空間”,合力打造泖橋村“鄉村社區社會組織共創空間”,探索用社會組織力量為鄉村振興蹚出一條“公益”新路。
“接下來,我還要召集金山區域內的優秀女農人‘成團’,還想要開展農產品的帶貨直播,一個新的駐村品牌‘金小駐’的弟弟‘金小菇’也正在設計中。”周金晶暢想著不遠的未來。而與此同時,她已經在上海市的閔行區、奉賢區和崇明區孵化同類組織,把泖橋村的成功經驗移植過去,靜待花開。
(來源:i金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